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Stop Smoking

【粵劇社】
人物訪談-踏破鐵鞋

唐兆漢先生為香港智障服務人員協會有限公司的現任會長,同時亦為本會轄下毅行者社區教育中心諮詢委員會主席,多年來一直為業界及本會帶來寶貴的意見。但更重要的是,唐先生不單為香港的智障人士及家人服務,亦為內地的智障服務改進不遺餘力,為兩地交流穿針引線。
回想當初參與智障人士的服務,原來都是一場機緣巧合。他說:「其實當初是當教務工作的,當時都不知道什麽是社工。」但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便有了進修的念頭,而亦因在教書的時候,瞭解到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情況。故毅然決定向這方面進修,及後更前往外國繼續進修。
連繋兩岸四地
唐先生從開始社會服務工作的時候,便已擔任服務發展的角色。而在80年代時更是一個轉捩點:「在1985 年時,在大陸,主要是在廣州,有一班家長感到智障服務相當缺乏,適逢其會他們找明愛協助,之後便開始協助有關的發展。」內容主要是職員培訓,第一個計劃就是在廣州,自始便開始在香港及內地雙線發展。直至現時,已退休的他還是經常來往香港及內地,聯繋兩岸四地(內地、台灣、澳門及香港)的機構,希望透過交流及分享,讓各地的服務可互相借鑒,為身處不同地方的智障人士提供更好的生活。
大膽嘗試
說及服務,他認為除了要兼顧不同服務使用者的需要之外,更要為服務找尋亮點,令服務發光發亮之餘,亦可找到資源來延續下去。而唐先生認為,大膽嘗試是尋找亮點的重要元素。譬如在70年代時,他便和一班志同道合的其他機構朋友每年舉辦名為「Happy Day」的嘉年華會。及後更聯繋了一間政府院舍參加,為了發揮共融精神,院友們更換上了便服,在當時來說是相當創新了讓人印象深刻。
他亦分享說,其實2000年的兩岸四地啓智研討會是相當的成功,因為之前並未有類似的研討會。在那次研討會之後,還成功舉辦了及後的第一及第二屆兩岸四地研討會,聯繋了廣州、台灣,澳門和香港的機構,在各自的地方舉行,其實亦是一個很好的亮點。
用生命影響生命
唐先生直言比較喜歡做家長的工作:「因為與家長可以有傾講,有同坐一船的感覺。就算是在一些比較緊張的情況,保持夥伴的關係是很重要的,亦會更容易找出路;如當年在摩星嶺院舍的時候,因為交通配套及人手不足的問題,與家長的關係一度緊張起來,但其後與家長持續的磋商,並組織到部分家長去輪流擔任跟車的工作。問題最後都成功解決。」
在歷年的家長工作中,他亦感受到「生命影響生命」的重要性。如在兩岸四地研討會內,在談及有關香港、澳門和台灣的服務時,有不少內地的家長都聽得哭了出來,因為當時在內地的服務無論質和量都很有限,但正因為瞭解到鄰近地區的發展經歷,便激起了內地家長對服務需求的火花。
對智障朋友的生活看法
對於智障人士的生活,他亦有一套看法。
他認為智障人士一定要多接觸社區,讓他們有機會去學習:「因為我認為這班小孩要有社區接觸(Social Contact),和社會要對他們作出關顧(Community care)。故當年在摩星嶺院舍的時候,雖然人手非常不足,且每次外出都要步行三十多級的樓梯,但我仍堅持要與行動不方便的院友到不同的地方去體驗。」後來因加了一些人手及資源,並在家長義工的幫助下,唐先生更開始與院友參加其他機構舉辦的活動,並到更遠的地方去探索,如新娘潭及舂坎角等。
而帶領香港一班智障人士到高雄市參與國際身心障礙者拔河邀請賽,亦顯出他對智障人士工作的理念。他表示雖然並非每一位團友都可以真正落場比賽,但他們仍然可以參與其中,比如擔任觀察員的角色:「在第一次的參與後,我真的見到他們的成長,出國的經歷對他們的確有正面的幫助。」
小結
其實訪問唐先生讓我上了寶貴的一課。面對小記,他簡直是無所不談,知無不言。只要談到有關智障人士的服務,他都會毫不吝嗇的分享,還加上了許多詳細的解釋,唯篇幅所限,不能盡錄。在訪問途中,小記問他是什麽東西讓他多年來一直堅持為智障人士服務及貢獻,但唐先生一口否定這是什麽「貢獻」,而只是做回自己的工作:「做慣了,不是什麽付出,但很感激多年來有一班不計付出,志同道合的同工,才可做出成果。」
謙卑,功勞盡歸別人,大概這就是唐先生值得我們尊敬的地方。
(轉載自香港弱智人士家長協會)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