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美轟炸伊朗?專家曝最壞結局

(本報訊)在以色列與伊朗互射飛彈、局勢急劇升高之際,儘管白宮表示所有選項「仍在桌上」,但美方軍事介入的可能性已大幅升高,其中一位專家提醒:「戰爭的難題從來不是開始,而是如何收場」。
《政治》(POLITICO)新聞網專訪7位外交與軍事政策專家,深入探討一旦美國對伊朗動武,可能引發的戰略後果與政治代價。以下為主要觀點整理:
1.「伊朗將更堅決發展核武」
前美國駐阿富汗、伊拉克等六國大使克羅克(Ryan Crocker)指出,即使美軍成功轟炸伊朗核設施,也難以根除其核武能力。「知識是炸不掉的,」他說。若無可驗證的外交協議,僅靠空襲將迫使伊朗轉向報復,反而加深其發展核武的決心。
2.「戰爭是否擴大,取決於美國說出口的目標」
前美國中東特使羅斯(Dennis Ross)認為,美方若公開表明攻擊僅限於福爾多、目的在於阻止伊朗取得核武,衝突或可控。但若以「政權更迭」為目標,伊朗可能出手攻擊海灣油設施或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導致油價飆升,美國軟目標也將面臨報復風險。
3.「啟動戰爭容易,結束卻困難」
歐亞集團總裁布雷默(Ian Bremmer)警告,若伊朗高層遭空襲重創、軍方失控,恐出現「游離軍事行動者」主導報復行動,進一步升高衝突。他提醒,「戰爭的難題從來不是開始,而是如何收場。」
4.「轟炸福爾多不會是最後一擊」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高級研究員塔基赫(Ray Takeyh)強調,以色列雖已重創伊朗核設施,但僅有美國具備摧毀福爾多的能力。他認為川普將面臨兩難抉擇:一是避免捲入另一場中東戰爭,一是徹底解除伊朗核威脅,而他的選擇將決定未來美伊關係的走向。
5.「神權政體記憶長遠,將轉向恐怖與代理人戰爭」
未具名軍事分析人士引述專家指出,伊朗政權即便在初期無力反擊,仍可能在戰後訴諸歷來最擅長的非對稱手段。美國大使館、觀光客與軍事基地恐成報復目標,這將引發報復與反報復的循環。
6.「全面打擊伊朗軍事網絡是美方誘因之一」
芝加哥大學教授、《為勝利而轟炸》作者佩普(Robert A. Pape)認為,福爾多與納坦茲將在美軍空襲的第一小時遭到重擊,但他更預期,美國將一舉打擊伊朗全國的通訊系統、飛彈基地與軍事設施,以防止迅速報復。他強調:「這不只是一次精準打擊,而是一場全面削弱行動。」
7.「伊朗最終仍將走向談判,但也可能選擇拖延與試爆」
《大西洋月刊》撰稿人阿齊齊(Arash Azizi)認為,伊朗最終仍會選擇外交與協議路線,因政權存續與民意都傾向避免戰爭。但他也警告,若伊朗選擇退出《不擴散核武條約》,走向核試爆,將誘使川普進一步升高軍事介入。


川普對伊失耐性 預告下週有大事發生

(本報訊)美媒報道,美國總統川普6月18日晚上再次呼籲伊朗無條件投降,又預告下星期有「大事發生」,甚或更早。據報他批准美軍攻擊伊朗,不過未有下達指令,要視乎德黑蘭會否放棄核計劃;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拒絕投降。
川普周三對記者稱︰
「簡單兩個字,非常簡單,無條件投降(UNCONDITIONAL SURRENDER!)。我可能會,可能不會(出兵),沒有人知道我有甚麼決定。我可說的是伊朗有很多麻煩。」他承認對伊朗已失去耐性,更預告下星期有「大事發生」,祝伊朗領袖好運。
他補充指,戰爭「非常複雜」,「很多糟糕的事情都可能發生」。他重申,不能接受一個敵對國家擁有核武,而美國已經受到伊朗的威脅很多年了。
另外,《華爾街日報》引述三名知情人士透露,川普周二晚間對高級助手表示,他批准了針對伊朗的攻擊計劃,但暫時不採取行動,以確定伊朗方面是否會放棄其核計劃。
報道指,伊朗深埋地下80至90米的福爾多(Fordo)鈾濃縮廠可能是美國的打擊目標,軍事專家普遍認為除了威力最大的炸彈外,沒有武器能觸及到該設施。
自川普在白宮戰情室向軍方下達秘密指令以來,他已在公開場合表示軍事打擊是備選方案。他在周三接受記者採訪時稱:「我對該怎麼做有一些想法,但我還沒有做出最後的決定。我傾向於在截止日期前一秒鐘做出最後的決定。」



歷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