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哥部落格】
|
童年是應該讓小學生學習、玩耍的時間段,是個讓孩子在家庭的愛和鼓勵、及許多成人關心下變得堅強與自信的期程,相信現代當爸爸媽媽們,一定常有在寶寶耳邊輕哼兒歌的經驗,幸運的人可以用童年愉快的歌聲回憶療癒一生。代代相傳好童謠《捕魚歌》,百聽不膩,臺灣人戲稱哼唱時的的眼神,搭配唱遊肢體動作,孩子無不陶醉在美妙的音樂旋律裡,可以當兒童版水兵軍歌。
很多爸媽唱的童歌,也都是自己小時候從長輩們那兒聽來的,好好善用隨身攜帶的嘴巴當音響,隨時隨地給小寶貝一首經典的兒歌,從聆聽歌聲中,感受音樂帶來的魅力。雖然當年讀高年級已有升學班、放牛班的惡性補習區別,但中、低年級時,記憶猶新的唱遊「白浪濤濤我不怕 撐起舵兒往前划…」這首兒童版小水兵軍歌《捕魚歌》,其實小大人不懼風浪勇往直前,勇氣可嘉也很值得鼓勵。
真實的海軍船艦生活,空間十分有限,但是雪白制服很好看,連軍歌也浪漫好聽,讓很多人嚮往。有一首《忠義之歌》「蔚藍的天空白雲片片 碧綠的海水雪浪滔滔…」,那是夏天的海上;臺灣海峽黑水溝的冬天「…天空興奮地風聲瀟瀟 海水也狂舞地激起波濤…」就辛苦了。不過《海軍軍歌》還是很雄壯「….雄視三洋 屏障四海 ….同舟共濟 萬眾一心….乘長風破萬里浪…為青天白日旗爭光榮。」臺灣人能無憂無慮過日子,是有軍人24小時醒著在保護,期待國人能支持國軍、支持海軍。
臺灣小水兵版的海軍軍歌《捕魚歌》童謠,背後作詞者藏著一些訊息,就像他在人生中藏有一些不能訴說的秘密一樣。在那個臺灣既貧又有白色恐怖的年代,這首臺灣小孩均能朗朗上口的歌,是臺灣省立花蓮師範(以前稱花師,今為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教音樂的張人模老師的作品,他1945年前後,和許多中國人來到臺灣一樣,在西部城市找不到工作,就只能到東部找機會。
張人模是中國安徽滁縣人,上海音專主修作曲、副修小提琴畢業。來臺灣之後任教於三年制的花蓮師範。據報導資料形容他外型英挺帥氣,歌聲豪放,學生很喜歡上他的音樂課。臺灣新生報1947年12月2日曾刊登採訪張人模的報導,其中他建言「認為原住民音樂先進們如能將鼻笛、弓琴、樹葉等原始樂器伴奏的山地民歌,改寫為管絃樂,必能登音樂廳大雅之堂。」這是專家不一樣的見解。
資料顯示張人模非常愛「異國情調」的山地歌謠,希望原住民同學能多唱民歌讓他記錄。1951 年他和花師校長合編「臺灣山胞歌選」,只是很陽春的簡譜旋律曲集,是學生林道生幫忙「刻鋼版」印的作品。1959年5月再由「四海出版社」印行五線譜附伴奏的「花蓮山地行」及「阿美大合唱」兩部組曲,也是林道生幫忙,以手工繕繪五線譜。其中以《捕魚歌》及《花蓮港》最受歡迎,傳唱至今。
在檢肅匪諜的白色恐怖戒嚴時期,臺灣街頭巷尾到處充斥著「保密防諜」標語。張人模見幾位朋友被密告成匪諜而失蹤,心生恐懼乃暗中計劃轉赴香港,卻必須有兩位社會賢達當保證人才能辦理出境,校長、同事皆恐他已沾上匪諜疑雲不敢應允,他只好求助已畢業的學生林道生與花蓮中學郭子究老師,並告知若能平安到香港,為避免牽連臺灣的保證人,伺機宣告張人模死亡,絕不連累兩位恩人。
當年郭子究和林道生為免生事端,從未向人提過這段義行,直到解嚴後才敢跟親友提起。這位花蓮中學郭子究音樂老師,他是臺灣沒有受過正式音樂教育的奇人。原來是他有長輩吸毒耗盡家財,後來在教會信仰幫助下戒除惡習;為了紀念主的恩典,決定將剛出生的長子命名為「郭主救」,但在登記戶口時,被誤寫成臺灣臺語同音的「郭子究」。
郭子究有「水牛背上的作曲家」之稱。參觀花蓮「郭子究音樂文化館」可知他生平從小就分擔農牧工作,也因為父母虔誠信仰,從小被帶到教會接受音樂薰陶,並受到唱詩班啟蒙對於音樂的興趣。後來他前往花蓮,在「花蓮港音樂研究會」應聘為音樂老師。從此,他在在花蓮定居,開始教授音樂,同時編寫音樂教材。在一次課堂上,他隨手寫下一段旋律讓學生練習,並再潤飾成一首完整的《回憶》藝術歌曲,是至今合唱團必唱的歌。
1959 年暑假,張人模離開花蓮。在尚未取得香港身分證件時,他以張逃民為名寫文章,後來透過在臺灣認識的李抱忱博士推荐,改名張維在「中國音樂專科學校」任教。已在小學任教十年的林道生想念師生情,曾到香港見老師與師母,他想要進修,據說張老師鼓勵他到香港讀,並承諾負擔所有學雜費,將來也願送他留學維也納。他因必須拉拔弟妹,無奈只能參加香港音專函授課程,以兩年完成認證。
張人模逃離臺灣,《捕魚歌》卻已流傳。在官方「國立編譯館」獨家編印教科書的年代,原來只標示為《阿眉(美)族民歌》,經郭子究、林道生等花蓮名師反映後,又改為:阿眉族民歌、張人模採譜、李福珠配詞。據說會如此標示,顯示「國立編譯館」聘請的音樂教授,不願承認別人創作功力,硬不卸掉《阿眉族民歌》,自做主張認定是採譜而非創作,但經人調查,《捕魚歌》的旋律,眾多阿美、卑南族耆老,皆不會唱這首歌。
史惟亮、許常惠等人皆未曾採集到此旋律,故亦無法證明是採譜。2007年,臺灣師大音樂系錢善華教授主持國科會「原音之美」研究計劃,與林道生領導的玉山神學院音樂系合作,經分析、研究、比對,已證實《捕魚歌》係「張人模作曲」。林道生表示此曲也可標示「張人模作曲/李福珠填詞」,以示尊重作者自訂的原創情懷。
由於白色恐怖匪諜陰霾太沉重,張人模此生未再到臺灣。依1956年6月1日《文藝創作雜誌》上揭曉「中華文藝獎金」新詩組歌詞得獎為《花蓮山地行》,內容包含《捕魚歌》,作者張人模,證明李福珠為張人模的筆名。「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為國民黨黨國一家時,蔣介石命曾虛白負責新聞傳播及文宣所設的單位,總共出版《文藝創作雜誌》68期,編輯部就設在中央黨部裡面。
為寫此文,認真翻閱臺灣出版史;為寫兒童版海軍軍歌的故事,再回味服役海軍的往事,從歷史看來,國家需要有強大的海軍,才能保衛海疆,希望中華民國(臺灣)海軍,能宣揚國威,我以曾經服役於海軍為榮。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