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Stop Smoking

【龍哥部落格】
時尚服飾繪畫藝術張淵魚與熊掌兼得

陳龍禧

讀新北市復興商工美工科、蘭陽技術學院化妝品應用系畢業,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碩士,應該要選擇什麼當志業呢?當畫家、美容化妝師、服裝設計師?住在宜蘭羅東的張淵和太太林淑貞主持「雅舍服飾」超過25年,也兼任頭城家商教師,因為幾年來服裝景氣沒有好轉,喜憂參半兼著進行兩項工作,有空畫畫的時間越來越多,作品受人讚賞,他幾次畫展都很受歡迎。
在宜蘭服裝圈,張淵的設計很有名氣,開服飾店外,參與聯展及舉辦過的個展有:「藍符號:張淵創作展」、韓國濟州島JeJu Art文化空間「亞洲藝術交流展」、吉隆坡東方人文藝術中心「『幾乎』:馬來西亞臺灣國際藝術交流展」、宜蘭縣文化局「宜蘭藝起來:臺灣國際藝術交流展」、「境像‧同心圓:復興邦藝術交流展」,以及目前正開展的「縈青繚白」畫展等重要的展覽。
張淵說「他常看到有些人在開畫展前,備畫過程就像『浴火鳳凰』般辛苦,聽來感到好像為了準備展覽是件痛苦的事。」他則是認為「能畫、可畫原本就是件快樂的享受,至少他畫畫的過程都是很快樂,籌備畫展過程也很愉快,這種心情下畫出的作品,才能讓愛畫觀賞者感受畫作想分享的正能量;一個痛苦、悲傷的畫家,是會在畫作呈現出不同的能量,不值得鼓勵。」
「現代藝術的創作,並不限於唯美,作品有一種樸實無華的親和力。」是張淵的藝術觀。說起他目前正在宜蘭展出,重拾畫筆《縈青繚白》畫展。從畫展主題取材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中「…縈青繚白,外與天際...」意寓樹林與白雲相互環繞,寓意山林風光之美。張淵用這樣象徵手法當畫展主題,可想像他強烈的愛鄉情感,冷晰的文學理念,當然畫作意境也是不一樣。
藝術是拋棄理性和信仰的感性認知,是心理真實情感的反映。張淵指出,他的「藍 符號」創作內容,跟蘭陽這塊土地有深厚的連結關係。他介紹其文化意涵時表示「透過創作來呈現蘭陽平原一年四季不同的藍,並透過白鷺鷥為創作主軸,表達自然與人類的關係,白鷺鷥就像白鷺鷥為了後代在田裡、水邊辛勤的咬著蟲回家餵養小鳥,來表現四季於畫面的不同氛圍,進而再用作品印製而成數位印花,還將延伸出服裝的創意作品。」
張淵表示「他畫畫選擇白鷺鷥為創作對象,都是後來延續出整個藍系列的起頭,是有紀念性、有文化意涵的。用白鷺鷥影射人,一樣有區域性、歸巢性;同樣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成雙成對,從候鳥變成留鳥,就如同先民早期遷徙來宜蘭開墾定居般,不斷的用一刀一鋤的努力生活著,以身教啟發下一代等意涵。」希望以單純的情感喚起觀者共同的記憶,並從中得到啟示,強調人們與鄉土間,互相依存的多面向關係。
在張淵策展下2019年4月,一群宜蘭地區的復興美工校友,辦了「境像‧同心圓:復興邦藝術交流展」。張淵表示「能和一群各自不同應用美術或藝術創作領域耕耘優秀的學長、同學聯展是一種幸福!」那次畫展,張淵透過多元媒材的媒介,讓這些媒介表現藝術家創作的起心動念,所形成的一種意境、成為對外溝通的藝術創作初衷。他說,大家師出同源,有共同對藝術的喜好與信念,持續在藝術創作上表現,也自詡每個人像同心圓,可起拋磚引玉作用,是一群相互感染創作力的點或圓、不斷地向外擴張藝術愛好的熱枕。
「境像‧同心圓:復興邦藝術交流展」張淵有數幅作品展示於其中,但他僅標示一個畫名《不染一塵》。張淵覺得「我有『畫』說,好作品會自己說話,根本無需多言。」他認為自己的作品都是具象又很直接,沒什麼深奧,也不用花時間跟人介紹畫的是什麼,純粹情感的投射或連結共同的記憶。
張淵長期致力於一系列藍色畫風,配上不同樣態白鷺鷥的創作,畫下牠們不同背景間的生活情況。因此,覺得不管展示了幾張畫作,它們都能視作為一件整體的連作。例如展覽的四件畫,即可看到:荷花池畔的竹林中,不同白鷺鷥的棲息情狀,有雙棲竹梢上,或行走草叢邊,或獨自整理羽毛。當然,亦可再加入天空飛翔、田裏抓蟲等生活樣態之白鷺鷥,這一點都不會感覺到突兀。
藍色畫風白鷺鷥創作,源於張淵猶記得小時候喜歡爬樹摘芭樂、蓮霧,在三合院的屋脊上飛簷走壁,看奶奶刴地瓜葉餵豬、在田裡河邊看水牛、白鷺鷥犁田休憩、等娃娃車時拿筆認真的畫畫。轉眼間好幾十年過去,一些簡單的事也都變複雜了,發現好多事情回不到過去,如今只好重新拿筆快樂的畫回來!
藝評家認為「張淵配合白鷺鷥情懷、藍色夢迴的心境創繪,施色及技巧亦有相應的變化。其作品均以藍色為主要色調,全採薄塗設色,正如同他所欲表達的心靈沉靜感,並無凹凸的顏料堆疊、起伏。另外,雖全用藍彩,但因藍的深淺、明暗交錯,加上白色鷺鳥,使得畫裏的空間達到前後呼應,層次分明的效果。再者,畫面主角白鷺鷥,充滿著寫實感,可見張淵觀察入微,描繪細膩,白鷺鷥四顧神態,皆生動的表現出來,並將柔細的羽毛、直挺鳥喙,同樣描寫得栩栩如生,通幅鳥羽全白,卻充滿漸層,實為非常精緻的花鳥畫。」
透過從事服飾設計多年的經驗,加上藍色、白鷺鷥的創作論述,張淵更考慮以研究白鷺鷥的文化資產與藍色繪畫理念,來與服飾創作互相結合,如本土藍染、宜蘭染做結合,來為地方文化資產發聲。其藍白對比,又擁有層次的畫作,要是與染布配合,除了顏色典雅突出外,染布飄逸感,亦能充份展現藍天流動之逸境。張淵透過畫與文創連結,將文化資產的意義與價值,進行創意的表達,讓文化資產得以保存、活化與再利用,充分學以致用他碩士所學文化創意產業。
張淵善用服飾設計時尚保有敏銳度,更善用聯想力,將藍色與白鷺鷥的符號創作,從形式、色彩至文創運用,已形成一套完整藝術與實作的理論。藍色對臺灣人來說,是代表憂鬱;反觀張淵作品的藍,則具獨特情感,是心理真實情感的反映。張淵用樸拙藍色與白鷺鷥的美學設想,它的內容與蘭陽平原這塊土地已有著深厚的連繫,經過張淵的探索和省思,重新給予詮釋,已圓滿地表達出他對鄉土的體驗和心靈感受,一定能得到很多觀者的認同。
「魚與熊掌」二者真的不可得兼嗎?張淵例子證明孟子錯了。他的前半生為服飾設計事業拼博,盡情在布匹上揮灑萬般創意;後半生兼投入繪畫藝術,無論時尚服飾及繪畫,兩項志業張淵都有讓人折服的成績。他謙稱「自己家庭幸福,是有福分重拾畫筆,喜歡畫畫的人;也是社會上隨處都可見,是極平凡的人。」有幸超過25年的時尚服裝設計經驗,對事務觀察度敏銳,細心中學到洞悉自然的才慧,在堅持自己風格下,創作既鄉土又美感,多采多姿的藝術,真要感謝大家的厚愛。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