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Stop Smoking

【龍哥部落格】
金門畫家楊翠華專注成名心境如荷

陳龍禧

得過多次在世界華人人物寫實油畫賽得獎的金門油畫、水彩畫家楊翠華,連續幾年在台灣巡迴辦畫展,她曾在臺北「國父紀念館」翠亨藝廊,舉辦一場震撼藝術界及各界人士的「相聚.就是緣」-楊翠華油畫水彩作品展,多名藝術名家都前往捧場,造成轟動;在臺北商業大學舉行「千年之約」個展時,勤而不倦的分享創作動機,也吸引大家細細品味。
楊翠華是台灣藝術大學(前國立藝專)畢業,靠著超乎常人的毅力持續不斷創作,數年間畫風明顯成熟,題材豐富多元,作品中展現出對社會關懷、父親思念、古典美的追求及藝術的堅持。曾以作品《專注》及《回到凡爾賽宮》,分獲第二屆及第三屆「全世界華人人物寫實油畫大賽」銅獎和優秀獎,畫風寫實,生動又豐富。
可能是因名字有「華」字的關係,楊翠華一直與花結下很深的情緣。在她的繪畫作品中,常以花為題,不只有荷花,還有牡丹與茶花。楊翠華說,她為了畫荷常一早起來,不斷觀察和寫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質,所以特別喜歡畫花。所辦的「千年之約.心境如荷」油畫首展、「觀荷–藝起迎花博」個展;參加金門藝術家聯展及新北市中永和藝術家創作聯展,「相聚有緣」個展,參加第28屆亞洲國際美術金門邀請展,所畫的作品都有畫花展出。
被楊翠華詮釋的花朵,總是姿態萬千,其中,有一幅以牡丹為題的佳作,是她前往日本東京上野,將所見描繪而成。畫中的牡丹盡顯晶瑩質感,散發純淨靈氣。楊翠華說,古人賞花遠觀不褻玩,對花抱著一種尊敬的心態,如同她在日本上野所見,遊客們只是觀賞著花朵,以「心」賞花,讚揚花朵的美麗;而在台灣,人們搶著與花朵拍照,希望鮮花襯托自己,想著人比花嬌,卻忽略花朵的感受。她覺得「被人尊重、感受到正面能量的花朵,通常氣質較為脫俗,反之,就可能感受不到內在氣質。萬物都該被尊重,所以我對臨摹的主角也會心存感激。」
楊翠華2013年的油畫創作《我的父親》,便將父親的神態描繪得栩栩如生,這幅畫也獲2014年新唐人電視台全世界人物寫實油畫大賽優秀獎。她談到,這幅畫的內涵想表達從小到大與父親之間的深厚情感,如果不靠著寫實的繪畫基本功,去描繪父親皮膚上的皺紋與光澤,以及眼神內的慈祥,就無法說服觀眾。
楊翠華想藉著藝術創作方式,傳遞正面能量,帶給社會溫暖與希望,因此,寫實技法成為她鍾情的創作方式。楊翠華說,真正的藝術是必須得讓人看得懂、起到價值分享的作用,才能真正啟迪人心,帶給人力量。她強調「寫實是一個相當完美的、無止境的技術,讓畫作本身可以說故事,進而把內涵表現出來;另外,寫實還是種心態,真真實實去呈現事物。」
藝評人士認為,楊翠華的水彩小品清新自然、寫實油畫是發自內心的純淨願望,滿載著內涵。她的畫有種讓人看後難以忘懷的力量,彷彿直衝觀賞者的內心深處,要喚醒千年前的約定。楊翠華的舊識則表示「難以置信」,認為與過去所認識的楊翠華畫風判若兩人,以前的畫用筆粗獷瀟灑,不拘小節,現在竟然能把荷花明淨典雅的內涵表現出來,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她有這麼大的轉變呢?
楊翠華在金門長大,小學即展露繪畫才華,國中遇到影響她頗深的美術老師在校組美術社,讓她可以在午休時間畫靜物素描,餘暇楊翠華也和同學們出外畫水彩寫生。國一參加全省水彩比賽得到優秀獎,國二又得到金門全縣國中寫生比賽第一。讀金門高中時開始接觸油畫,得過全校美展油畫第一名。有畫水彩及油畫的天份,加上多次得獎榮譽給她信心,她認準了將來習畫的路,憧憬著未來。
楊翠華考入三專國畫組,拿手的西畫變成只能當成興趣,加上讀藝專與原來想像讀大學有落差,她開始不太畫畫了。楊翠華自認在藝專時太任性,學習上似乎也走極端,有時很久沒動畫筆,認真畫時也可以一夜畫到天亮。以她當時叛逆的個性,不願用傳統的國畫方法創作,當時她不想用心體會和學習傳統,而是很想表現自我,因此她遺憾的說:「三年頹廢,沒畫什麼作品!」
楊翠華讀完三年專科,國畫沒培養出興趣,西畫也荒廢,因此,畢業後沒走專業畫家的路,她投入廣告攝影印刷設計行業,想進職場賺錢,好幫父母減輕,栽培弟妹的負擔。二十年辛勤工作,「付出了很多,得到卻比想像中的少」,除了一股懷才不遇的抑鬱外,這時楊翠華真的懷疑人生到底為了什麼?
當楊翠華又試著拿起畫筆創作,但是畫已經失去了以前的靈氣。受此打擊楊翠華強烈的感受到失落與挫折,好像一切都絕望了。就在她開始找人算命時,命理朋友送給她「轉法輪」這本改變命運的書,因著這樣的機緣,她走上了修煉法輪功之路。奇妙的是她修煉後,畫畫的感覺又回來了,當時真的很感動,不敢相信自己還能再畫。
從2005年起,楊翠華開始到專業畫家的畫室,一切放空,學習透視、比例、明暗的關係與結構,釐清步驟,從素描開始學起,找回過去的記憶,讓一些基本原理經過實際練習而更加熟悉。當她看到工筆花鳥畫家簡美育的作品時,對她所畫出圓潤勁健的線條感到震撼不已,後來有幸接受她的指導,楊翠華對簡美育的追求完美印象深刻,「當時畫蘭花,一天畫十幾個小時,反覆修改練習,甚至還拿放大鏡觀察,對於線條粗細變化、結構的合理性十分嚴苛,她終於知道畫畫不是那麼隨興,也認識到基本功的重要。
繪畫是生活經驗的累積,真實情感的呈現。楊翠華經過了一路波折,舉辦第一次「千年之約-心境如荷」畫展,嚐過了五味的人生,她說,要追逐夢想已無退路,此刻辦展更具意義,就像她的展題一樣,這場展覽彷彿醞釀了千年,要吃足夠苦,扛起足夠的閱歷與風霜,才能履行這千年誓約。
楊翠華畫畫一直追求的是「靈氣」與「本質」。仔細觀察發現楊翠華的畫作有風景、有人物、有鄉村風情、有民俗信仰等,各具巧思,她畫的金門藝陣都很經典,反映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及宗教信仰,也讓台灣人找到感情共鳴點。在一張又一張靜默的平面中,卓然出眾的楊翠華,她是如何以敏銳的感受和色彩掌握,創作生命中的深刻記憶呢?有一年楊翠華去法國羅浮宮參觀,在雕刻區看見一位老畫家在畫一尊石膏像,「他認真、專注的神情,瞬間就覺得很感動,當時的光線又非常好,空間感很強,就想把他畫下來。」這件名為「專注」的作品得到銅獎,讓她重執畫筆信心大增。
楊翠華對藝術定位十分明確,她畫的內容表情很真實,也很快樂,總是讓人看起來非常幸福,可以啓迪人們的純真、純善,這種身、心、靈合而為一的正統藝術,除了視覺享受,其所傳達的正面能量,更可讓心靈成長,可帶領大家進入真、善、美的藝術聖殿,忘記人世間的煩憂。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