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Stop Smoking

【龍哥部落格】
療癒新觀念梁恆彰楊翠蟬談無藥針療

陳龍禧

邁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增加,各種慢性病,都會隨著老化接踵而至,用藥的機率與種類也因而上升。然而有病都需要吃藥,才能痊癒的觀念,應該要改成「少用藥 多健康」了。懸壺濟世多年的梁恆彰及楊翠蟬醫師,提倡現代無藥針療各種病症「療癒新觀念 翻轉舊身體 腦清一身新 腳健四方行」很值得大家遵循。
現在的上班族工作壓力大,在臺灣不少人常熬夜,還有不少人容易緊張、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想像力或創造力降低、反應遲鈍。有這些狀況的人,大致上都和出現自律神經失調有關,並可能出現如:憂鬱症、失眠、疲倦乏力、血壓徧高;或不明原因的蹲站行走不便、筋骨酸痛、頭痛、坐骨神經痛,疼痛纏身,形成日常生活困擾,這些問題梁恆彰都有良方幫忙解決。
因壓力大而引起的情緒變化,如何了解自己的神經反射狀態才能掌握壓力,冷靜而不停的前進,避免有時會易怒、哭泣、沮喪、暴躁等情緒不穩的跡象,甚至出現恐懼、恐慌,對他人不信任感增加,行為改變,容易抱怨、批評或出現酗酒、可能會攻擊人的情況,更嚴重時更可能出現自殺傾向。遇到這些惱人問題的人,「身新醫學診所」院長梁恆彰、楊翠蟬醫師採取創新非藥物解決困苦,造福不少病人。
梁恆彰醫師、楊翠蟬醫師兩位醫生累積多年看診經驗,都樂於濟世救人,他們認為「多數人習慣遇到身體不舒服時,看醫生就是靠吃藥解決,但藥不是萬靈丹,可能還有副作用,不能根本治癒疾病,只能控制疾病的症狀,最後還是要靠本身的治癒能力慢慢康復。」梁醫師是前臺大醫院麻醉部及婦產部兼任主任醫師,專長疼痛治療/自律神經調節/疼痛控制,有麻醉與婦產科的訓練與經歷,在多年行醫中吸收各種醫理,從日常對症下藥的治療中,逐步發展出無藥針療醫術。尤其是他獨到的針法,對疼痛與自律神經症狀的治療,常有不藥而癒的效果,可以使患者減少藥物使用過度的問題,大大改善生命的品質。
楊翠蟬醫師是「陽明醫學大學」畢業的麻醉專科醫師,曾任職臺北榮總麻醉科、蘇澳榮院、臺北忠孝醫院麻醉科,是前新竹「美麗診所」院長,現在是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疼痛科主任醫師,看診經驗豐富。她說「用細針局部注射生理食鹽水或林格氏輸液,運用水的物理力量,不用藥來治療慢性痛,這是一種水針超微創治療。這種注射與傳統的打消炎針或類固醇不同,特別適合藥物耐受性不好的病人,是傳統疼痛治療之外的選擇。」
梁恆彰和楊翠蟬都舉吳文修逝世十周年紀念音樂會,由吳文修的日籍鋼琴家夫人吳明美擔任伴奏為例表示,吳明美彈琴的雙手曾經手指不像過去靈活、手臂擺動幅度也受限;一位瑜珈老師,因同業競爭激烈,擔心流失學生致不敢休息,造成過度訓練肌肉、焦慮、心悸、失眠等問題。兩人都是經過他醫治才知道問題是自律神經失調,並已經恢復健康。
吳明美當年手指、手臂受限期間只能減少彈奏古典樂曲、改彈難度相對容易的流行樂曲,梁恆彰醫師說「她在日本購買貼布、就醫打類固醇,但狀況不見起色,疼痛感卻越來越明顯,所幸來台接受他三次治療下,沒有服藥順利緩解疼痛,如今又能在舞台上自信演出。」梁醫師認為,多數找不出明確病因的慢性疼痛幾乎都屬神經痛,但神經痛可能的發生原因相當多元,適當的治療方式也不同。他舉例說,肩頸痛可能來自腰或胸部問題,只是疼痛隨著神經轉移而在肩頸發生,因此貼痠痛貼布、給人按摩肩頸的效果雖然差強人意,建議有慢性疼痛卻找不出病因的民眾,可考慮進一步至疼痛科就診諮詢。
梁恆彰醫師說,會感到痛,可能是關節受損、肌肉發炎或是神經受迫,必須對症治療才會見效。他指出「許多長期打電腦遭遇的情形都很類似,鋼琴家長期、高頻率用手指彈奏樂曲,手臂的細微神經、肌肉與肌腱容易因摩擦引起小發炎,當下不會有明顯異狀,但發炎後會產生修復組織,過多的修復組織就會演變成沾黏,進而壓迫並麻痺神經,因此會有後續肌肉疼痛與手指頭卡卡的情形。況且神經痛還有可能是極微細、肉眼看不見的神經出問題,因為此治療微細神經沾黏無法動用手術,只有嘗試透過局部注射的方式緩解。」
楊翠蟬醫師表示,不要輕忽疼痛發出的訊號,那代表身體出毛病,也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門診中「工作壓力大、常熬夜、易緊張的人,不少慢性疼痛者都伴隨自慮神經失調的症狀。」梁恆彰醫師指出,自律神經失調雖不是病,卻代表著身體處於次健康的狀態。他補充說「自律神經是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組成,交感神經的任務是使人興奮、保持警覺、隨時準備因應環境中各種壓力;副交感神經則是讓人放鬆、休養、恢復身心等。當交感神經太盛,造成無法從緊張轉換為副交感神經主導的休息,身體就會停留在發炎狀態、無法進行完全修復,因此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現象,症狀包括焦慮、憂鬱、情緒失調、睡眠障礙、過勞、胸悶心悸、心跳快、血壓高、免疫失調、慢性疼痛等。」
依據患者臨床症狀表現並透過心律或心律變異檢查,排除潛在疾病後梁醫師會以乾針或以生理食鹽水或林格式輸液注射(水針)進行治療,治療的原理是刺激末梢神經,或緩解受刺激的末稍自律神經,以中斷腦部自律神經的不良反射進行調節治療。」梁醫師指出,瑜珈老師個案雖然身處放鬆的工作環境,但因持續過勞及壓力的累積讓她自律神經失調多年,慢性疼痛纏身才不得不正視身體已經在抗議的事實。梁醫師指出,休息是最好的治療方式,但現代人為了家庭生計工作壓力大,生活過度緊張,無法真正休息,導致交感神經太過活絡,自律神經無法維持平衡導致慢性疼痛,不可不慎。
楊翠蟬表示,會痛是因神經受到刺激,傳導給大腦,我們就知道痛。其實所有的痛覺都算是神經痛。目前慢性疼痛除了口服消炎止痛藥以外,也常注射類固醇改善疼痛的原因,類固醇除了消炎外會使肌肉與軟組織軟化萎縮,壓迫夾擠減輕而比較不痛,但是周邊軟組織會萎縮,日後會纖維化,反而使神經夾擠壓迫的範圍越來越大,從單點痛變成到處痛,所以常用類固醇的人,常有到處痛的問題。
傳統止痛的方法,有其方便與有效性,特別是老年人肝腎機能較差,藥物耐受性不好,藥物過度使用會增加身體負擔,降低痊癒能力。尤其有些藥物會成癮,停止使用時,會有戒斷症候群出現,那又是新產生的難題。疼痛除了影響神經肌肉運作外,也干擾睡眠,多數的慢性痛或肌肉神經失調屬於移轉痛,也就是痛在這裡,而病在那裡,必須仔細的觸診才能摸索出脈絡,再藉由水針超微創治療的物理力量紓解神經,達到非藥物緩解疼痛,恢復活動力的效果,提供傳統疼痛治療之外的選擇。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