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Stop Smoking

【龍哥部落格】
墨濤拍岸姜新在金瓜石藝海逍遙

陳龍禧

在臺灣新北市「水金九風景區」藝術家群聚的金瓜石,沒有接受過正統繪畫教育的半職業畫家姜新,謙稱他的名氣不大,卻充滿了藝術熱誠和創作的自信。他是退伍傘兵,不曾拜師學過繪畫,因此,就傳統繪畫的觀點而言,一反成規的畫面,該算是一種重大的缺陷,每每出現在姜新作品中。但也正因此一原因,他才能在創作上跳出傳統繪畫的窠臼,作品中表現了繪畫的多樣性和包容性。
姜新1931年生於北京,輔仁哲學系畢業,曾任職於臺北以音樂教育聞名的光仁中學,是位專職的業餘藝術家及畫家,自1966年迄今,以油畫、水墨、抽象作品,前後展於臺北華明、幼獅藝廊、臺北美國新聞處林肯中心、臺北市立美術館,更遠赴比利時布魯塞爾、奧地利維也納展出,國內外個展、聯展次數超過20次, 2009年應邀水湳洞「山城美館」開展,始重出藝壇。
闊別前次畫展12年後,姜新選擇在自己鍾愛的金瓜石復出展覽,更加別具意義。姜新表示,因為靈感素材的對象是這片山海、草木,是金瓜石瞬息萬變的氣象、光影,是經年累月與大自然應對的內心反射,展出作品大致分為抽象油畫、抽象水墨、古文字及花系列四個部份。
在繪畫時,姜新總是大量運用各種元素於畫作中,來呈現不同風格,如從草書裡找結構,運用書法的筆勢表現形的律動,或運用書法的空間表現形的結構。姜新藝術創作觀是「畫畫的人只是提供畫面、色彩、線條,真正的意義在於每位欣賞者自己的想像中。」
觀看姜新的畫,充滿著一種不羈、狂放的節奏與力度,像一陣浪劈啪地撲面而來,一個浪頭落去,又一個浪頭撲來;又像是一首磅礡的交響曲,在指揮家收起最後一個手勢時,換來聽者猛然的覺醒,原來畫畫也可以如此自由即興,也反映姜新不矯飾的性格。他覺得「抽象畫畫起來過癮,它打破一切構圖,不受傳統的拘束。有時候畫順手了,有神來之筆的味道,的確很讓人著迷。」
在畫作中,姜新筆觸線條是東方的,用色卻是西方的、鮮豔的,紅綠如花朵從墨色中生出,充滿激情色彩,在極為抽象的形式中處處流露東方的禪意,也被藝評家評為「具有東方藝術風格的抽象表現主義的繪畫。」事實上姜新以前也畫過風景、人物,轉型畫抽象畫後,就一路走到現在。他表示:「現代畫是一種無相,與技巧有關。」即使面對金瓜石變換的美景,卻只是姜新的心靈居所,對他來說,創作是從心靈產生的東西,不會受到風景干擾。
對於工作室挑選在金瓜石山上,已經窩居十多年的姜新說,有次他到住在金瓜石的朋友家聚會,發現這裡的風景宜人,他本就規劃退休後找個鄉下地方住,於是找一塊地蓋起房子,成為品嚐安靜、思索創作的所在。姜新說「我不抽煙、不喝酒,連下象棋都不會,說到為何喜歡畫畫?就是從小愛塗鴉,也許是因為祖父、父親畫畫的遺傳所賜,至於為何會遺傳?可要去問醫生了!」
姜新在畫冊序言表示:「畫畫,既不是為了生活問題,更不是為了附庸風雅,只為了一個非常單純的動機─把心裡藝術創作的衝動,透過形線或色彩表現出來,這是一種痛苦的歷練,也是一種快樂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從長期的歷練中找到了真實的自我,得到創作的自信。」他特別強調「作畫全憑自己的感性去創作、去表現。因此之故,說作品不合傳統繪畫的規矩也對,說它對傳統繪畫的成規是一種突破,也未嘗不可。」
拿出一幅在實驗的畫作,姜新意味深長的說,光這樣一幅畫,前後就有30多種步驟,從打底到使用的工具,都會影響到畫作的肌理,一張畫呈現粗獷的岩石、山巒的大器,或如宇宙的璀璨、或是海浪波動,其意境自在觀者想像中,「你看這個線條,是用刀子畫出來的,塗上色彩後反而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個凹洞原是紙張缺陷,卻變成畫作的優點。」就是這樣的不受約束。
更讓人難以想像,姜新的繪畫工具總是與眾不同,可以是牙籤、棉花,不用畫畫的紙、不用畫筆,用染布的顏料等,去發掘沒有人走過的路,這讓姜新只要有一個意念浮現,就立刻去做,「透過新的技法、新的表現方式,呈現出新的面貌,」這才是讓他醉心創作的所在。
姜新解說「墨濤拍岸」畫作,是為了山城美館的開幕而創作,層巒交疊的綠色山巒、海面上的一根根船桅,挾著勢如破竹的氣勢,他站在畫前說,這就是赤壁之戰,隨即吟起蘇東坡的赤壁賦:「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接著又說,「這幅畫太急了,並不滿意。」愈是尋求創新,所遇到的挫折也更多,那時的姜新就會對自己生氣,笑說有一次因為生氣而弄斷了10幾枝筆,說完還掩嘴訕笑著,像個老頑童。
姜新說道,邊背誦起:「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詩詞裡的淒美感讓他動容,也窺見畫家浪漫的一面,也難怪,姜新的畫中,在西方形式下,總瀰漫著東方的情調,讓人神往。姜新縱橫畫壇三、四十年,毫不矯飾,其來自非學院的背景,來自其靈魂想要畫畫的原始衝動,兩者加乘,讓如來自海上的東北季風,打亂了一般人的思維。
姜新一路走來,就如同看台灣抽象畫的美術史。他回憶去維也納展覽時說「我是一個創作的人,在金瓜石沒有人干擾,想到什麼就畫下來,只是隨心所欲,不知天高地厚就赴奧地利、比利時等藝術家雲集的歐洲國度開畫展。」那年,他的畫在維也納及布魯塞爾也獲得迴響,這一突破從此畫作就行銷歐美。畫都是外國畫商買走,再在國外以高價賣出,所以姜新的畫都掛在國外的家庭中,將來一定會被世界各大美術館所收藏。
這幾年姜新玩的創作還不僅止於平面的繪畫,兒子設計的工作室,一樓為開放式空間,臥室、客廳、吧檯分佈其間,當中最特殊的就是廟裡燒金紙的器具,被漆成大紅色,成為裝置藝術,二樓工作室牆上佈置他的畫作與書法,姜新親手做的燈具一一點綴空間,增添獨特氛圍。 將壞掉的瓦斯爐爐心左右一擺,就成為一隻獅子,鄰居用來煮水喝、有藥性的樹根,隨手裝置就是枝枒張舞的雕塑;摩托車排氣管漆成黑色後,成為一對鶼鰈情深的鴛鴦;祈堂老街撿拾的玻璃燈罩倒過來擺著水蠟燭,更添情調;垃圾變藝術品,在姜新的創意下比比皆是。
除了畫畫,姜新很喜歡做陶與燈具,有段時間他很著迷做陶,一做就好幾年,大大小小的陶器擺滿了樓梯,各式各樣,充滿了童趣;對於燈具,姜新也有個人的詮釋,用麻繩編如鳥巢的燈、或是充滿結構主義的檯燈,加入傳統書法裝飾的燈具,都極具特色。
近年來姜新因為健康的原因,必須經常往返於臺北金瓜石之間,但是一提起創作,已經87歲了仍是一副大孩子模樣,當地人叫他老師,有人以為他就是一個遲暮之年的老人,不過他腦子裡卻總思索著新玩意,想做的太多了,所以一直停不下來,天天都忙得很有成就呢!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