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Stop Smoking

【龍哥部落格】
《黃昏的故鄉》Vs.《白雲故鄉》 (下)

陳龍禧

音樂感人至深,影響至鉅。傳說對音樂很有研究,賞析能力也很強的孔子,在齊國聽到一曲當時流行於貴族中的韶樂,古樂滌盪孔子心胸,久久不去,讓聖人深受感動,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可見音樂的影響力之大。當然,有一曲「馬賽曲」,讓法國人振奮起來,把握了復國的契機,也是歷史上有記載。

在臺灣有臺語《黃昏的故鄉》和華語《白雲故鄉》兩首故鄉的歌,和我以前任公職時有關係。其中想念故鄉的《黃昏的故鄉》,因為當時國民黨政府黨政高官「聽不懂」、又是日曲臺詞歌曲,被禁唱、禁播長達30年;和蔣介石一起敗逃到臺灣,中國人愛唱,被列入愛國歌曲的《白雲故鄉》則被選為正式音樂課教材,也是我承辦考歌唱演員證的20首指定曲之一,同是思故鄉的歌,臺語和華語命運哪ㄟ相差天壤之別。

韋瀚章是20世紀名作詞家。上海南洋甲種商業高中、滬江大學文學系畢業,是我大學「廣播節目製作」教授黃瑩,曾認真舉行奉茶、鞠躬,有拜師禮的作詞師傅。黃瑩表示「儘管韋瀚章在抗戰時期飽受顛沛流離之苦,依然保持著昂揚的鬥志、進取的心態。其與黃自部份作品曾被選入中、小學音樂教材,其中《白雲故鄉》尤其聞名,《農歌》、《秋郊樂》、《四時漁家樂》等,臺灣學生上音樂也唱過,至今仍印象深刻。

韋瀚章從小受吳醒濂指導,研習聲韻,學習創作詩詞,還受業於前清耆宿林朝翰,國學底蘊深厚,在傳統詩詞的深厚根基下,詩詞風格宜柔宜剛,措辭典麗。避難香港期間,1940至50年代與作曲家林聲翕,是音樂界最佳拍擋,合作譜出多首動人樂章,表現出清剛婉麗、典雅蘊藉的風格,感情樸實明朗,電影插曲、歌劇、清唱劇,兒童及藝術歌曲作品,深受愛樂者喜愛。

每一首受大家喜歡的歌,一定少不了動聽的歌詞及優美的旋律。1931年爆發918事變,韋瀚章作詞,黃自作曲,兩人合作為募捐創作《抗敵歌》,經學校合唱隊演出後,傳遍全中國,雄壯的歌聲鼓舞人民奮起抗敵。1931至36年兩人再合作,創作《白雲故鄉》、《旗正飄飄》、《碧海夜遊》、《春思曲》、《慈母頌》及清唱劇《長恨歌》,以歌聲呼喚和激勵國人愛國愛鄉。

《長恨歌》是唐代白居易寫的詩。韋瀚章依據白樸《梧桐雨》及洪昇《長生殿》,創作《長恨歌》清唱劇。總共寫了10闋歌詞,黃自譜寫7闋曲,其中第三章《漁陽鼙鼓動地來》中「漁陽鼓,起邊關,西望長安犯;六宮粉黛,舞袖正翩翩,怎料到邊臣反,哪管他社稷殘。只愛美人醇酒,不愛江山。」雖是唱唐明皇不理朝政,其實是借歌向國人暗示,腐敗的政治必會導致民族災難,諷刺國民黨蔣介石政府。

《長恨歌》清唱劇第八樂章《山在虛無飄緲間》,也是合唱團常選唱的歌,因為每次演唱都反應極佳,成為音樂教學的範本。黃瑩指出「歌曲以層層疊疊的輪唱句法,就像水墨畫一般,層疊的暈染出山色朦朧、雲霧縹緲的海外仙山。曲境高遠,充滿遺世獨立的出塵之美。」整首歌在虛幻朦朧的蓬萊仙境中,嚐試點化執政者「紅塵碧海,鏡花水月,畢竟總成空!」

黃瑩談《白雲故鄉》歌曲背景時指出,1937年蘆溝橋事變,韋瀚章因躲空襲飲食不定,罹患重疾。次年到香港求醫,病癒後於「商務印書館」任編輯。一天在淺水灣沙灘遠眺,想到隔海家鄉已淪陷,觸景生情下,寫出情感澎湃的「海風翻起白浪 浪花濺濕衣裳 寂寞的沙灘 只有我在凝望 群山浮在海上 白雲躲在山旁 層雲的後面 便是我的故鄉 海水茫茫 山色蒼蒼 白雲依戀在群山的懷裡 我卻望不見故鄉…血沸胸膛仇恨難忘 把堅決的信念築成壁壘 莫讓人侵佔故鄉 莫讓人侵佔故鄉」歌詞。

《白雲故鄉》譜曲過程,黃瑩表示,林聲翕有感而發,以平靜到激昂的四個小樂曲,生動描繪人心變化,由思念故鄉到決心從敵人手中收復失地的心情,頃刻間表露無遺。歌曲完成後,由「哥倫比亞唱片」錄製出版,迅即在香港、中國迅速流傳,唱片銷售高達十萬張。這首歌在香港和中國流行時,臺灣是日本統治,一直到國民黨敗逃後才流傳。
1972年是韋瀚章創作《長恨歌》40周年。他應林聲翕邀約,合力續成《長恨歌》,於臺北「紀念黃自逝世34週年音樂會」上首演,轟動一時。同年應中國文化學院(今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特聘,到陽明山講學,並獲贈哲學博士榮銜。1973年,臺灣、香港先後舉行「韋瀚章詞作音樂會」,僑委會委員長毛松年頒發「海光獎章」及「華僑文藝創作獎」表揚。

韋瀚章曾與黃友棣、林聲翕回國,在何志浩陪同下向蔣介石致敬,由總統府秘書長鄭彥棻代為接見。1983年臺灣「中國文藝基金會」頒發「特別貢獻獎」予韋瀚章、林聲翕與黃友棣三人。1984年,香港音樂界舉辦「韋瀚章歌詞創作52年音樂會」。隔年應臺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邀請三位一起參加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行的「抗戰勝利歌曲演唱會」。1987年「香港中國民族音樂協會」頒發三人共同獲「樂人紀念獎」。此曲於1993年入選《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成為極具代表性及歷史性的樂章。

因為韋瀚章歌是寫給藝術歌唱者演唱的,大家只覺得《白雲故鄉》詞曲皆美愛不釋口。受過恩師諄諄教誨的黃瑩說「這是一首典型的19世紀初德國式藝術歌曲。從曲式、伴奏、語言、風格與味道,都是歐洲的,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20世紀30年代中西關係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從他在臺灣作詞界的地位、瞭解歌曲的分析,果真是名師調教出高徒的最佳例證。

因為抗日及中國淪共,韋瀚章兩度避居香港,黃瑩指出,《白雲故鄉》是韋瀚章、林聲翕兩人首次合作,奠定了他們在香港音樂上的領導地位。韋瀚章為歌詞作家中的佼佼者,對中國音樂發展影響甚鉅。黃瑩指出師傅早年合作夥伴為作曲家黃自和應尚能,被音樂界譽為「三劍俠」;中年以後與林聲翕和黃友棣合作,人稱「歲寒三友」、「樂壇三老」,是當代歌劇詞作的一位成功代表人物。

韋瀚章一生認同「中華民國」為祖國,一直以作育英才為己任。他與林聲翕有時為了一詞一音不協調,而互相研究修改,沒有藝術家的個人主義,實在難得。黃瑩表示,師傅曾遭騙去畢生積蓄,卻仍盡力於傳道授業解惑。1980年代後期,身體日衰又積蓄不多、膝下無子,在親友和學生接濟下入住安老院過餘生, 1993年於銅鑼灣聖保祿醫院去世,享壽88。

《黃昏的故鄉》和《白雲故鄉》兩位作詞者皆因蔣介石流浪海外。兩首思鄉歌曲中傳唱的內容,均是普羅百姓心聲的反映文化。戰亂歲月雖然不堪回首,卻如今過如雲煙,好歌值得大家繼續傳唱!黃瑩認為《白雲故鄉》是早年從中國逃難到香港,想念祖國家園及親友的歌,所以受講華語族群喜歡,這和講臺語的喜愛《黃昏的故鄉》一樣,兩者不能比較。
(全文完)

韋瀚章在MV的鏡頭		width=
韋瀚章在MV的鏡頭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