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Stop Smoking

【粵劇社】
星腔傳人黃少梅

甘子

(續上期)
剛開始,黄少梅並不會搞唱腔設計,因為從來沒學過,但她卻一直沒放棄。1956年她演出時,珠江劇團編劇的莫志勤來探班,一見他來,大家都爭先恐後地想讓他給首好歌自己唱。「他也很好人,就給了我們三首歌,分別是《黄飛虎反五關》、《風雪山神廟》和還沒有完成的《荊釵記》,他就把這首沒有完成的《荊釵記》給了我。」《王十朋祭江》是黄少梅第一首創作的曲,由於最喜歡梁以忠的解心腔二王,第一句就用了。出來以後,莫志勤對黄少梅花的「心思」相當稱讚,那時她不過二十多嵗。
黄少梅曾一再表示她很看重自己另外一首名曲《子建會洛神》,這不僅是因為此曲的文學性與音樂性結合得很好,廣大聽衆十分受落,而且在於當年推出此曲時,廣東曲藝界正在爭論「星腔」能不能為社會主義服務,當時有人認為「星腔」軟綿綿,都是才子佳人的題材。黄少梅認為英雄人物也有抒情一面,總想做點事情來「反擊」,剛巧《子建會洛神》交到她手上,她馬上決定用百分百的「星腔」來演唱這首曲。自此以後,《子建會洛神》便成為了她的保留節目之一。這首曲也參加了很多比賽,1956年参加廣州市第一次專業曲藝會演時,她演唱的《子建會洛神》還拿到了一等獎。
1986年,黄少梅在廣州市平安戲院舉辦了個人從藝40週年的「黄少梅‘星腔’獨唱會」,當時演出盛況空前,場場滿座,80多位港澳「鐵杆粉絲」為觀看每場演出乾脆在廣州住了下來,2元的戲票被人炒到75元,可謂一票難求,但依舊滿足不了廣大愛好者現場聽曲的願望。於是,新時代唱片公司在戲院進行了難度極大的現場錄音,但黄少梅登台演唱的態度十分嚴謹,每曲演唱的水準也相當穩定,製作出來的卡帶質量效果出奇的好,一上市就供不應求,更連續翻版了3次,這一年是黄少梅藝術上豐收的一年,她演唱的《瀛台恨》獲得廣州市專業唱腔改革特等獎。在那種「打擂台」式的演唱評比中,平日面對幾千觀衆都鎮定自如的黄少梅,對着全部由國家一級演員和專家組成的評審團以及文化部的領導,也不禁高度緊張起來。事隔多年後回想起來,她的印象仍十分深刻,這個特等獎來之不易。
「藝無止境、集思廣益、專注藝術,永不停息」是黄少梅從藝70年最大的感受。她上世紀40年代出台,直到上世紀80年代又開始寫譜,「從前我是口述的,有人會幫我記下來並寫成譜。但到了上世紀80年代,時興歌隊,譯譜的人去了歌隊,我就開始學寫譜。」在她看來,之前學好基礎對唱曲是很有幫助的,「一個演員首先要打好基礎,才會有好的機遇。」2013年,《黄少梅星腔藝術專輯》榮獲「中國金唱片獎」。據了解,在此次評選過程中,這張專輯是唯一滿票通過的曲藝類獲獎作品。   
如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星腔」,黄少梅去英國演出時,有些從來沒有來過廣州的華人戲迷,一見就認出了她。因在曲壇的藝術成就而入編《中國戲曲曲藝辭典》的黄少梅,雖然蜚聲曲壇,但從不喜應酬,上台前也不喜歡和別人聊天。 「別人以為我耍大牌,實則不然。我需要一個環境去醞釀感情,去慢慢進入即將要演繹的角色中去。」1981年,黄少梅在香港登台,30多位知己好友前往「探班」,哪知道黄少梅以要更衣為由躲進了更衣室直到登台演出,「我很清楚,和他們聊天要是聊開了,情緒感情是很難收回的。」事後,她一直心存愧疚,「他們大老遠來一次香港捧我的場,很不容易。但如果讓我辜負觀衆,我寧願有愧於親朋。」
「藝術沒有半點僥幸,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如今人人講‘出新’,出新可以,但傳統的長處也應該保留,傳統技藝應該加以修飾,而不是拋棄。所以藝無止境、集思廣益、專注藝術、永不停息。」黄少梅平日喜歡看書,看書對她的曲藝探索也有很大的幫助。「為了唱好《瀛台恨》,我就買了《瀛台泣血記》這本書來看。通過看書去領悟人物的感情、故事,再去設計唱腔,方能以情帶聲。」
「學‘星腔’,要有恒心,肯下苦心,多下苦工。」當年,黄少梅一年唱400多場,唱到口乾舌燥。有一年,她發燒燒到41℃,站都站不穩,醫生讓她休息,但她打了針又堅持上台。1981年她去香港演出,結束後掌聲不斷,她往復謝幕4次。她曾在平安戲院4天唱了4場獨唱會,整整瘦了7斤。
作為廣東省曲藝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輩」,黄少梅曾多次隨團赴美洲、歐洲、東南亞等地演出、講學和藝術交流。在個人藝術上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她也積極扶掖後進,收徒授業,學生遍布海內外:其中就包括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獲得者、被譽為新一代「星腔」傳人的梁玉嶸、葉幼琪,有來自温哥華的「遠洋弟子」梁妙珠等。
1992年,黄少梅從廣東音樂曲藝團退休。退休後的黄少梅全身心投入到輔導徒弟和從事粵曲普及的工作中。她先後為包昌萍、盧少環等幾位徒弟悉心做「唱腔」設計,出版唱帶,她的眼睛因勞累過度引致視力急劇下降。每次有人要來請教她,不論多晚,她都是有求必應。她常常說,「只要肯學我就很樂意教。」也有男徒弟要跟她學「星腔」,但黄少梅熟知「星腔」不適合男聲平喉,為了盡力教好男徒弟,她先是嘗試用陳笑風演唱的曲子來教,後又專門學了羅家寳的「虾腔」,糅入到教學當中,收效顯著,為此她自己掏錢買了很多羅家寳、陳笑風的唱帶。
由於她長期患有嚴重的神經衰弱,近年基本不再收徒,但對其他有志粵曲事業的業餘愛好者,黄少梅同樣不吝賜教。每次大賽,那些選手下來後,都喜歡找「黄老師」,想讓她指導,她都一一耐心加以點評。
如今,黄少梅依舊每天都看《梨園飃香》,聽聽音樂、唱唱曲,「我女兒說,整天都是粵劇、粵曲的,你聽不厭的嗎?」我說,我體驗別人的東西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音樂兩個字就在我的腦海中,音樂永遠是我的一生。」
黃少梅的代表作品:
《秋墳》 此曲由小明星的「最佳拍檔」、著名撰曲家王心帆精心撰寫,是小明星最具代表性的名曲之一。小明星於1943年帶病最後一次在廣州登台演唱此曲時,因肺病咯血而暈倒去世,故後人有「一曲《秋墳》成絕唱」之說。 此曲唱的內容十分集中,表現的是在冷月墳前對苦命的歌女、逝去的情人深情的憑吊和哭祭。黄少梅特意翻唱此名曲,充分顯出了流派藝術傳承之妙,全曲風格悲切淒涼,沉郁凝重,曲牌除南音、二王、中板、二流外,另有新譜小曲。曲子開頭以「愁人怕見月冷冰霜」起句,後再以「直轉」方式專唱南音之「飃殘紅淚」句,一下子便將聽衆帶入了一個痛哭淒酸的情境中。曲末一段二流,唱者確在「盡情花灑」,而「刀圭藥盡」一句拉腔,又寄托了縷縷深情,收煞得非常獨特。
《王十朋祭江》與《子建會洛神》這兩首都是黄少梅於20世紀50年代推出的新作,又都由著名編劇家莫志勤為之度身訂造;而在經營此兩曲時,她既是演唱者,又在曲牌的運用上出了不少好主意,如《王十朋祭江》末尾的戀壇便是由她提出加上;曲中新穎動聽的仿南調也是她邀得黄壯謀根據河南地方戲曲的某些旋律改造而成;《子建會洛神》中「洛神解下明璫」等數句,原作用「合尺滾花」,她感到一般化,改作新曲鳳尾曲,大大加强了感情色彩;曲末原作只用雙星恨作結,而她提出再加昭君怨的尾句,將主人公的惆悵悲嘆抒發得更為强烈。 (本文轉載自南方日報 記者 周豫 ,實習生 古嘉瑩 、施李艷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