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Stop Smoking

【龍哥部落格】
情深姊妹團結一心舞臺上放光彩 (下)

陳龍禧

《安平追想曲》歌曲作家許石自日本東京學成返國後,積極採集推廣臺灣本土民謠,不遺餘力奔走在國內各地,發掘屬於「福爾摩沙」的歌謠,組「許氏中國民謠合唱團」。當年十,二十幾歲的青春美少女,今天都已經鬢白髮稀了。然而,不論是人們眼中意氣風發的美女藝人,或5、60歲的上班族,採訪許家姊妹讓人感覺如沐春風暖陽,在談笑風生過程中,時間過得很快。
回想8姊妹平常如有吵架,惹怒父親生氣,長女許碧桂說「父親外表相當威嚴,只要眼睛瞪一下,大家就自然安靜下來了。」還有親友也很好奇,早上父親要叫起床,如果一個個叫是太麻煩,《鑼聲若響》在港口是船要出港,她家則是起床號,所以在家敲鑼當鬧鐘;還有姊妹多吃飯慢的就只能飯澆菜湯吃,如今都是幾十年前的趣事。
許碧珠在合唱團擔任Bass兼主唱,她回想父親當時訓練雖然嚴厲,但是名父出高徒,上臺演唱的抑揚頓挫起承轉合,從合音悅耳動聽的差別,就能分出平常練唱有沒有下功夫。她還表示,許家共9個小孩,「許氏中國民謠合唱團」共9個字,在後來家中經濟好轉後,父親分給兒女各一條2兩重金項鍊,每個人各持1字,其意含有合在一起才是一家人的意思。
「許氏中國民謠合唱團」,不只唱歌表演,更是一種用音樂將家人串連起來的珍貴媒介。作為臺灣名作曲家的許石,作了許多臺灣人朗朗上口的名曲《安平追想曲》、《鑼聲若響》、《三聲無奈》、《行船人》…等,是無法被忘懷的共同記憶。2019年父親百歲冥誕,9個子女以演唱父親創作的歌來紀念,影片也記錄了兒女回憶爸爸的點滴,感人至深!
許碧珠分享娘家生活大小事令人印象深刻,她說「父親教她們合唱及演奏音樂,是家人生活有品味的生根發芽之地。想到跑場時擔任主唱,彈到某些旋律的時候,歌詞就不尤自主跑出來,全是靠平常練習純熟累積,而且姊妹們默契十足。」她強調,父親常常在台下看演出,退場後再檢討缺失,真是藝術的要求永無止境,在國外不能丟臺灣人的臉「沒有最好,可以更好」是唯一要求。
許碧娜天生就有很好的藝術天分與技巧。許碧桂回想往事說「我覺得4妹前世應該是有名的演員,天生就是吃表演這行飯。她套鼓、樂器不必人教可無師自通,真的很用心在演出,且是內心深處的表達,根本就是天才。」不過她比較不聽父親的話,吃的苦頭大概也是比其他姊妹多,父親往生後團由母親帶,4妹挑起延續父親傳遞臺灣歌謠這顆核心的精神種子,大家都佩服。
「許氏中國民謠合唱團」在國內已然有高知名度,一次在桃園演唱時,因為大姊許碧桂走路不小心頭部撞傷,許碧芳被父親叫去代班,她說「冥冥之中,似乎有股力量推引著她進入合唱團的世界,而新的生力軍加入,全團更散發著晴朗星空氣息,當然有掌聲、有紅包小費收入驚人,就越演越愛這個工作。」
不過父親要求,唱歌要知聲音表情及押韻,一些歌有歷史性滄桑的心酸,許碧芳說「年輕時哪知道什麼是滄桑?歌唱表情要如何表達,父親教多少就學多少,要有怎樣唱滄桑味道,就是再難表達也要學啊!如今經歷人生波折,知道比較多,也接觸得多,是真的能體會了。」她舉例,自己是父親教出來可唱最高音的一個,父親最後一場音樂發表會還親自指揮,百歲冥誕就看不到人,難過到說得都哽咽。
許家排行第6的女兒許碧霞,自認膽子很小,說話聲音更小,在學校老師問話,都要靠得很近才聽得到回答,她記得讀書畢業時,5個姊姊都已在團中,大概是編制已夠,父親曾問她要不要參加合唱團,但沒有勉強,姊姊表示她小時候長得很可愛,有人想要領養,可是母親怕女兒被虐待不同意。畢竟當時環境雖苦,已有前5個女兒組團四處巡演,可以協助父親幫忙賺錢養家,她們在各個領域超越女性也有能力的束縛,盡情在合唱音樂揮灑光芒!
父母連生6千金後,皇天不負苦心人,許家唯一兒子許朝欽終於來到。他認為要「唱歌好好,好好唱歌」,人人都應有智慧財產權的觀念。許朝欽談到過去歌謠界傳說許石的音樂不能碰,才不會被告。他解釋說「因為家母深愛父親的關係,所以不願意他人隨意使用父親的音樂,才有這樣的事情。」母親後來年邁也想通,才答應能夠有人好好保存與研究父親的作品。
大概是有父母音樂DNA細胞遺傳,許碧霞雖然沒有參加合唱團跑碼頭,但在父親百歲冥誕紀念唱歌時,還是表現優雅的台風。她談到小時候生長在窮苦家中,窮則變去永樂市場撿收市後剩菜,回家媽媽滷出來的白菜滷,這道煮進很多愛心的菜至今仍很回味,可惜父母親都已離世。
已經改名為許雅慧的許石女兒表示,父母親出《月半路燈》這張唱片時,經濟很困窘,為了養家人、為了推銷唱片,有時父親耿直的個性得罪人,只好由媽媽拎著去寄賣,這段辛苦的日子,讓全家都過怕了,但每人都很珍惜全家同甘共苦的感情,尤其是想到父親當年為了養家,整天彈琴教歌,讓她們都知道吃東西要惜物,和朋友交往要惜情。
許雅慧認為父親把所有的心血,都全心投入在採集民謠、作曲、教學及舞台上的演出。她還補充說「在那個養子、養女盛行的年代,生養一個大家庭,媽媽吃了很多苦,母愛真的很偉大,父親有後來傑出的成就,媽媽一路相挺無怨無悔,沒有媽媽幫忙可能做不到。」
許石對音樂執著追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深深影響到子女。7女兒許碧芬父親他介紹父親先完成作曲,再請周添旺作詞,旋律簡單、歌曲動人的《月半路燈》,「夜半濛霧罩四邊 路燈光微微…偎在燈柱悶無意 靜靜等待伊…聽著口琴的聲音…夜半路燈照著阮….」是父親在臺南車站等待母親約會的歌,是代表全家人的愛。
排行第8的老么許碧芩,自認是父親最疼的小孩。雖然她受苦比較少,在記念專輯談話中表示,父親作曲的《月半路燈》、《安平追想曲》、《初戀日記》是她的最愛。如果父母是神仙眷侶,用「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乾」大概勉為其難可以形容;而且她說「外界少有人瞭解,父母親跳交際舞一級棒,連年輕的子女都自嘆不如。」
女兒們表示,父親許石1980年過世,媽媽鄭淑華接著帶領「許氏中國民謠合唱團」國內外巡演,姊妹們珍惜常年積蓄知識、能力、經驗,建立人際關係,並有更多的海外演出機會;後面3女1兒讀書兼顧家,大家體會陪你哭陪你笑的一定是姊妹!家人之間不必錦衣玉食,8姊妹就是一個充滿熱情的團隊,惺惺相惜的感情最真摯,她們和唯一的弟/兄許朝欽聚集在一起,證明「人生的道路有人同行才精彩,彼此同甘共苦,豐富了每個愛的生命;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滴小水滴,但聚在一起就能匯成海洋。」
(完)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