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Stop Smoking

【龍哥部落格】
《廚師歌手》于冠華能彈能唱廚藝佳

陳龍禧

靠著一把姊姊不用的舊吉他、一台教會不要的風琴,青少年時代生活困苦的于冠華,國中時自己摸索彈唱,又幫愛唱歌的媽媽伴奏,接著去民歌西餐廳應徵駐唱開始嶄露頭角,曾擔任金門藝工隊音樂組長,並獲得《大成報》評選為最有潛力新人獎,後來續轉為音樂製作人,以幕後工作為主,如今歌手又兼廚師,是在烏來經營「于烤魚」餐廳還兼大廚工作。
「麥克風和菜刀」是于冠華生命中最重要的兩樣謀生工具,他最早能彈唱的歌是《海鷗》是位兼製作的天才創作型歌手,在才華受到矚目,唱腔日漸成熟後,聽他真的是「詮釋歌曲的味道已不同往日」。于冠華在各民歌餐廳唱歌的成名曲是「愛情囚犯」,演唱歌曲《壞男人》、《愛情契約》都很受歡迎,曾幫朱延平導演的電影配樂,並在電台主持「于冠華的情歌世界」節目。
于冠華已較少在螢光幕曝光,他在訪談過程中,無意間透露一段不曾說過的家庭故事,因為以前山東老家鬧飢荒,父親出外謀生就被抓去當「共軍」,當時他父親才只有13歲左右,是根本沒有訓練的娃娃兵,連槍都還沒摸過,《古寧頭大戰》時就被共產黨送到金門,推去搶攤當炮灰,還好他父親及一些娃娃兵命大,機帆船被沖到金門岸邊,被胡璉將軍所屬軍隊俘虜,後來歸順中華民國政府,並被後送到臺灣釋放。
于冠華的歌曲曾經唱遍臺灣及中國,在華人世界間廣泛的流傳。在出道成為名歌手生涯前,他說「窮人家小孩,既沒時間、也沒有錢拜師學音樂。他和哥哥常在課餘時間,於新店溪用人力幫開車的父親採砂石。于冠華說「早年並沒有山貓挖土機,全是靠蠻力一擔一擔把砂石倒到車上,雖然是苦了一點,但是能幫家裡做些事,對改善家境經濟,也盡了一些當兒子的能力。當然從工作中練成身體健康,成為如今練拳擊的本錢,一家人團結互助,是無意間得到的收穫。」
于冠華有原住民唱歌天份,從初中開始學用吉他摸索自彈自唱,自己省吃儉用存錢,有機會就到有演唱的餐廳,花基本消費觀摩別人。他說「住在烏來山區,國中時能到新店就很高興,讀高中後才到臺北民歌西餐廳,並被木吉他歌手迷倒,也立志未來要當歌手,才有毛遂自薦演唱,遇到空檔給他唱兩首,到有排班者因故缺席時代班,才漸漸有機會演唱,這樣一步一腳印,加上參加比賽取得好的成績,終於漸漸嶄露頭角。」
有母親方面泰雅族血統,于冠華說「經營傳統風味餐廳外,今年已參加27場表演,自己也長年在『于烤魚』演唱給顧客欣賞,這樣哪算離開演藝圈?他也一直以原住民身分自豪,對宣揚文化的理想不曾間斷,過去常常參與為原住民募款活動、去山地村教孩子音樂,用誠摯的心做事,但儘管做了那麼多事,但心理仍覺得成效不大。」
于冠華的吉他彈的超好,曾應聘到銘傳及大同大學教社團。他說「腦中記了成千上萬的樂譜,從來都是背譜彈唱。」于冠華認為「除非是在排練,否則職業樂團上臺演出還要看譜,實在是對不起買票的觀眾。他在烏來成長,很想宣傳原住民文化的精采亮麗!因求助推廣得不到幫忙,他就出資成立『純手工音樂』工作室,發行自己認同的音樂,獨立製作『泰雅音樂愛情故事』專輯。
這張專輯不只樂音充滿濃濃原住民風情,還使用原住民發明的「口簧琴」樂器,更提升每首曲子動人的聲調。于冠華說「原住民有許多流傳百年的古調,在傳統的故事裡,『口簧琴』是一種男女愛情的象徵,專輯聽到的動人樂曲,是他又重新打造的。」
于冠華剛出道時,曾在民歌西餐廳與楊克天組成演唱雙人檔,他幾年前又花時間找恩師薛岳生前所組「幻眼合唱團」成員,進行全臺巡迴公益演唱會,這是薛岳1990年過世後,成員首次再齊聚。于冠華說「薛岳的歌聲對於五、六零年代出生者而言,代表的是他們年代的搖滾精神。」早年他曾和薛岳一起闖蕩校園演唱40場,當他再找回當年的「幻眼合唱團」團員,四個人雖然加起來已經208歲,但要以搖滾不死的精神,一起追尋那些年美好的歌聲記憶。
暌違歌壇于冠華曾擔任周杰倫巡迴演唱會合音,16年再出專輯,是因他對臺灣演唱界的生態非常熟稔,職業合唱團更是如數家珍,甚至認為薛岳前衛的作風,對臺灣搖滾界至今仍影響猶在,也因在歌曲演唱方面指導他最多,感覺有恩師情誼。于冠華入行超過20年,很不喜歡台灣唱片圈唯利是圖的環境。他說「我不願向市場導向妥協,不能接受有人很自以為專業的說,什麼歌才會賣,怎樣的歌大家才會喜歡!」
于冠華感念薛岳指導,重編「如果還有明天」在復出歌壇演唱會唱。他說「薛岳從來沒有當面讚美過他,回想第一次配唱時,薛岳只給他20分的評價,嚴厲要求他好好想想該如何把歌唱好,不要浪費時間及唱片公司的錢。後來他漸領悟薛所言,才唱出自己獨特的個性。相信這一切都是薛岳的功勞,才能有今天的于冠華。」
不僅歌藝、廚藝了得,甚至對選擇健康食材與烹調方式的堅持,一直令人非常欽佩。「廚師歌手」于冠華雖然還繼續唱歌,輕鬆自在經營「于烤魚」餐廳,事業重心也已兩者兼重。曾經因88風災重創烏來,對外交通柔腸寸斷,餐廳雖未受損但遭道路封閉波及,影響觀光人潮,也被迫暫時歇業3個月,後來他辦「于冠華重回烏來音樂野餐會」,協助吸引民眾重回烏來。
走過人生低潮,減少在演藝圈曝光,于冠華曾想自己要如何翻身,後來想起爸爸一向重視料理,從小跟在身邊學到不少廚藝,而點燃了料理魂,乃決定開餐廳養活自己跟家人。雖然也曾失敗,直到碰上貴人指點,從基本功開始學,也在作菜的過程,領悟自己的個性問題,現在于冠華開的《于烤魚》餐廳業績蒸蒸日上,很多人都慕名而來!
新店去烏來路邊餐廳傳來清脆嘹亮的歌聲,不要懷疑那就是于冠華唱的歌。他已多了一個廚師身分,料理融入泰雅族的原生山胡椒及紅藜,因為添加原住民生產的原生種穀物,于冠華能真正燒出好菜。曾為歌手的于冠華,嚐過人生酸甜苦辣,一直對料理有極大興趣,過去多次在朋友的遊說下開餐廳,卻總以失敗收場。後來遠赴四川學拿手菜「于烤魚」,獲得客人一致好評,更榮獲「第四屆兩岸十大美食獎」才理解做菜沒有想像中容易,跌到谷底終能反彈。
于冠華在原鄉開餐廳,心中的夢想是將故鄉烏來的食材發揚光大,透過料理讓更多人喜愛,並將愛台灣土地的心,傳達給更多人知道。看陳建鄂執導的《台灣味道》,打造104集台灣動人的故事,首集「山中滋味」主角就是于冠華回憶。他從做菜過程,領悟出自己過去「手腕不夠靈活、腰桿彎不下身」的盲點,從料理中人生哲理。如今于冠華說:「人生做好一件事就好,我如果把餐廳的桌子每天保持滿座就很滿足。」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