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文友社】
粵劇戲曲線上座談會

甘秀霞

2011年曾在文友社講座介紹粵劇賞析, 時光匆匆,轉眼十年。這次有機會在線上和大家分享「粵劇的美」真的非常高興。
中國戲曲與古埃及戲劇及印度梵劇相比是較晚完成,然而它是現今仍然存活的一個古老戲劇。在宋元時代(即12世紀)才開始生成的中國戲曲,現已擁有三百多個劇種,古今劇目數以萬計。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一般均表述依次為: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但本人認為還要加上粵劇,因為現在全世界說粵語的人大約一億,粵語的使用人口在中國國內內語言使用人口排名處於第三位,次於約8億人使用的漢語北方話及約8千萬人使用的吳語,而在全球則排在第十六位。雖然粵語使用人口比官話漢語少,但粵語的使用地區非常廣泛,粵語不僅在海外華人社區中被廣泛應用,而且支持著以香港文化及南粵文化為中心的粵語文化,這使得粵語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和生命力,可以說粵語是目前世界上有較強生命力的語言之一。
中國戲曲藝術內涵極為豐富,我們既可從中讀到詩、詞、曲,讀到史傳文學,更能讀到反映當時生活風貌的俚俗語言。我們也可從戲曲舞臺中發現其表演之美,這裏面包括造型、服飾、身段與動作、曲藝與音樂。
戲曲一詞,在中國說文解字的定義是「戲中之曲」,即是戲中帶曲,曲中帶戲。而現代戲曲學家將戲曲定義為「合歌舞以演故事」,戲曲於是成為一種具有傳統舞臺元素,以曲藝方式呈現的表演藝術。
戲曲的內涵包括唱唸做打,更綜合了對白、歌唱、音樂、舞蹈、武術及雜技等表演方式,大大不同現代西方的歌劇、話劇與舞劇。中國戲曲與西方歌劇最大的不同是中國戲曲結合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傳統與藝術的文化娛樂產業而成。
在20世紀20年代以前,香港的戲曲表演仍為官話(即中州音),在30年代經薜覺先與馬師曾等人的努力改革,以廣州話演出,由此才有「粵劇」的名稱。二次大戰時,不少粵劇藝人逃至港、澳,更促進了兩地粵劇的發展。
香港的粵劇演出多為神功戲(酬神)及商業性的演出。近數十年以來,香港政府不斷資助粵劇演出,令不少劇目得以重新整理,亦有不少職業及業餘性質的粵劇團體得以繼承及發展。
粵劇音樂包括的內容有曲牌、小曲、梆簧、南音、木魚、粵謳及板眼,而伴奏使用的樂器在1910年以前有二弦、月琴、三弦、竹笛、嗩吶及大鑼鼓等,後來為了使唱腔有所變化,於是增加了二胡、揚琴等。在上世紀20年代以後,粵劇吸收了西洋樂器,如小提琴、單簧管及色士風等。同時,打擊樂的京劇鑼鼓也應用在粵劇表演中。現今,一般粵劇的演出中,會同時使用各種中西樂器。
粵劇唱腔分為平喉(生)、子喉(旦)及大喉(武生)。自上世紀30年代開始,生角以真聲代替假嗓,名「平喉」。而旦角的子喉仍沿用京崑的聲音。
粵劇有許多以歌唱著稱的名家演員,如薛覺先、馬師曾、紅線女以及香港的任劍輝白雪仙等,他們以精湛的唱工藝術,形成粵劇的流派唱腔,並傳帶出各自流派唱腔的傳人。
粵、港、澳三地的文化官員在2002年11月達成協議,計劃以「大珠三角」的名義,共同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申請把粵劇列入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欲藉此把粵劇推展到國際市場。申請工作由廣州文化局成立聯合小組跟進,包括蒐集及整理粵、港、澳三地的粵劇發展資料,2004年完成,並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請。到了2009年粵劇被聯合國列入「人類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
「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 是指具有特殊價值的文化活動和口頭文化表述形式,其中包括語言、故事、音樂、遊戲、舞蹈、風俗及各種藝術表達手段。
有說中國戲曲國寶有三:第一是梅蘭芳,第二是唐滌生,第三是呂文成。梅蘭芳是家傳戶曉著名的京劇演員,唐滌生是家傳戶曉的著名的粵劇編劇家,而呂文成是家傳戶曉的著名的廣東音樂演奏家。人們把他們三位稱為「中國國寶」當然有他們在中國戲曲界的實力與貢獻,而三個國寶中有兩個位置給了粵劇界編劇的唐滌生和廣東音樂演奏家呂文成,當然也有非常 充足的理由。
談粵劇離不開廣東音樂,廣東音樂就是指廣東小曲,廣東小曲是廣東省的傳統民樂,是流傳於珠江三角洲一帶的絲竹合奏樂。廣東音樂從傳統器樂曲、民間小調、戲曲曲牌音樂等衍變發展廣東小曲形成別具風格的樂種。廣東小曲最初是作為粵劇的過場音樂,故也稱為"過場譜子"或"小曲"等,後來產生了不少可獨立演奏的樂曲,並流傳到外省後,便被稱為"廣東小曲"。現存的廣東小曲中的傳統曲目及改編曲有百餘首。廣東小曲在音樂風格上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獨特的民族風格,其旋律流暢、節奏輕快、音色明亮,富有南國情調,代表樂曲有《旱天雷》、《雨打芭蕉》、、 等等一百多首。
7月11日文友社線上座談會將由本人主持,以上資料不會重復介紹。是日將為大家介紹一齣非常有名的粵劇戲曲《花田錯會》又叫《花田八喜》,粵劇《花田八喜》是著名粵劇劇作家唐滌生先生移植於京劇《花田錯》,是一齣輕鬆有趣的戲曲,請大家線上欣賞並討論。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