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周記週記】
聖家的喜悅篇 (129)

(梵蒂岡新聞網)

1. 面對社會和政治對我們提出的種種挑戰,需要信仰這個絆腳石。在意大利天主教會第50屆社會週閉幕之際,教宗方濟各在該國東北部城市的里雅斯特教堂主持彌撒聖祭,作出這項勸勉。當天共祭的有98名神長和260名司鐸,在場約有8500名信友。塞爾維亞東正教會、希臘東正教會和信義宗教會的主教及牧者也參加了這台彌撒。
教宗指出,我們不需要自我封閉的宗教情愫,它在舉目望天時一點也不關心塵世所發生的事。相反地,我們的信仰應當扎根於那位降生成人的天主,祂進入歷史,醫治破碎的心。
「信仰使良心從麻痹中甦醒,把手指伸入社會的傷痕,對人類和歷史的未來提出疑問。這是一份急切不安的信仰,幫助我們克服心靈的平庸和懶散,並在往往因消費主義而麻木、無感的社會裡,成為扎進去肉裡的一根刺。更重要的是,信仰掃除人自私自利的各種盤算;信仰譴責罪惡,伸出手指痛斥不公義,打亂仗勢欺人者的計謀。多少人濫用信仰來剝削他人?那稱不上是信仰。」
教宗問道:「你們有沒有想過,消費主義、那急於浪費又渴望擁有更多的形態,是否進入了你們的心靈?消費主義是一道傷疤、是害心靈生病的毒瘤。」它使人變得自私自利、只關心自己。
接著,教宗回到主日福音(參閱:谷六1-6〝耶穌從那裏起身,來到自己的家鄉,門徒也跟了他來。到了安息日,他便開始在會堂裏教訓人:眾人聽了,就驚訝說:「他這一切是從那裏來的呢﹖所賜給他的是什麼樣的智慧﹖怎麼藉他的手行出這樣的奇能﹖這人不就是那個木匠嗎﹖他不是瑪利亞的兒子,雅各伯、若瑟、猶達、西滿的兄弟嗎﹖他的姊妹不是也都在我們這裏嗎﹖」他們便對他起了反感。耶穌對他們說:「先知除了在自己的本鄉、本族、和本家外,是沒有不受尊敬的。」耶穌在那裏不能行什麼奇能,祇給少數的幾個病人覆手,治好了他們。因他們的無信心而感到詑異,遂周遊四周各村施教去了。〞),邀請每一個人效法主耶穌。祂親自活出了「平凡日子的預言,進入子民的日常生活和經歷」。祂在納匝肋時,如同眾先知那樣被本鄉人拒絕,成了一塊絆腳石、令人反感的緣由。
教宗解釋道,「絆腳石妨礙這些人在耶穌身上認出天主的臨在。這塊絆腳石即為『祂是真人』的事實」。祂成了軟弱的,「甚至道成肉身、紆尊降貴為門徒們濯足」。
「弟兄姊妹,絆腳石即在於此:一份奠基於『真人真天主』的信仰,祂俯身親近世人,照顧世人,為我們受的傷而動了憐憫的心;祂承擔起我們的疲倦,為我們如同麵餅那樣被掰開。強而有力的天主在我的身邊,在一切事上滿足了我,祂是多麽迷人;軟弱的天主為了愛而死在十字架上,要求我也克服各種自私,為了世界的得救而獻出生命,祂也是令人不安的天主。」
耶穌是令人反感的緣由,因為祂「始終忠於祂的使命,沒有躲在模稜兩可的後面,沒有與政治和宗教權勢的邏輯妥協。祂把祂的生命當成愛的獻禮,獻給天父」。
每個基督徒都蒙召在生活的所有地方,包括黑暗的角落,為天主的國作見證。為此,教宗說:「我們不可忘記這點:天主藏身於我們的生活及城市的陰暗角落。在帶有磨難刻痕的臉龐上,在敗壞似乎得勝的地方,恰恰揭示了天主的臨在。天主的無限隱藏在人的卑微渺小內。正是在弱小者、被遺忘者、被丟棄者受傷的身軀內,上主施展威能,彰顯祂和藹可親的臨在。」
面對蔓延開來的罪惡,面對忍受屈辱的生活、工作的種種難題、移民飽嘗的煎熬、不公義的情況、服刑人的惡劣條件,面對「生命遭到殘忍對待、受傷並被殺害」的所有處境,我們不願意看到這一切,因為「我們害怕找到基督」。為此,教宗從的里雅斯特這個歐洲各民族、各文化的十字路口,敦促所有的人相信以和平與友愛為基礎的新文明。
教宗最後總結道:「我願意告訴里雅斯特教會:向前邁進!你們要繼續在第一線傳揚希望的福音,尤其要向那些走巴爾幹路線而來的人,以及所有身心靈需要鼓勵和安慰的人。讓我們一起努力:因為當我們重新發現自己蒙天父所愛時,我們就能過上親如弟兄姊妹的生活。人人帶著接納的微笑和心靈的平安,親如弟兄姊妹。」
2. 在烏克蘭基輔包括該國最大的兒童醫院的兩個醫療機構,以及加沙地帶的一所學校遭襲擊後,聖座新聞室發表了一份公告,稱教宗對此“深感悲痛”。聲明中繼續寫道,教宗向“無辜受害者和傷者表達關懷之情”,並祈願“能儘早找到結束目前衝突的具體途徑”。
對烏克蘭的襲擊,在基輔和其它城市至少導致37人死亡、170人受傷。在加沙地帶,襲擊聖家學校和在努塞拉特接待無家可歸者的第二所學校行動,造成16人死亡,約50人受傷。
3. 我請你們向世界表明,在這個使用機器的新季節,我們要團結一致,共同要求為保護人性尊嚴作出有成效的努力”。教宗方濟各致函“促進和平的人工智能倫理”(AI Ethics for Peace)多宗教會議,作出上述邀請。這次會議在日本廣島舉行,旨在促進人工智能的倫理發展。來自13個不同國家、11個宗教的150多名代表出席了會議。
教宗表示,“將各民族和各宗教的文化財富納入人工智能的管理,乃是一種策略上的關鍵”,以便有智慧地管理技術創新。教宗強調,聚集“在廣島討論人工智能與和平”是多麼重要,因為“在當前震撼世界的衝突中,除了戰爭的仇恨外,我們越來越不幸地經常聽到人們談論這項技術”。
這次日本廣島會議由宗座生命科學院、日本促進和平宗教組織、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布扎比和平論壇,以及以色列大經師跨宗教關係委員會促成,教宗對這項活動表示讚許。他在信函中寫道,“團結起來,有如兄弟至關重要,我們能提醒世界:‘在武裝衝突的悲劇中,迫切需要重新思考所謂‘致命性自主武器’等設備的發展和使用,以禁止其使用’(G7峰會講話,2024年6月14日)”。
教宗接著指出,“首先要作出富有成效和具體的努力,越來越有更多和更重要的人類控制。不應讓任何機器決定是否剝奪人類的生命”(同上)。最後,教宗方濟各祝願廣島會議“結出友愛與合作的果實”,並表示他必祈禱,使每一個人“都成為世界和平的工具”。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