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Stop Smoking

【周記週記】
聖家的喜悅篇 (116)

1.「戰爭到處都是⋯⋯求主賜給我們和平!」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再次替衝突的受害者發聲,念及烏克蘭、巴勒斯坦、以色列和緬甸。此外,教宗也向哈薩克斯坦洪水災民表達關懷。
在問候講意大利語的信友時,教宗放下講稿,說:「我的思緒轉向飽受磨難的烏克蘭、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求主賜給我們和平!」
接著,教宗強調:「戰爭到處都是,我們不可忘記緬甸。」「讓我們向上主祈求和平,以及我們不可忘記這些在戰地受很多苦的弟兄姊妹。我們要一起且始終為和平祈禱。」
此外,教宗也邀請世人關注洪水氾濫的哈薩克斯坦。由於冰雪迅速融化、河水暴漲的緣故,那裡發生了近70年來最嚴重的洪災,迫使大約9.6萬人撤離。
教宗向哈薩克斯坦人民表達「精神上的關懷」,邀請「每個人為所有正遭受這場天災影響的人祈禱」。
2.在穆斯林結束封齋期之際,教宗方濟各念及目前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戰爭,以及在敘利亞、黎巴嫩和中東各地的暴力。教宗分享了他對此的悲傷之情,強調他堅信「戰爭永遠且只會是挫敗」。
教宗的這封信函通過阿拉伯衛星電視台(Al Arabiya)國際阿拉伯新聞頻道播送。由於「中東這片蒙福之地正在流血」,教宗在問候穆斯林弟兄姊妹時,不乏悲痛的話語。
今年穆斯林的齋戒聖月恰逢復活節,信徒們蒙召舉目望天,「朝拜上主的『慈悲與大能』。這與導彈摧毀大地的毀滅景象呈現強烈對比」。教宗強調,「天主是和平的,而且渴望和平」。凡是相信祂的人,都應該抵拒戰爭。「戰爭永遠且只會是挫敗」:它是一條沒有結果的路。
提到中東各地的衝突,教宗格外擔憂家庭、青年、勞工、老人和孩童。他說:「平民百姓心中懷有對和平的熱切渴望。在四處蔓延的暴力中,淚水從他們的眼眶流出,只有一個詞從他們的口中發出,即:『夠了!』我重複說:『夠了!』」
教宗面向那些肩負治理國家的重責大任的人說:「夠了!住手!」教宗籲請當權者顧念孩子,把所有的孩童都視如己出。兒童不問誰是要消滅的敵人,而是問誰是他們的玩伴。他們需要的是家、公園、學校,而非墳墓和亂葬岡。
這封信函也蘊含著希望和信仰:既然沙漠能開花,人民的心靈和國家的生活必能百花齊放。同時,教宗也向生活在中東的基督徒表達關懷和鼓勵,願他們「不論何時何地都能享有自由表達自己信仰的權利和能力」,為和平與友愛發聲。
3.勇德是個「驍勇善戰」的德行,「有助於我們在人生中結出果實」。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繼續以德行為主題的要理講授,引用《天主教教理》,以及古代希臘哲學家和基督徒神學家的思想來闡述這個德行。
《天主教教理》第1808號闡明:「勇德是倫理的德行,它確保人在困境中有毅力,在追求善時有恆心。勇德堅定人的主意,在倫理生活中力拒誘惑,克服困難。」
對古人來說,勇德與「暴躁的性情」有關,也就是人身上強烈的情感。教宗指出,強烈的情感不見得是「罪的殘留」,但是應當妥善教育這些情感,引導它們行善。「耶穌有著強烈的情感」。
「一個沒有勇氣的基督徒,不會盡力行善。他不打擾任何人,是個無用的基督徒。讓我們想想這點,⋯⋯耶穌不是一個不懂人的情緒的天主。相反地,祂在好友拉匝祿的死亡前痛哭;祂的某些表達顯示出祂熱情澎湃的心。」
此外,根據古代的思想家,勇德蘊含了「雙重進展:一個是消極的,另一個是積極的」。教宗解釋道,前者關乎「我們的內在」,要打擊的對象是「內部敵人」,例如那些可能使我們裹足不前的恐懼、內疚和焦慮。這攸關戰勝自己的課題,不屈服於大部分「不會成真」的恐懼感。
「因此,我們最好呼求聖神,秉持含忍的勇德應對一切:依其所能,一次解決一個問題,但不是孤軍奮戰!上主與我們同在,只要我們信賴祂,誠心尋求善。所以,我們在任何處境都能仰賴天主的眷顧,祂為我們裝備盾牌和盔甲。」
另一個我們要與之搏鬥的對象是「外部敵人,即:人生的考驗」。這是勇德的積極律動。在人生的各種意外事件前,勇德使我們在驚濤駭浪中「頑強抵抗,不惶恐也不氣餒」。教宗強調,我們必須認真對待世上的惡,不可假裝它不存在。
「只要翻開史冊,或者不幸地翻閱報紙也行,就能發現在一些暴行中我們或多或少是受害者,又或多或少是主角,比方說:戰爭、暴力、奴役現象、壓迫窮人、從未治癒且仍在流血的傷口。勇德使我們對這一切作出反擊、堅決說『不』。」
沉浸在安逸的生活中,我們需要有人敦促我們走出舒適地帶,促使我們反覆對罪惡說「不」、對導向冷漠的一切說「不」。我們要向罪惡說「不」、向冷漠說「不」;向旅途說「是」、向那有益於進步的旅途說「是」。「為此,我們需要搏鬥」。
教宗最後邀請眾人注視福音中耶穌的勇敢剛毅,以及諸位聖人的芳表,進而在自己的生活中操練勇德。
4.人在任何處境和每個發展階段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歐盟主教在一份聲明中重申了這點,並強調如此信念一旦消失,捍衛人權的堅實恆久基礎也會隨之消逝。
有鑒於歐洲議會要就墮胎被納入歐盟基本權利憲章的決議進行投票,歐盟主教團委員會(COMECE)在表決前發表了這份聲明。標題是《對促進婦女和生命權說是,對墮胎和意識形態的灌輸說不》。主教們表示,他們致力於讓歐洲成為婦女能自由活出母親身份的地方,使母性為婦女本身和為社會而言都是一份禮物。但願母親的身份在歐盟「絕不是個人、社會和職業生活的限制」。
主教們警惕到「推廣墮胎,以及使它便於實施,都與真正促進婦女及其權益的方向背道而馳」。墮胎「絕不可被視為基本權利」。
生命權是「所有其它人權的基礎支柱,特別是最脆弱、沒有自衛能力者的生命權」,例如「母胎中還沒出生的胎兒、移民、年長者、殘疾人和病患」。
歐盟神長引用教會在這方面的明確立場,強調在我們的時代也必須極力且清晰地表明,捍衛胎兒的生命與捍衛其它任何一項人權息息相關。
歐盟主教引述教義部的《無限尊嚴》聲明,指出假若無法理解尚未出生的生命是個無價之寶,捍衛人權的基礎就會「永遠屈服於當權者的一時衝動」。
歐盟「理當尊重成員國內的不同文化和傳統,以及各國的職權」,「不可在邊界內外灌輸有關人類、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婚姻和家庭的意識形態立場」。
歐盟主教團委員會在聲明的結尾寫道,歐盟憲章應當遵循序言所說的,「尊重歐洲各民族在文化和傳統上的多元性」,以及「各成員國共同的合法傳統與國際義務」。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