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龍哥部落格】
童振源盼臺商助臺企業開拓市場 (上)

陳龍禧

因國際關係改變、美中競合下,臺灣無論外交經貿戰略與僑臺商布局都面臨新形勢,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童振源表示,僑委會有長期服務及聯繫海外僑臺商的經驗,他呼籲面對美中經貿競合及臺美經貿發展契機,具在地化與國際化的海外僑臺商,可擔任臺灣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引路人」與「合作夥伴」,大家應掌握良機結合臺灣優勢,開拓海外僑臺商共同發展的契機。

童振源委員長,6月20日應邀在「臺北經營管理研究院」舉辦,陳明璋院長主持的「僑務委員會與世界臺商」講座上,以「鏈結海外僑臺商與臺灣產業共同發展」為題,向與會僑臺商談「國際變局下臺灣與僑臺商產業的契機」、「海外僑臺商與臺灣產業共同發展新紀元」,並與國內外僑臺商暢談,美中競合下臺商如何規劃因應與突破發展。

童振源指出,僑臺商是臺灣經濟成長的重要推手,僑委會已具有長年積極協助搭起海內、外溝通橋樑,集結多方資源共創雙贏局面的經驗。他在講座中先向與會僑臺商介紹僑務資源,僑委會在世界各地,總共有58位外派同仁,在38個僑務服務據點,向約有2百萬臺僑、4千9百萬華人,超過2676個僑團、超過4萬家臺商提供服務;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有5個臺北臺灣或國際學校,全球輔導1029個僑校,約 2萬4千多位華語老師,38萬名學生;目前也在美國與歐洲輔導成立 45 間臺灣華語文學習中心,未來四年將成立 100 間臺灣華語文學習中心,還有超過3萬位僑生在臺灣唸書,超過16萬畢業僑生校友。這些都是僑委會可以透過僑社、僑教體系,協助臺灣智能教育產業拓展國際市場的資源。

為了擴大服務僑胞及僑臺商並壯大臺灣,童振源上任後,提出「四大目標、二項戰略、五項策略」的嶄新僑務施政理念,一年多來,逐步革新僑務工作面對面交流模式,從「僑務工作1.0」拓展至「僑務工作2.0」數位化整合平台,跨越時空擴大服務範圍,以符合僑胞的多元需求,並且因應政府有限的人力與預算,建立「僑務工作3.0」槓桿支點撐起臺灣、撐起僑界,建立單一聯絡窗口與整合平臺,積極促進僑胞與國內產官學研進行跨領域交流,透過優勢對接方式,共同創造雙贏局面。

童振源表示,面臨後疫情時代及智慧國家的來臨,僑委會正在推動「僑務工作4.0」智能模式,無論僑團、僑青聯繫服務,僑校聯繫輔導、僑臺商事業輔導及組織聯繫服務、僑生就學與在學及返國研習、華僑身分證明等僑胞權益服務、僑務電子報等僑務文宣服務,僑委會期盼以智能化、精準化及大數據化為核心架構,建構僑務資料庫,並透過充實資料庫數據,提供更精準服務與鏈結合作,以及發揮決策支援、民生加值應用的作用,讓四種工作模式能夠相輔相成,並收事半功倍之效益。

僑務工作數位化、資源平臺化外,童振源另外的策略是:政府與民間合作雙贏;服務僑胞以需求為導向;創新改革與活絡資源。他讚揚僑胞是國家發展的關鍵力量,同時臺灣也是僑胞最堅強的後盾,他將持續推動僑務政策,全心全力服務僑胞,凝聚僑心壯大臺灣,群策群力,共同支持中華民國。

童振源指出,現在海外僑臺商面臨:「當地國經濟快速發展、經濟整合加速、美中貿易戰及科技戰方興未艾、疫情加速全球供應鏈重組等國際情勢變化的考驗。」但是美中競合下臺灣與僑臺商產業既面臨考驗,也同時是契機。他認為過往中國經濟崛起形成的紅色供應鏈,造成臺商要打入中國市場有很多政治風險與貿易障礙,但隨著新冠肺炎全面衝擊既有經貿格局,各國對中國警戒與防範顯著提高,美中貿易迭起衝突,加速全球跨國企業供應鏈重組,原向中國傾斜的國際分工型態,轉到其他新興市場投資,相關技術、人才重新洗牌,新興產業需求應運而生。

海外及中國臺商於後疫情時代,正面臨調整全球布局、升級、轉型等各項挑戰,亟思調整原先布局,除回流臺灣或轉移至東南亞外,亦持續尋找其他更具利基之地區。童振源認為臺商出外打拚多年,接班及其與臺灣連結弱化問題日益顯現,近年來海外僑臺商屢有回國設營運總部或技術研發中心、建立品牌需求,與政府吸引臺商回臺投資經貿政策相符。在此情勢下,臺灣2020年經濟成長3.36%、2021年6.45%,GDP淨增加3兆新台幣。

關於僑臺商在美中貿易戰,加速全球供應鏈重組、增加對美國及東協國家投資布局、降低對中國市場依賴,童振源引用經濟部統計,投資臺灣三大方案 2019年至2021年吸引1,144 家企業投資逾新臺幣1兆6千億元,其中臺商回流投資逾1兆元,預計將帶動企業回臺投資 9 千億元。同時,臺商也加快對海外投資布局,2011年對美投資金額占對外投資總額比重僅4%,2020年大幅增加至23.7%;同期間對東協投資占比從6.2%,增加至15%;另一方面,對中國投資從 79.5%,大幅減少至 33.3%,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

美中貿易戰到科技戰,科技產業供應鏈轉變,牽動臺灣產業布局。童振源表示,美國除了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為防竊取科技產業研發技術,以及相關智慧財產權,還將中國科技產業列入貿易黑名單,重要科技產品列入出口管制範圍,阻擋中國資本併購美國高科技公司,並禁止中資企業參與美國通訊基礎建設,顯示美中貿易戰轉向科技戰,以遏止中國挑戰科技領先地位。

臺灣在全球科技產業的地位重要,美中科技戰影響科技產業供應鏈轉變。童振源指出,對臺灣而言,由於美中科技戰排除「紅色供應鏈」的原物料及零組件,美國的科技產業主要聚焦於研發、創新及設計,臺灣的強項則是在製造能量與豐沛的高科技人才,成為臺灣與美國科技產業合作的契機。經濟部王部長美花2021年底曾表示,臺美是長期可信賴供應鏈合作夥伴,雙方於半導體、5G、電動車及其零組件等領域,深具合作潛力。蔡總統接見「北美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張聖儀總會長及回國訪問團時表示,目前臺灣半導體等製造業陸續到美國設廠,縮短供應鏈,未來將深入強化關鍵性科技研發以及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請北美臺商持續發揮影響力,促進臺美間人才、產業與技術鏈結,提升國內產業競爭力,開拓國際市場新商機。

童振源表示,臺美關係緊密,民間倡議新東向投資美國。他舉例說,政府持續深化與美國的經貿關係,兩國2021年舉行第 11 屆「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召開第2屆「經濟繁榮夥伴對話」,雙方就供應鏈韌性、經濟脅迫、數位經濟與 5G 網路安全、以及科學與技術等四大議題深入交換意見,亦建立「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TTIC)」,促進雙邊貿易、投資擴展及產業合作,達成關鍵供應鏈多元化的目標,還召開第 4 屆臺美「數位經濟論壇(DEF)」及首屆臺美雙邊科學技術會議,雙方合作領域日益既深且廣。 (待續)

童振源委員長,應邀在「臺北經營管理研究院」世界臺商講座演講		width=
童振源委員長,應邀在「臺北經營管理研究院」世界臺商講座演講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