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哥部落格】
|
學歷是一個人在學校或教育機構,獲得學位或證書的證明;能力則是一個人在某個領域,或職業中所具備的技能和知識水準。學歷與能力是相輔相成的,雖然兩者是不同的概念,但它們之間有一定關聯,學歷是基礎,能力則是核心。 學歷和能力的關係、人類的私心,在《天賜良醫》表現極為透徹。
真實故事拍成的《天賜良醫》電影,片中讓人最有感觸的劇情是:當白人醫師布雷洛克和非裔薇薇安湯瑪斯,他們心臟手術成功震驚世界時,雖然研究的關鍵是這位非裔,但是媒體報導及白人醫師對外的公開演講中,對薇薇安隻字未提!他當然感到失望,應該說是很氣憤吧!毅然辭去實驗室工作,到外面去當藥品推銷員,他想表達的應該是「沒有我,看你們有多厲害?」的報復心態。
從《天賜良醫》電影中顯示「學歷不能直接證明一個人的能力,但它可以為一個人,提供更廣泛的機會和更好的職業發展前景。」劇情相當有戲劇性!三個20世紀心臟外科技術突破的關鍵研究團隊,研究成果的貢獻度與重要性,依序是:非裔助理薇薇安、小兒心臟科女醫師陶西、布雷洛克醫師,但是礙於當時的種族歧視,他們形式上的功名都由布雷洛克獨攬!陶西醫師還多少有被對外提到,薇薇安只是木匠出身,是「不重要的」!
電影劇情薇薇安經過一番心理掙扎,他還是「忍辱負重」回到醫師團隊,繼續研究工作,期間他太太的態度也是關鍵!她說「反正你的心都還一直在實驗室,繼續做自己喜歡也擅長的事情就對了!回去吧!」在真實世界中,名利是其他人給的,有太多愚蠢的社會觀念與政治因素干擾扭曲,但是科學成就則是真實永恆的!
生活中大多數人都「為生活而工作」,努力討生活過日子,但都覺得不快樂。有位教授欣賞《天賜良醫》後認為:不必為了他人的愚蠢耽誤了真正成就,重點是放在一個實質成就極高的人,受到了不平等待遇。後來花更多心情與注意力,看到兩位主角之間的合作互動,也看到布雷洛克醫生的偉大之處!他有知識有技術,也敢於創新研發,即使沒有助手薇薇安,他本來就是一個值得列入歷史的偉大醫生!
《天賜良醫》的英文片名「Something the lord made」,是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傳統的醫學總教育後人,人的心臟是神造的奇跡,遠離心臟和血管,那是上帝的領域。依照電影內容,神父認為違背了太多那個年代的原則和標準,也勸布雷洛克醫生放棄對嬰兒的心臟手術。但事實證明「布雷洛克和薇薇安一起修復了上帝的錯誤」,上帝除了讓他們相遇外什麼也沒做。
社會標準一直誤導我們,人生的勝利組一定要在收入或社會地位上贏過其他人,才有資格感覺到快樂、幸福與成功。但是一句「人經過墳墓會平等站在上帝面前」,這話讓人印象深刻。任何性別,任何膚色,任何出身,無論健康疾病,貧窮富有,上天平等地造就了他們,也許上帝不是這樣想的,但人類必須這樣以為。電影中布雷洛克和薇薇安兩人從相遇、相知到相伴的過程,在那樣的年代,兩個人的關係,成就那樣的結果,也真是天意。
在《天賜良醫》裡,布雷洛克另一位同事,對心臟手術影響巨大的陶西醫師,是第一位女性醫學教授、兒童心臟學專家。在那個性別、種族歧視還是主流的時代,團隊裡居然有非裔和一位女性,這是相當進步的包容精神,布雷洛克是個唯醫學,唯能力論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雖然他沒有公開感謝薇薇安對於手術的幫助,但他在精神是真正的民族平等。
人生中的「客觀」比較是相對的!面對不公,《天賜良醫》中薇薇安有著堅忍的心;面對名利,他有時似乎也是平常心看待。他沒有上過一天大學,卻擔任著老師的角色,教那些醫學系醫生們,如果沒有自稱自私的布雷洛克,賞識他給他機會,心臟醫學恐怕還要落後多年,我們似乎也沒有立場去指責他。
在長達30多年的互動中,布雷洛克並沒有視薇薇安為一般意義上的朋友,他把薇薇安當成得力助手,事業上的好搭檔;利用薇薇安的學習能力和靈巧的雙手,及對醫學的熱愛,這一切自私的來成就醫學上的奇蹟,不關心薇薇安的生活、感受、苦惱和幸福,這是他可議之處。然而他毫不猶豫給了薇薇安機會,在手術時信任他的判斷,爭執後當街向他道歉,這樣的精神讓人敬佩。
有人說,薇薇安對於手術的重要性傷害了布雷洛克的自尊,但是像他這樣天生有優越感自信的人,在眾目睽睽下,堅持讓薇薇安站在身後監視自己的手術過程,可見布雷洛克只是不關心醫學外的事情,他不關心別人怎麼對待助理,對於薇薇安沒有多餘的同情,正因為他視薇薇安為平等的人類,和他一樣擁有醫學天賦的人,而不是社會某個階層裡有某種膚色的人。他誇獎薇薇安的話,都不是建立於他是非裔的基礎上,因此薇薇安在布雷洛克面前也沒有以族裔而介意,他們在醫學問題上爭論,甚至偶爾也駁斥布雷洛克的醫學觀點。
布雷洛克醫師給了薇薇安機會,但有沒有關心薇薇安?大家都看得出來。但他敬重這位同事,相比於那些同情,這才是薇薇安值得的感情。我相信,如果薇薇安在宴會現場的話,布雷洛克醫師是不會忘記感謝他的。醫師自己沒有意識到的,是他對薇薇安的依賴之情,正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他不能沒有薇薇安,但那只是建立在醫學上的依賴之情,私交上他們是真的淡如水了。這恐怕也是某種利用形式的友誼層面吧!
看有教育性質的電影《天賜良醫》,收穫很多。快樂、幸福與成功的感受都應該是主觀定義的!人生只有一次,也無需跟別人比較,任何人都不需要跟其他人比較,才決定自己的快樂、幸福、成功與價值的!只要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完全自主,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應該是快樂幸福與成功了!
以「白色巨塔」為主題的電影,如《父親(The Father)》、《我的一生( All My Life) 》,劇情中教我們的事實是:以歷史的角度看,尊重自我價值觀的人才是改變世界的主角!像臺灣某政黨主席,隨俗爭名逐利,即使聰明才智,能力超人,也只是無足輕重的過客而已!即使能大富大貴有錢到爆,他能吃、能做的事情,不會比平常人多多少的!認真做自己想做、喜歡做的事,都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