美中第4輪談判 北京3招不讓 |
(本報訊)今年美中貿易戰雖一開始激烈互徵高關稅,但隨後雙方避免全面停貿,卻未能化解分歧。第四輪馬德里會談後,美方表示一個月內將再談。期間其他國家爭相與美簽署降稅協議,但北京堅持自身步調,雖付出對美出口驟減的代價,仍力圖撐住僵局、不率先讓步。
《紐約時報》報導,北京抗美第一大招「提升對其他地區出口量」,今年以來,北京對美出口下滑約15%,但這並未放慢其龐大的出口動能。對東南亞、非洲、拉丁美洲與歐洲的順差快速擴大。中國的電動車品牌正強攻歐洲與東南亞市場,打折清倉的太陽能板在非洲銷售火爆。
其實北京已經經營開發中國家多年,藉此建立經濟聯繫並擴展影響力。如今,這些地區正成為中國重定向貿易、擺脫對美依賴的關鍵市場。透過持續增加海外銷售,中國得以維持經濟成長。這不僅歸功於出口本身,也來自於為了供應海外市場而投入的大量新工廠建設投資。
第二招,中國出口激增正掩飾著經濟其他部分的疲軟。持續的房地產低迷重創經濟,消費者支出減少,年輕人失業仍是主要問題。北京同時面臨棘手的通貨緊縮螺旋,起因於關鍵產業的產能過剩與價格戰。決策者已採取措施支撐內需,但成效迄今有限。這或許會加大北京向美方妥協的壓力,但由於中方能嚴密掌控媒體與網際網路,已阻止外界自由討論貿易戰造成的衝擊。
第三招,傳遞「北京同樣握有籌碼,且不怕動用」訊息,在任何談判中,雙方都必須明白彼此的利害關係。對北京來說,美國仍是最大、最富裕的消費市場。過去幾個月,中國清楚展現,美國若對北京採取強硬立場同樣要付出代價,例如中國生產全球約80%的稀土磁體,幾乎100%掌握關鍵礦物的提煉,這點全球幾乎沒有國家可以跟北京比擬。
北京傳遞的訊息很明確:「中國同樣握有籌碼,且不怕動用。」最近,中國則透過抵制購買美國大豆來展現實力。中國購買全球約六成的大豆,是美國大豆農的重要客戶。停止採購,正是中國對川普關稅表達不滿,同時讓美國中西部農民承受打擊。
川普週五與習近平通話?
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週將有許多議題要討論,這是兩人自6月以來的首次對話。TikTok、波音飛機、稀土磁鐵與台灣,都是談判的重點項目。
綜合外媒報導,兩位領導人預計在10月底於南韓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場邊峰會前通話,為可能的面對面會晤鋪路。這場會議將為數月來在關稅、出口管制與投資問題上的低度角力劃下新階段。川普在真實社群(Truth Social)上發文表示,他將於週五與習近平通話,並強調「兩國關係依然非常堅固!」
美國財政部長班森特與貿易代表葛里爾週一在馬德里與中方官員會面,討論一套框架,以應對字節跳動(ByteDance Ltd.)旗下TikTok應用程式的最新「出售或禁用」期限,確保高層互動計畫持續推進。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與國務卿盧比歐上週也與中方對口官員對話。
在數月的「貿易休戰」延長與低層級會談之後,這場川普-習近平的通話以及後續發展,將攸關重大。
彭博社報導也指出,可能還有棘手的談判問題與台灣有關,台灣依舊是美中關係中的主要摩擦來源。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上週再次重申,美方應對台灣「謹言慎行」。中國可能會尋求美國在對台軍售或軍事教官派駐方面做出縮減。
訪中只差兩關鍵: 波音與大豆
總統川普訪中的相關動作愈來愈有譜。《南華早報》透露,川普訪中計畫已取得「重大進展」,「川習會」最終能否成行的關鍵,將取決於北京是否同意大宗採購美國農商品與波音飛機。據了解,除北京外,川普也可能搭乘高鐵,順道造訪上海。
《南華早報》引述消息人士說法指出,中美針對川普的訪中行正進入最後階段協商及敲定細節,「剩下一些小問題需要收尾,但主要障礙已經解決,事情正在成形。」中方在9月初便向川普發出正式國是訪問邀請,這通常意味著訪問幾乎已確定,「美中都有強烈的政治意願促成此事,並希望將這場重大外交活動呈現為對國內輿論的大勝利。」而川普的訪中將為習近平明年回訪美國打開大門。
報導稱,川普訪中日期可能會安排在「APEC峰會前後」;APEC峰會將於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韓國慶州舉行。倘若成行,則是美國總統自2017年以來,再次訪問中國。
上述消息人士透露,美方要求北京宣布大量採購美國商品,作為「川習會」關鍵成果之一。據悉,波音正在跟中方洽談,擬出售500架民用客機給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場中國,這將是中國自川普上任後,首次大規模採購波音飛機。
列在重點採購清單的還有美國大豆。路透曾報導,據中國海關數據,2024年中國自美進口大豆僅占總量約20%,比2016年下降41%。今年前7個月,中國自巴西進口大豆4230萬噸,自美國進口僅1660萬噸。
共和黨明日之星柯克遇刺身亡 |
(中央社)美國保守派人物柯克(Charlie Kirk)10日在猶他州一所大學演講遭槍擊身亡,享年31歲。他是總統川普重要盟友,也是最知名網路名人和青年保守派運動領袖之一。
猶他州州長柯克斯(Spencer Cox)周三說,一名「嫌犯」已被羈押。當局說,這名嫌犯目前正在接受訊問。柯克斯說,當局認為事件僅涉及一名嫌犯,並指出,「目前沒有任何資訊顯示,有第二人參與。」儘管如此,調查人員仍在「積極尋找」可能了解更多案情的人士。
猶他州公共安全部專員梅森(Beau Mason)說,調查人員目前只能靠校園閉路電視錄影,而這些錄影的品質有限,只能看出嫌犯「穿著一身黑衣」,而槍擊來自遠距離,「可能是從屋頂射擊」。梅森說,槍擊事件中只有一發子彈射向柯克,而當局認為,這是一起「針對性攻擊」。柯克斯表明,他認為這次槍擊事件是一起「政治暗殺」,並說這是「猶他州的黑暗一天,也是國家的悲劇日」。
川普在第一時間呼籲為柯克祈禱,在得知死訊後,他於自創社群平台「真相社群」(Truth Social)宣布噩耗。隨後川普總統簽署公告,全美降半旗至週日傍晚,以示官方哀悼。對一位未曾擔任公職、又極具爭議性的人物而言,這樣快速而正式的國家悼念實屬罕見。
隨著柯克的死訊傳開,許多川普盟友在社群平台上要求「強硬回應」,甚至有人呼籲報復性暴力。然而白宮官員強調,目前正處於哀悼時刻,尚不適合討論下一步行動。
綜合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 News)和法新社報導,柯克是在猶他谷大學(Utah Valley University)一場活動演說時遭槍擊喪生。他生前即以在全美各大校園舉行戶外辯論聞名,積極推廣保守主義理念。他在社群媒體擁有數百萬追隨者,因剪輯手法聰明靈活、犀利因應鬧場者及意識形態對手的挑戰而深具人氣。
《華盛頓郵報》報導,許多2、30歲白宮年輕官員是在川普首次當選總統後才踏入政壇,現已位居美國政壇要角。他們當中不少人承認,是柯克引領他們走上政治之路,而且柯克在川普的連任發揮了關鍵作用。
柯克是建築師之子,在芝加哥富裕郊區長大,高中畢業後就讀社區大學,但最終休學全心投入政治活動。他也曾報考著名的美國軍事學院(West Point,西點軍校),但未被錄取。
2012年年僅18歲時,柯克共同創立學生組織「美國轉捩點」(Turning Point USA, TPUSA),致力在傾自由派的美國大學校園推廣保守理念。短短10餘年,這個組織已成為美國最大青年保守派團體。
他時常在社群媒體和每日更新的同名播客(podcast)節目中,分享自己與大學生針對跨性別、氣候變遷、信仰和家庭觀等議題的辯論片段。在校園與學生和學者討論後現代主義等艱深議題時,柯克常半開玩笑提及自己沒有大學學歷。
在前總統歐巴馬2012年贏得連任後,柯克在「美國轉捩點」的角色跟著大幅提升。
去年美國大選,「美國轉捩點」在替川普及其他共和黨候選人催票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外界普遍認為,柯克在協助上萬名民眾登記成為選民、讓亞利桑那州選情翻盤上,功不可沒。
柯克贏得川普青睞,不僅今年1月前往華府出席川普的就職典禮,也是川普兩屆總統任內的白宮常客。川普與白宮幕僚十分看重柯克在「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基層運動脈動的敏銳度。柯克多次在共和黨場合發表演說,川普去年也禮尚往來地前往亞利桑那州「美國轉捩點」大會致詞。
柯克是福音派基督徒,宗教和家庭是他政治理念的核心。他與前任亞利桑那小姐結婚,育有兩子女,被視為保守派運動的新星,但評價也高度兩極化。
柯克在各類活動與podcast涉獵的政治和社會議題廣泛,也曾談到擁槍權。幾個月前,他曾表示:「遺憾的是,若是為了捍衛第二修正案(Second Amendment),每年都得付出若干槍擊死亡的代價,那也是值得的。」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賦予民眾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
不過,他有部分言論引發爭議。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報導,柯克曾鼓吹反跨性別言論、反女性主義、質疑COVID-19疫情,反平權政策的言論挑釁左派,並公開散播「2020年大選被竊」的說法。
此外,柯克也曾宣揚「大取代」(great replacement)陰謀論。「大取代」陰謀論認為,猶太人和左派正在策劃以非白人移民取代白人的種族及文化,這將導致「白人種族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