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拉斯孫文學校專欄】
|
各位好朋友,11月12日是我們偉大的 國父孫中山159週年的誕辰紀念日,緬懷他最好方法,就是牢記他的思想與落實他的的理念。從今期起,我們分期轉載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先生,一系列重讀三民主義的偉大思想偉大思想文章,也期待他的治國理念早日完成落實在中華民族的大地!
張亞中:孫中山對主義的看法
各位親愛的朋友,今天我要談談我們偉大的國父孫中山先生對「主義」的深刻見解。
孫中山先生說過:主義,就是一種思想、一種信仰和一種力量。為什麼他這麼說呢?
孫中山說:當我們面對一件事物,首先會有一些想法;這些想法經過深思熟慮,慢慢就會轉化為一種信仰,而有了信仰後,便會激發出無窮的力量。因此,主義的形成是一個逐步建立的過程——從思想開始,轉為信仰,最後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讓我們堅定不移。
孫中山先生的一生,就是為了實踐這樣的主義而奮鬥。他立下革命的目標,全心全意地投入,縱使經歷無數挫折,依然百折不撓。他說:我從事革命,以主義為指引,制定策略,投入畢生的心血,不管遇到多少困難,我絕不放棄。這是一種何等的精神!為了讓主義實現,他清楚地知道,必須先打破舊的體制,才能夠建設新的秩序,於是,他選擇了革命的道路。
孫中山先生的這段話,告訴我們每一位追隨他理想的人——要實現偉大的主義,我們不僅需要思想,更需要信仰與力量。今天,我們繼承他的理想,正是要帶著這樣的信念,為理想奮鬥,為未來奮鬥!
張亞中》孫中山談三民主義的特徵:畢其功於一役,一次解決民族、民權、民生主義
各位朋友,今天讓我們一深入了解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還有它與其他思想的不同之處。
孫中山先生為了挽救中國、建設國家,不僅提出了三民主義的思想,更制定了詳細的制度和策略。
三民主義的目標,是徹底解決中國面臨的三大問題:民族問題、民權問題和民生問題。孫中山先生早在當年就清楚地指出:「中國經歷了千年的專制統治和外族入侵,再加上列強的威脅,民族獨立和民權推動已經刻不容緩。而歐美國家積累已久的民生問題,雖然根深蒂固,但對中國來,問題還不算太嚴重,因此改變的難度也相對較低。」因此,他決定要將「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一同推動,將民族、政治和社會革命一起完成。
這就是三民主義的獨特之處!孫中山先生特別強調:「其他國家的革命黨,往往只專注於一兩個主義,比如美國從英國獨立,主要是為了民權,而非民族;而法國大革命則是兼顧了民權和民生。但是,這些國家解決了民權問題後,民生問題卻依舊存在,甚至成了未來社會動亂的隱患。」這就是為什麼三民主義比其他主義更全面、獨特的原因。
孫中山先生還提醒我們,三民主義的成功,必須在一次革命中完成所有任務。他舉了歐美各國的例子來說明:「過去兩百多年來,歐美國家大多數只解決了民族和民權問題,卻忽視了民生問題。結果,全國的權力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中,只有少數人享有富裕生活,而絕大多數人依然生活在痛苦中。正因如此,今天歐美社會的經濟革命、社會革命頻頻發生。」
因此,孫中山主張:「我們的中華民國,應當將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一次性徹底解決,這樣才能真正建設一個繁榮、光輝的國家。如果我們無法同時解決這三大問題,那麼即便一時強大,數十年後,我們仍然可能陷入今天歐美國家的困境。」
這就是孫中山先生對三民主義的深刻見解。民族、民權、民生問題都是相互連結影響的,一次解決三大問題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人類在生存的過程中,總會遇到許多問題,我們不斷努力,試圖解決這些問題。而回顧世界近代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國家共同面臨了三個主要的挑戰:民族問題、民權問題和民生問題。孫中山先生曾深入分析這三大問題,並指出:「我認為歐美的發展,大致上是建立在三個主義上,也就是民族、民權和民生。」
孫中山先生說,當初羅馬帝國滅亡後,民族主義開始興起,歐洲各國紛紛追求獨立;隨後,在強權專制的統治下,民眾不堪重負,於是掀起了民權主義的浪潮。從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專制逐漸瓦解,立憲政體逐步建立。到了二十世紀,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智慧的提升,經濟問題日益重要,民生主義也逐漸成為主流。因此,二十世紀可以說是屬於民生主義的時代。
他進一步指出:這三種主義其實是環環相扣的,彼此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我們追溯它們的發展順序,會發現世界各國大多都是先有民族主義,再發展出民權主義,最後走向民生主義。正是因為看到了世界的發展趨勢和中國的現實情況,孫中山先生創立了三民主義,這套理論正是為了解決中國和世界共同面臨的這三大問題。
他特別清楚地告訴我們:「什麼是三民主義?就是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這就是孫中山先生所說的三民主義,它不僅是理論,更是解決問題的方針,是我們為了更好未來所必須依循的方向! (下期待續)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