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記週記】
|
(梵蒂岡新聞網)
1. 11月24日主日,盧布爾雅那(Ljubljana)總教區輔理主教、斯洛維尼亞主教團秘書長舒什塔爾(Šuštar)在意大利帕多瓦城的聖安多尼大殿主持彌撒,紀念可敬者方濟各住院會會士布拉祺多·科爾特斯(Placido Cortese)神父殉道八十週年。前一天星期六,在聖安多尼大殿也舉辦了一場新書發布會,該書記述了這位殉道者神父的生平事蹟。
教宗方濟各在2021年宣布科爾特斯神父為可敬者時,稱他為“愛德的殉道者”。
科爾特斯神父生前所行的愛德使命把他與斯洛文尼亞緊密地聯繫起來。科爾特斯神父列品的副申請人喬治·拉吉奧尼(Giorgio Laggioni)神父向梵蒂岡媒體解釋說:“自1937到1943年,科爾斯特神父在意大利集中營,特別是在帕多瓦城外的新堂路(Chiesanuova)集中營,照顧了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的被驅逐者。”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王國政府與盟軍在卡西比萊(Cassibile)簽署停戰協議,意大利無條件向盟軍投降。協議簽署後,德國納粹軍隊佔領意大利。拉吉奧尼神父解釋,協議簽署前,科爾特斯神父能毫無阻礙地進入集中營。但在德軍佔領意大利後,一切都發生了變化,情況變得更糟。基於糟糕的情勢,他特別救助猶太人、潰散的盟軍士兵以及其他受納粹法西斯政權迫害的人。
在善心人士的幫助下,他成功地救助了數百人。科爾特斯神父把聖安多尼大殿的告解室作為接收救助的人士和組織危險救援任務的中心。拉吉奧尼神父說:“他們用暗語聯絡。比如,人們和神父說:‘神父,為了安頓家室,需要十把掃帚’。這樣科爾特斯神父就明白了,是要給十個人偽造所需的一切,甚至文件,讓他們跨越國界逃亡,特別是能去瑞士,最終免於酷刑和死亡。”
拉吉奧尼神父繼續說道,1944年10月8日,“一些納粹分子發現了他的秘密網絡,但無法在大殿內逮捕他,因為大殿擁有治外法權。他們謊稱在大殿外的廣場上有一個人需要他的幫助,於是,神父就毫不遲延地走出大殿。當他一走出大殿,納粹分子就迅即逮捕了他”。從那一刻起,科爾特斯神父就杳無音訊了,直到1995年,從一位納粹集中營的女倖存者的作證中,世人才知道了科爾特斯神父的下落。
這位女倖存者作證說:“1944年11月,在蓋世太保的里雅斯特(Trieste)集中營內,她看到了一位神父被囚禁在一個小屋內。”因為這位倖存者非常了解科爾特斯神父,她知道這位就是那個極力從納粹集中營解救人的神父。
拉吉奧尼神父表示,科爾斯特神父就如他的同會弟兄殉道者國柏(Massimiliano Kolbe)神父一樣,是“愛德的殉道者”。最後,這位科爾特斯神父列品的副申請人總結道,他是一位“沈默的殉道者”,因為他受盡酷刑折磨,沒有吐露任何人的信息,直到為主獻出生命。
2. 克勞塞亞斯(Gaietà Clausellas)神父和平信徒托爾特(Antoni Tort)在槍口下仍然挺直脊樑,即便他們知道忠誠於福音會失去性命,也不向蔑視和暴力屈服。聖座封聖部部長塞梅拉羅(Marcello Semeraro)樞機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聖家堂主持彌撒,將這兩位殉道者冊封為真福。
塞梅拉羅樞機在彌撒講道中提到,“在法令中,教宗引用了福音中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形象描述了他們的個人事蹟”。克勞塞亞斯神父選擇了謙卑作為他的人生準則,他生活在熱切祈禱、照顧老人和窮人中,給予窮人食物,並尋找處境更困難的人予以幫助。1936年8月14日,民兵前來逮捕他,而克勞塞亞斯神父卻溫和地接待了他們,與家人道別後,他一邊誦念著《謝主曲》,一邊跟隨民兵去了。民兵最後在街邊將克勞塞亞斯射殺。
托爾特是一位優秀的金匠,也是熱心的天主教徒、丈夫和13歲孩子的父親,他把聖體帶給那些無法領受到的人,並在主日上午前往聖拉匝祿醫院為肺結核病患者刮鬍,下午在堂區進行要理講授。在西班牙內戰、反基督徒情緒高漲的時期,他的“罪”是接待了他的主教和4位修女。1936年12月3日,民兵闖入了托爾特的家中,其中一人企圖褻瀆聖體,而托爾特從他的手中奪過麵餅,分發給在場的人,包括他5歲的兒子。托爾特對兒子說道:“他們奪走你在地上的父親,而我把天上的父親給予你。”隨後,他被押送到蒙卡達公墓,在那裡為主致命。
塞梅拉羅樞機強調道,他們在“愛德的見證中,始終保持忠誠,即便把自己的生命暴露在危險之中”。兩位殉道者“如此強烈且令人動容”的見證應結合基督的榜樣來理解,這是一種看待生命的方式,他們不將其“吝嗇地占有,把它視作不惜一切代價保護的唯一財富”,卻要敞開內心與他人相遇、施以仁慈和關愛,這不只是出於團結互助和慈善,而正是在“效法耶穌”。
塞梅拉羅樞機最後說道,這兩位真福的見證本質上是“追隨基督”的見證。他們將自己的道路交予天主來選擇:天主為一個選擇了司鐸聖職,為另一個選擇了丈夫和父親的使命。“但是,他們都接受了像耶穌一樣背負刑罰的命運,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了他人。這正是殉道者的品質:效法耶穌,即使追隨祂會面臨接受死亡的抉擇”。
3. “君王”和“世界”是教宗方濟各在宗座大樓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前的講話中提到的兩個詞語。當天的福音記述比拉多審問耶穌。
教宗說:“聆聽上主會給我們內心和生命注入光明。我們要試著問問自己,每個人捫心自問:我可以說耶穌是我的‘君王’嗎?或者我的心中有另一位‘君王’?祂的話是我的指南、我的堅定信念嗎?我在祂身上看到那位始終寬恕且在等待給予我們寬恕的天主的慈悲面容嗎?”
教宗提到比拉多和耶穌的對話,他談到“君王”一詞新的含義。比拉多願意明白“他面前的人是否構成威脅,對他來說,君王是一位統治他所有臣民的權威”。“耶穌是君王,因為祂是見證人:是說真理的那一位。取了肉身的聖言耶穌的王權,在於祂的真實、有效、能改變世界的話。”
接著教宗指出,“我們很清楚”比拉多的世界。那是一個“強者戰勝弱者、富人高於窮人、粗暴的人勝過溫良人的世界”。耶穌為王的世界,則是一個“以天主愛的力量拯救被邪惡毀壞的受造物的世界。因為耶穌使人自由,祂寬恕人,賜予和平與正義”。教宗說,“神父,這是真的嗎?是的,你的心靈怎麼樣?那裡有沉重的東西嗎?昔日的罪過嗎?耶穌始終寬恕。耶穌從不疲倦地寬恕。這是耶穌的王國。如果你心中有不好的事情,要請求寬恕。祂一直寬恕”。
最後,教宗解釋說,比拉多沒有向真理開放。然而“基督來到這個世界上:凡屬於真理的,必聽從祂的聲音。是拯救我們的普世君王的聲音”。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