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Stop Smoking

【首頁新聞】
中國疫情再起 救經濟當務之急

(本報訊)8月以來,中國疫情再起,在清零政策加持下,迫使更多城市陷入封控。截至9月2日,共有74座城市因疫情仍處於部分或全部封城狀態(中國政府稱靜態管理),影響近3億人的生計。其中,西部經濟重鎮成都成為上海之後又一座實施封控的2000萬級人口城市,深圳市的六個區亦宣佈實施全區靜態管理。此後還有貴州省會貴陽等城市進入封控。影響所及,全國經濟已亮起紅燈。
9月5日,中央披露了19條刺激經濟新措施的細節,作為「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的接續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增加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以及2000億元能源保供特別債等。根據中國媒體報道,這些刺激措施在中國總理李克強8月24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就已確定。
今年4月、5月上海等城市經歷封鎖後,經濟承壓,中國政府於5月底推出33條穩經濟的政策,要求各地在助企紓困上政策能出盡出,刺激力度和速度都較為罕見,不少金融機構因此下調中國今年增長預期。在此情況下,新一輪刺激政策呼之欲出。
上海解封後不久,中國政府在6月末已經推出了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到8月26日這批資金已經投放完畢,支持重大項目超過900個。
9月5日公布的新措施要求再增加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此外,還要在10月底前發行完畢5000多億元專項債地方結存限額;以及發行2000億元能源保供特別債等。以上資金共一萬億元。中國財政部部長助理歐文漢說,專項債支持重點投向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社會事業、城鄉冷鏈等物流基礎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國家重大戰略項目、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新能源項目和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房地產也位列其中,不僅允許地方「一城一策」靈活運用信貸等政策,還明確通過政策性銀行專項借款方式,支持已售逾期交付的住宅項目完成建設交付。換言之,中央將動用國家政策性銀行注資「爛尾」樓盤,以完成交付。
上海在6月1日解封,中國開始努力修復二季度損失的經濟增長。然而稍有喘息,疫情隨即再次來襲。今年暑期,中國各地旅遊回暖明顯,國內遊大幅回升。與此同時,海南、西藏、新疆、青海、雲南等多個旅遊大省卻不斷出現疫情,相繼實施靜態管理,曾導致大批遊客滯留。上述省份疫情尚未完全平息,四川、廣東、河北、遼寧和貴州又爆發疫情。
中國經濟如何走向正常化,也對全球經濟穩定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美國、歐洲等主要經濟體都在經歷破紀錄的高通脹。各國政客普遍將此歸咎於俄烏戰爭導致的能源上漲,以及中國抗疫政策導致的供應鏈波動。
疫情爆發最初兩年裏,情況恰恰相反——由於疫情控制差異導致中國的供給能力要遠高於國外,出口產生了明顯的替代效應。
「中國防疫措施嚴格,供應鏈在疫情期間表現出很強的穩定性。」經濟學人智庫經濟分析師徐天辰表示,當時中國政府將營商和信貸政策向製造業傾斜,填補產業鏈中的弱項和短板,以圖保持並提高製造業水平。這些原因使跨國企業們做出最符合利益的決策:讓訂單回到已經全面復工的中國。
於是2020年下半年,中國的外貿形勢止跌轉漲,出口增長遠超預期。在如此高增長的基礎上,2021年中國外貿繼續高歌猛進——全年出口21.73萬億元,增長21.2%。貿易戰三年及新冠疫情爆發兩年後,中國貿易規模全球佔比反而達到了歷史高峰。
然而,上述替代效應在2022年開始出現反轉,中國成為全球唯一還在實施「清零」的世界主要經濟體,而多數國家已經選擇與病毒共存的情況下,海外需求開始回升,中國的封控措施還在擴大,並對產能和需求產生巨大影響。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