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Stop Smoking

【粵劇社】
戲曲科班

甘子

最近讀到一篇文章,出處忘記了,內容大意是說:
如果聽到有人對你說你是「科班出身」內心一定非常高興,美滋滋的。因為這個詞多數用來形容受過正規教育或訓練。「科班」本來的意思是指以前培養戲曲演員的場地。早期入科班前必須立字據,與賣身契差不多,體罰打罵是經常有的事。雖然很多人不認可這種教育方式,事實上由於教學嚴格,管理嚴厲,都能夠培養出大批優秀戲曲人才。
梨園設科班,專為教練戲劇人材,故童伶入科班,亦如學生入學校,科班規矩較學校為繁多。科班組織,多由伶工自動發起,招外界股東供給資本,也有獨自經營,不招外股。一般開始時需要購房屋及一切雜具,再聘請教師置備戲裝,然後招集幼童教導。幼童入社叫做入科,需要有人介紹,入社後暫留社中數日,審查其才幹,如有可學戲之材者,再與其家長訂立契約,叫做「寫字」。「寫字」時,須要有擔保人,簽名畫押,一般所定年限約七年,一切衣食,由社中供給。
學生入科班後,在此限期名曰「作科」,必須堅守班規,老師根據其品貌喉音,決定學習門類,或生、或旦、或淨、或丑、或文或武。每日喊嗓、吊嗓、翻跌、武打、教歌唱、拉身段,或安排學生排演一個劇本,若學生稍有錯誤,即加以夏楚體罰,絕不姑息。學生所學戲曲大約十餘齣。登台演唱,每日給銅元數枚,叫做點心錢。同時取社名中之一字給學生起名。赴戲園時,一律穿著社中衣帽,由教師領導,結隊而行,途中不許與人談話,及做出一切不正當行為,回程亦然。
學生畢業,叫做「出科」。「出科」時,要焚香謝師,將入科時所立的字據領回。如學生留在該班演唱,老板即與彼開戲份酬勞,多者不過二百餘枚,少者數十銅元;如不在本班演唱,亦可留在社中教戲,每日給以相當戲份酬勞。也有出科後即脫離到外面獨立謀生活的。
讓我們來看看早期的科班師傅對學生有哪些規定----
一 、要養身體。
人生在世上,應在世界上做事,指身為業。指身為業就是自已去謀生計。俗語說:自己的錢,吃的香,嚼的脆。身子不强壯,時常生病,什麽事都不能做,就形同廢物。進入梨園行,若唱文戲的,身子要是不强壯,嗓子如何能好得了?武行身子不强壯,還能打得了武戲嗎?所以自己必須要把身子看得極貴重,不可毁壞。身體好,工作才能好,才能養家、孝敬父母。故此養身體,最是要緊的。
二、要遵教訓。
教訓是師傅老師與父母所告訴的話。一般小孩子多是貪玩的,師傅先生的訓導,一般都是教導學生不可貪玩,趁着年輕,腦力正足,多學本領練功夫,成了名就有飯吃、如何交到好的朋友等等,所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老師的話學生必須要記在心裏,這叫做遵教訓。
三、要學技藝。
技藝就是自己本領,本領好自然被人誇獎。不論是做哪一行,人家越誇讚,越是要做得更好,這叫作精益求精,不能自滿,學本領永遠沒有學完的時候。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各人。經過師傅教導後,自己再去學習下功夫,那才有長進。行行出狀元,既是入了這一門,就需要用功去研究這一門的學問。看過一些口訣與大家分享:
要分平上去入。要分唇齒喉音。
要分陰陽頓挫。丹田須要有根。
唱法須要托氣。口白必須要沉。
最忌咬字不真。最忌板眼欠勁。
四 、要保名聲。
一個人的名聲是最要緊的。不論什麽事,自己想着是件好事,然後再做;要不是好事,就做不得,若要是做了,自己的名聲就受到影響,永遠洗不掉,所以得保護自己的名聲。
五 、戒拋棄光陰。
一個人在十嵗至二十嵗這個時期的記性好,腦力也足。心裏沒有外物所染,學什麽都記得住,要趁着這段寶貴光陰,多練功夫多學本領。
六、戒貪圖小利。
世界上貪圖小利的人最多,古人有句俗語:「貪小利受大害」就是說貪小便宜就會吃大虧。天下的事,哪兒有許多的便宜? 故此便宜不可貪。
七、戒烟酒賭博。
煙、酒、賭博這三件事與人無益的。過分喝酒與抽煙都傷身體,容易耽誤事情,並且會得罪人,從而毀壞自己名聲。賭錢? 富貴贏來例子古今並不多見。還是腳踏實地,勤勤奮奮好。
八、戒亂交朋友。
長大成人,還能不交朋友?朋友雖然得交,然而千萬不可亂交。交友前,先訪查這個人的歷史。他是哪裏人? 做什麽工作?他所做過的都是什麽事,是好是壞? 名聲如何?他所交的都是哪等人物? 然後自己酌量酌量再交。所謂居必擇鄰,交必良友,就是住街坊,要搭那些正人君子的街坊,交必良友就是交那些正人君子有用的好朋友。什麼叫做有用的好朋友?就是我做了什麽不對的事,他勸誡我,我說了什麽不對的話,他願意告訴我改過來。我做功課有什麽不好的地方,他願意教導我。這些願意貼近自己的人,有恩於我的朋友,必須要報答他。
以上是憑記憶寫下該文大意,覺得以前戲班師傅真的很苦心。學藝是最終目的,但這個經過最重要的是培養一個人高尚人格修養與情操,學好的藝會因環境與時局可以再變更,但一個人的品格修養操守卻不是一時一刻可以練就的。以前戲曲科班不但教孩子學戲曲唱念做打,更教做人道理,孩子學戲能跟到一位好的師傅,終生受用匪淺。戲曲科班能培養出那麽多優秀人才就是源於 這個戲曲科班制度。
戲劇旦角頭面扮相
戲曲扮相是以表達人物的真情實感,符合人物身份的穿戴規則,達到塑造戲曲人物為目的。傳統戲的內容,大都是表現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市井庶民的生活。依據歷史、服裝、頭飾產生了各種行當的扮相程式。今天我們從頭飾上談談旦角扮相的規則。
在大頭的梳理上,首先依照演員的條件來決定。大頭梳的高、低、薄、厚、長、短的參照要結合演員的頭型、身量比例來意會。梳出的頭不撅不翹,和演員的頭相符貼服,有整體的感覺,梳理後的鑑賞標準要像演員自己的頭髮做的一樣。大頭梳理後的下一道程序是戴頭面,標準有三:劇中人物年紀、身份;悲、喜劇;行當。如:悲劇人物,雖然有的戲戴點翠頭面,但也絕不是滿天翡翠,還應該讓觀衆看出頭飾的布局和造型。
比如:青衣,整體效果要雍容華貴,基本以戴點翠和銀丁頭面為主,根據人物、情節的變化決定頭飾的變化。以戴絨花、鳳頭桃為表示結婚、喜慶;以左戴茨茹葉為守寡、喪夫;右邊留甩髮為表示流浪、發配、瘋癲的精神狀態。
一般花旦多扮演天真活潑的少女或大家閨秀,所以顏色上要鮮艷奪目,她們大都梳抓髻大頭,戴辮子,抓髻的長短要根據演員的個頭來決定,要適度利於表演。頭上抓髻還要打網子花,表示出她們未出閣的少女身份。少女頭面的選擇多滿頭亮光閃閃,加上小鳳桃子的點綴,明快亮麗。有些花旦戲還戴一個耳挖子,形成一个「半邊翹」,即半頭草花,也能產生一種「非工整的協調」,而後被人們沿襲下來形成一種程式。
武旦、刀馬旦,她們在劇中多扮演行俠仗義的英雄,表現形式也大多以武打為主,所以在裝飾、戴頭面上以少而輕微基本原則。大頭要求小而緊襯,無論做任何高難度技巧也不至於掉下來。勒頭位置準確,尺寸、筋勁掌握適度,研究演員的頭型和技巧難度,考慮勒頭的高低鬆緊,這種尺度仍然是靠經驗和感覺來判斷。繼而,網子大小要合適,底口要緊,在這種基礎上梳出的頭既乾淨又不會散。然後就是關鍵的水紗了,水紗的底口也要拉緊,這樣包出的頭,任演員跌打翻撲絕不會翻出來的。另外正面人物要插面牌、綉球,反面人物要插茨菇葉,右插絨球。反映神鬼戲中的武旦要打彩球、戴額子,顏色要與服裝相配套。彩球要扎得花瓣均勻,綢子不歪不斜,三個球的尺寸相對應。還有的武戲要根據人物身份在頭上捻犄子,方法是左右手各一根,在頭上反復相繫,留出兩個犄角,以顯示人物幹練、素樸的性格和身份。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