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Stop Smoking

【粵劇社】
他鄉遇智者 ——聽甘子《戲劇人生》講座有感

萬雪梅

他鄉遇再度到UTD訪學,福緣殊勝、慧緣殊勝。因心繫星雲大師的佳作,常去達拉斯佛光山圖書館,在佛光山有幸認識虔誠福慧的黄方萌師長及其先生,又在他們的引荐下,結識了粵劇社這樣一個群體,接着便有了能够去德州Plano Schimelpfenig Library圖書館聆聽粵劇社前社長、《達拉斯新聞報》「紅船隨拾」專欄作家甘子的精彩講座《戲劇人生》。
初讀《戲劇人生》的講座預告(《達拉斯新聞報》2月10日第C-7版),最吸引末學眼球的是「甘子講述說她如何與崑曲結緣,並介紹她的崑曲啓蒙老師張元和女士」!「崑曲」、「張元和女士」這兩個關鍵詞馬上令我想到「合肥四姐妹」以及「周有光先生」,而前不久才讀到搜狐微信文章(2017年1月22日)《周有光追思會:我們需要這光來照亮時代》等。如今合肥四姐妹以及她們在各自領域才華横溢的先生們都已經相繼仙逝,本以為斯人已去、光亮難繼,沒想到張元和女士的弟子今安在……
至於崑曲,自己雖不會唱,也所知甚少,但心神往之。猶記兒時,父親每逢去城裏出差,若看大戲,必回來與我的母親分享多日——無論是在家裏、還是在田間一起勞作之時。我總是不由得跟隨、側耳傾聽,想像當時生動的場景,恨沒能身臨其境……近幾年,末學在江蘇大學開設《中國文化概論》(英)課程,深感其博大精深,難以一一涉獵。談到戲劇,能哼呀幾句的也不過是黄梅戲、越劇、京劇和淮劇等。第一次看到「崑曲」這個詞,似乎是在讀到沈從文先生與張兆和女士的愛情故事之時,才從側面了解到崑曲經由張充和女士在海外的傳播;也這才回想起2002年來自俄亥俄大學(Ohio University)的康迪教授(William F. Condee)夫婦,到中國參加「全國比較文學學會第七届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時,為何特提前一週來,邀我擔當其翻譯,飽覽中國文化勝地的同時,還專門看了一場戲劇——崑曲。
清楚地記得,去年在來美前的家庭聚會上,我的二表哥提到我父親的人生態度對他家庭幸福、事業成功的啓迪意義。兒時,我家與我大舅家比鄰而居,不論物質生活多麽艱辛、精神地位多麽低下,但每天天剛蒙蒙亮,他就能聽到我父親清越高揚、樂觀向上、哼唱戲曲的愉快聲音——這聲音提醒他,他也該起牀了……其實,我的父親並非是一位文藝工作者。因為祖上置有大量田地、因為爺爺曾經參加過國民黨——這使得爺爺後來被發配到東北黑龍江勞改農場,一直到晚年才被父親「保釋」回來、並獲得平反,因此,我的父親,6嵗時,便不得不挑起一家6口人的生活重擔(我老爺爺、我奶奶、我二叔、三叔和我姑姑)。平時最怕下雨——因為下雨就沒人喊他幹活,沒有活幹就意味着沒有飯吃,更不用說供養家人。每年就算到了冬天,他也只能腳穿一雙草鞋。此外,我二叔從小體弱多病,我父親都是背着他走路到縣城去看病,一個來回就是近200里路……改革開放後,父親為家鄉創辦了多個企業,造福人民、富甲一方,解決了很多人的就業問題,榮獲了江蘇省「綠色明星企業家」稱號,自己卻淡泊名利、廉潔奉公,沒有一分錢的私人存款——他一輩子心繫他人、無私奉獻、任勞任怨,以至於累壞了自己的身體,並未能够活到天年……
此時此刻,我多想學點戲曲,以探究戲劇曾經給予家父何等的力量以至於他能做到「智養千口」、「固守清廉」;同時,也想告慰我父親的在天之靈……而此刻秀霞師長就在眼前,這真是:踏破鉄鞋無覓處,幸遇人師於異鄉……
(未完, 待續)

戲裏,甘子的唱腔優美動人,她與團隊Dallas粵劇社的輪唱、對唱,也都真摯感人,仿佛把人帶到故事發生的當年……戲外,甘子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落到了實處,她與幾位朋友成立了達拉斯粵劇社這樣一個獨立非營利社團,不屬於任何一個政治組織與機構。宗旨是在達拉斯社區弘揚中華傳統粵劇文化,推動社區人士對粵劇的興趣,使粵劇曲藝普及化。現在會員定期排練,互相交流演唱技巧。過去六年,每週在達拉斯新聞有專欄報導介紹粵劇資訊。每年為Richardson華人活動中心募款舉辦演唱會,Richardson市政府等單位的贊助所得全數都捐給Richardson華人活動中心,觀衆免費入場欣賞。每年春節期間到長者公寓慰問,經常性應社區邀約作各種節日性的演出。筆者則親歷他們應邀為達福地區美中專業人士協會(ACP Foundation)舉辦的2017「家鄉美食文化節」(ACP Chinese New Year,Food Festival)而義賣美食、演唱粵劇的場景,深為他們的精神所感動。正如甘子在《戲劇人生》的講座報導中所寫的那樣:「千淘萬瀝雖辛苦,吹盡寒沙始見金。在弘揚中國傳統粵劇文化及使粵劇曲藝普及化的道路上,堅韌是達拉斯粵劇社的學習及處事態度。」(《達拉斯新聞》2017年3月3日第C-18版)
甘子《戲劇人生》的講座現場比預告還要真切感人,給人以智慧的啓迪。整個講座沒有空洞的議論,相反卻給人以視、聽、說、唱、唸等多維的感受;講座的同時或中間休息時,大家還可享用她提前為我們精心準備的美味甜點、數種水果、特製可口、香味四溢、我都叫不出名稱、只知道很喜歡的茶和咖啡等。她製作的講座PPT精美,音頻、視頻選擇具有獨到之處,最具特色的是:她不僅邀粵劇社同仁上台演唱,還讓數位聽衆嘉賓也参與了精彩戲劇的片段表演——這讓末學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為何北德州文友社社長陳玉琳女士在主持講座時,稱她為「人氣王」了!而那些因非常特殊的原因未能趕到現場聆聽講座的長者也是一再跟我們說:非常喜歡甘子甜美的唱腔,很遺憾錯過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甘子對於人生的詮釋,令人深思、催人開悟。她認為:「生活是一門平衡的藝術」。那一個人如何才能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加理想呢?「關鍵就在於能否把握時機及調整生活的平衡」: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不是一成不變的。人生平衡也是一個動態的、不斷變化的系統。我們必須保持敏感、警醒的心,隨時加以調整。當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遭遇坎坷時,才不會摔倒、乃至一蹶不振。平衡意味着要有取捨,要用理智去駕馭情感,去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標,這樣才不會迷失方向。甘子給人以這樣智慧的啓迪,並非空穴來風,而是以合肥四姐妹、元曲《魯大夫秋胡戲妻》、粵劇《秋胡戲妻》以及唐玄宗的人生故事等為例,讓人不難理解古人所言的「萬惡淫(邪淫)為首」的深意。
同樣面對人生與愛情,合肥四姐妹個個美麗智慧、富有教養,追求者如雲,但大姐張元和選擇的是崑曲「戲子」,為時人所看輕;二姐張允和選擇的周有光家貧、多病、且曾被算命先生預測為「短命」;張兆和選擇的沈從文則是有名的「鄉下人」;最小的張充和選擇的傅漢思則是人們通常所認為的「洋鬼子」;她們的選擇不僅不為時人、或許也不為今人所看好,但她們把自己的人生、愛情與婚姻經營得如此美好,且個個健康長壽、年過九旬、甚至過百嵗而終;她們並非沒有遭遇磨難,但即便是在她們遭遇磨難之時,也充分體現了她們所具備的葉嘉瑩女士所論及的「弱德」之美;而她們先生的大名與成就則更是聞名遐邇,這不僅可以驗證葉聖陶先生所言的,「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從另一方面,也啓迪人們擁有幸福人生對社會做出更大貢獻的意義。正如甘子所言,「在生活中能够做到顧此而不失彼的例子不少。但是,也有不少人攀上事業的高峰,不得不面對支離破碎的家庭。而更也有些盡心力照顧家庭,對工作卻不思進取。」
按理,真正的君子當「慎言慎行」、「慎獨」,一國之君則更應該是萬民的表率,但秋胡與晚年的唐玄宗則不然。同樣的人生,秋胡在功名面前則因「得意」而「忘形」了,其行為不僅為其妻所不齒,也是中華文化中所有正人君子當引以為戒的反面教材。至於唐玄宗晚年的昏庸亂倫、玩物喪志、禍國殃民,則更是向世人敲響了警鐘。聯想到3月7日,UTD Galerstein Women\'s Center在播放紀錄片The Mask You Live in後進入討論環節時,有學者立即提出了這樣的觀點:現在的美國總統Trump不能成為美國男孩的榜樣;而緊接着於3月10日,《世界日報》(紐約)頭版頭條卻刊登着這樣一則新聞:《南韓首次成功彈劾總統 朴瑾惠立即下台》……這些讓筆者想到了: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Bobby Dylan於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在他的歌曲「Blowing in the Wind」中提出的這樣的問題:“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古德云:「閨閫乃聖賢所出之地,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孫中山先生所說的:「天下的太平安危看女人,家庭的盛衰看母親」;以及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1889-1975)所說的:「解决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等等。
孔孟之道、老莊學說與大乘佛法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根源——其中佛法雖由外而傳入,但其很快就匯入了中華文化淵源流長的大海裏,形成了中華文化的主流之一。儒釋道以「愛」為核心,凝聚着本民族多元文化的同時,綿延着中華文化五千年一脉相承、生生不息、從未間斷,到了21世紀的今天,更見其燦爛的光芒。而作為炎黄子孫、華夏兒女,我們又如何才能讓世界人民共同感知並從中獲益無窮呢?「一花一世界」,筆者以為甘子的所作所為,正是在向美國人民乃至全世界弘揚中華文化的極好方式——中華文化已經或必將成為美國文化中尤為精美璀璨的部分!
綜上所述,甘子的《戲劇人生》講座啓迪筆者思緒萬千的同時,也更加慶幸自己——幸遇她這樣一位智者於異鄉美國……
本文為國家留學基金資助項目“美國文學裏的中國夢”([2016]3035-201608320111)的階段性成果。智者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