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Stop Smoking

【龍哥部落格】
斜槓族藝術家曾定榆再造廢材新生命

陳龍禧

無師自通,擅長木雕、石雕、金工與綜合媒材雕刻功夫的藝術家曾定榆,經他巧手與創意雕出的精巧雅緻作品,從1997年起參加美展,多次打敗學院藝術科班出身藝術人士,先後得過三屆臺灣全國美展雕刻類首獎、新竹縣美展雕塑「新美獎」第一,獲新竹縣文化局評選為優秀藝術家,2007年獲文建會(現文化部)評選為「台灣工藝之家」的殊榮,是雕刻獎項常勝軍。其中木雕「生命共同體」,更獲得前總統李登輝收藏,讓他深感榮耀。
曾定榆幼時家境不好,讀小學時即顯露藝術天分,美勞比賽常常得獎。他每天放學後,都需拿斧頭、鋤頭到山上砍挖木頭回家,為家中添補柴薪,久而久之,對木頭紋路、肌理,便有一定的認識,尤其對珍奇異木深感興趣,也種下日後對工藝的喜愛。那時候他就有一個夢想,將來要擁有自己的工作房,裡面有一些工具可敲敲打打,做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工作室取名為「朽木緣」,就是這個原因。
因家境不好,曾定榆小學畢業後沒讀初中,但他仍然繼續維持凡事好奇,喜歡挑戰的習慣,看到同學有照相機,就找書摸索,研究照相訣竅,靠自學拍好照片與暗房技術。服兵役退伍後開照相館,拍照之餘,曾定榆利用閒暇到郊外四處捕捉湖光山色、風俗民情,並參加國內外攝影沙龍比賽,作品曾獲英國沙龍攝影比賽優選。他經常深入山地鄉拍照,也趁機尋訪雅石或收購民俗藝品,後來乾脆關掉照相館,專做民俗藝品買賣是台灣最早收藏民藝者之一。
曾定榆敘述,服兵役時曾歷經不少磨難,他仍樂觀忍耐,毅力讓人佩服,沒被逼轉服職業軍人,反而把受苦的日子都用雕刻當成寫日記。他說「人窮志不能窮」當時軍營在海邊附近,只要有空閒,就去海邊撿拾漂流木,鑽研雕刻技巧,將朽木重新賦予新生命,別人眼中的垃圾,經他巧手雕琢、點石成金,變成價值不斐的藝術品,並轉化為一件件質樸素美,充滿藝術意涵的木雕藝術,而「無心插柳柳成蔭」,讓他人生充滿機會。
踏入雕刻藝術創作這條路,曾定榆本來都只做木雕,最大的人生轉捩點,是在從事民俗藝品蒐集時,有一天朋友向他購買一尊達摩石雕像,因為轉賣賺不少錢,乃再垂詢他是否還有此類藝術品。他回覆朋友「不可能有第二件了!如果你真喜歡,我刻一個給你吧!」沒想到友人慎重其事,簽約買斷,要他不可將商品轉售第二人,就是這個「約定」讓他走上專業石雕創作路。
把那尊極為罕見達摩石雕像割愛給友人,曾定榆始終有失落感。他回憶當時的情形表示「年輕氣盛不服輸,說出這句話後有點後悔,因為不知道該用什麼工具刻石頭。」於是開始摸索石雕,後來決定用罕見的玄武岩青斗石做素材,並積極找尋雕刻工具。他四處打聽,最後三峽祖師廟正在重修,有一群雕刻師傅在那兒。不過,得到的結論是:「若要刻觀音石用電鑽即可,若比觀音石硬就沒辦法了!」聽聞如此,曾定榆還是沒氣餒,轉而去找打鐵鋪學鐵具製作,自買鋼料製作工具。但是青斗石太硬了,鋼具打了就斷,尋尋覓覓三個月,才在臺中火車站附近有西德進口的銼刀,石刻工具才有著落!
因為有開照相館攝影經驗,曾定榆對人體相貌、輪廓的審度比一般人敏銳,三天就把第一件達摩石雕作品完成。他強調「記得那時才賣給朋友六萬元,朋友轉手賣了六十四萬元。」此後,每三天交一件石雕作品給朋友,臺灣不少達摩石雕都出自他手,三年間完成超過百件,也賺了些錢。但因石雕過度用力容易損傷筋骨,也會吸入大量灰塵,對健康傷害大,因此決定回歸「化腐朽為神奇」的木雕藝術,這是他最擅長也最為人讚賞的本事。
曾定榆早期雕刻作品以象具的人物、動物為主。他常說「木頭只要沒有完全壞掉,都還可以用。越是歷經滄桑的木頭,在未經雕塑打磨前,看似平庸、髒黑不起眼,但經過雕塑打磨後,可以成為溫潤柔美、堅毅剛強的藝術品,猶如人生,經歷學習成長、生活淬鍊、經驗累積才能蛻變。」後來他改變早期取材習慣,兼取人家丟棄的建材、工業剩餘箱板或大雨過後到頭前溪撿漂流木,展現抽象的簡潔創意,經過他將廢材再造藝術,精心組合創作成優雅的造形,重新賦予第二生命,表達對大自然的關懷。
有物質缺乏年代經歷的人,總覺得現代人太浪費資材,曾定榆用作品提醒大家要珍愛地球有限的資源。他近來逐漸轉為使用複合媒材,與「斜槓族」多重選擇意義不謀而合,常蘊含關懷環境生態和人文反思,別人視為廢棄不用的朽木、廢鐵材、汽車零件、電路板、CD片等回收品,經他巧手與創意,立刻轉變成一件件質樸素美、充滿生命意涵的藝術品。曾定榆全靠摸索自通藝術創作,他很善於觀察物體形態如何美化,然後賦予石雕、木材增加藝術值,亦優遊於攝影之間,各種藝術表現型態變化,常被人形容是跨界藝術家。
一般藝術家大概都專長某種媒材。像曾定榆鑽研各種藝術創作,優遊領域橫跨攝影、木雕、石雕、金工到綜合媒材,是少見樣樣有成的跨界者。他無數的藝術創作,刻劃著他細膩的感觸,和豐富的情感,演繹著他的心情故事,至今累積二千多件作品,並有許多收藏家珍藏。他用廢棄木箱與銅鐵,組合出一件快樂的《童年時光》小孩以竹棒勾著鐡圈滾著玩,是早前的童玩,狗是孩子的隨扈,整件創作令人望之不覺莞爾。作品《道貌岸然》是以三度空間呈現,一張極度扭曲的臉,二個代表不同意義的面具,是許多人慣常在不同時空,面對不同的人時,選擇以各種面具張戴。當醜陋的人戴上漂亮的面具時,一般人很難從外表做判斷,總要從不同的角度才能窺其真貌,這是他有感而發的人生經驗,也是普世的人生現象!
在藝術創作領域辛勤耕耘數十年,期間曾定榆受邀參展與得獎無數,他曾有一次「媒材動員」在新竹「大華科技大學」藝文中心精選展出包括:禪思、療傷、根雕、萌芽、生命共同體、關懷地球系列,以及其他的代表作品,能夠一次看到他歷年創作的雕刻品,實在是幸運之至。作品受到肯定後,曾定榆引起媒體廣泛報導,常應邀參與大學、國中、國小等學校擔任駐校藝術家,許多學校的教學活動他都受熱心提供見解,幫社區提供公共藝術創作,也擔任新竹縣文化局公共藝術評審委員、新北市政府典藏評審委員、芎林竹風樂境創意木工班長期授課老師。
接近人性永遠是曾定榆創作最佳的題材。他兩層樓的工作室,堆滿了各式各樣的藝術品和媒材,件件都是透過妙手,跨界展現多種媒材無限巧思。他打破傳統雕塑單一素材的局限性,充分發揮環保材料既有形狀與特質,釋放出材料內蘊的靈魂;他善用廢材大膽多元化創作,傳達生命強韌及堅持,生態環保守護與關懷,成功展現人們與大地的共生價值。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