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記週記】
|
(梵蒂岡新聞網)
1. 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宗座大樓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他在念經前省思當天的福音內容說,上主不會讓我們免於困難,但祂不會遺棄我們,而是幫助我們面對困難。
“因此,我們在祂的幫助下能克服這些困難,學會越來越緊靠著祂,信賴祂那遠超出我們的能力的大能,克服不確定性和猶豫不決,封閉和偏見,我們要懷著勇氣和開闊的心胸來做這一切,好能告訴所有人,現在就是天主的國,祂的國就在這裡,有耶穌在我們身旁,我們可以一起超越一切障礙,令這國度成長。”
耶穌的門徒以為自己即將死亡而心生恐懼,耶穌則以鼓勵他們要有信德來使他們安心。對此,教宗問:“祂為什麼會這樣做?”教宗說,耶穌這樣做是為“堅定門徒們的信德,使他們更加勇敢。事實上,他們從這次經驗中更加意識到耶穌的大能和祂臨在於他們中間,因而變得更加堅強,並準備好去面對阻礙和困難,包括對宣揚福音需要冒險的恐懼。他們同耶穌一起克服了這考驗,知道要面對諸多其它的困難,甚至走向十字架和殉道,以將福音帶給所有人”。
接著,教宗解釋說,即使在今天,也要面對艱難的考驗,但耶穌在我們中間、在聖體聖事中。“祂將我們聚集在自己的身邊,將祂的聖言給予我們,以祂的體血滋養我們,並邀請我們走出去,在日常生活中,即使困難重重,也要將我們所聽到的傳達給所有人,並與所有人分享我們所領受的一切。”
最後,教宗籲請我們重新思考一下我們曾經歷的考驗,回想我們每次感受到耶穌接近我們的時刻,並問問自己,當暴風雨來臨時我們是否緊緊地靠著祂,“在祈禱、靜默和聆聽聖言中,以及在朝拜聖體和懷著友愛之情,從分享信仰的當中,找到平靜與平安”。
2. “人工智能必須是人類手中的工具”,以及“我們能肯定要繼續稱沒有智慧的事物為‘智能’嗎?”教宗方濟各再次談到關於人工智能的主題,這一次是接見支持教宗《百年通諭》基金會國際會議與會者時提到的。這次會議的主題為“生成式人工智能與技術主導的模式:如何促進人類福祉、照料大自然及和平的世界”。
教宗方濟各在多次機會中談到人工智能的主題,例如近期的七國集團峰會上的講話、今年世界和平日文告,以及《願祢受讚頌》通諭和《請讚頌天主》勸諭。教宗解釋:“人工智能對經濟和社會具有破壞性影響,並且也能對生活質量、人際及各國之間的關係、國際穩定及共同家園產生負面影響。”
接著,教宗讚賞基金會以“人工智能”作為這次會議的主題。他說,“不同國家和學科的專家學者們聚集在一起,尤其以一種人類中心論的目光,分析與人工智能的發展及應用相關的機遇和危險,清楚意識到強化技術主導模式的危險”。
教宗尤其以讚賞的目光看待以多學科的方法研究人工智能的選擇,這對把握人工智能的各個面向至關重要。因此,教宗重申“需要一種算法的道德發展,以此來引導新技術的行程”,而且人工智能與其它“關鍵工具”一樣,出自人手,因此“是且必須是”人手中的“一個工具”。
教宗強調,人工智能有積極和消極的轉變力量。“在第二種意義上,人工智能會強化技術主導模式和丟棄文化,加深先進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以及把對人類生活基本重要的決策權交給機器”。
說到這裡,教宗引述著名宇宙學家、物理學家及數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時作出的警告,“人工智能發展的完成可能意味著人類的毀滅”。教宗於是問道:“這就是我們想要的嗎?”
“你們提出的基本問題是:人工智能用來做什麼?它是為了滿足人類的需求,改善人的福祉和整體發展,還是為了增添少數技術巨頭已經很強大的權力,而不顧人類面臨的危險?這才是基本的問題。”
為了使人工智能造福人類,需要對它的發展制定準則,在這層意義上,教宗提供幾個反思的要點。這些要點包括:
a. 責任感、
b. 有效的規則、
c. 教育和傳播領域的角色,
以“增加對如何正確使用人工智能的知識和意識”,以及如何將這種意識傳授給年輕人。
3. 建立一個國際性的機構,其目的是專門負責評估人工智能(AI)倫理問題及開發和使用的方式。這是支持教宗《百年通諭》基金會主席塔蘭托拉(Anna Maria Tarantola)女士在會議期間提出的建議。此研討會於日前結束,與會者晉見了教宗方濟各,國務卿帕羅林樞機也在會上發表演講。研討會的主題是“生成性人工智能與技術主導的模式:如何促進人類福祉、照料大自然及世界和平”。
在梵蒂岡媒體上,塔蘭托拉主席解釋了如何具體實現她的想法:“在會議結束時,我們打算在所有參與者的幫助下,起草一份聲明,其中也包含這一提議,然後我們希望將其呈交給聖座。隨後,由聖座在適當的場合發表”。塔蘭托拉強調,“我們已經在教宗方濟各的建議中找到了一些答案,它們就在今年第57屆世界和平日文告中,以及最近的G7峰會中”。事實上,在這兩次機會中,教宗都表達了對“這一既吸引人但又可怕工具”的擔憂。
總之,塔蘭托拉主席補充說:“將人工智能視為“一種工具而非目的”,意味著它“必須以人類的福祉為前提來思考、開發和使用,而不是加強技術主導的模式,從而集中權力和財富於少數人手中。人工智能最大的缺點是使人們喪失對人類價值和尊嚴的感知”。因此,教宗方濟各發出的呼籲以及基金會主席再次的呼籲,都是要訴諸“算法倫理”,即將倫理運用在人工智能的設計理念中。
最後,基金會主席代表該機構向在場的眾多學者和專家提出了主要的挑戰:將人工智能與教會的社會訓導相結合;技術發展與人的整體發展、和平與進步的深層意義相結合;以及評估人工智能對工作領域的影響,因為所有工作者在知識和能力方面需要與時俱進。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