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龍哥部落格】
端午肉粽香與「肉粽歌王」郭金發

陳龍禧

25日是今年吃粽子、賽龍舟的端午節,除了想到屈原故事外,還會想起《燒肉粽》這首歌。民間流傳吃粽子的習俗,是紀念才學出眾遭妒陷的詩人屈原。他的官位三閭大夫,僅次於宰相,因多次遭流放外地,最後抑鬱難解而投汨羅江,居民感念屈原,在五月五日將糯米飯投江弔祭,並划舟驅趕搶食的魚群,至今改用竹葉包米飯投江祭祀,並舉行龍舟競渡來紀念。
五月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毒月,五月五日更居九毒日之首,因此端午節有許多辟毒袪病的習俗,如飲雄黃酒、戴香包、掛菖蒲與艾草。肉粽是臺灣最具特色的一種食品,是民間端午節應景的食品,每到端午吃粽子的佳節,總讓人聯想傳唱已71年,至今仍受臺灣人喜愛《燒肉粽》這首歌。臺語「肉粽歌王」郭金發,唱歌時高分貝喊「燒—肉粽」的聲音,是很多臺灣人對這首歌的經典印象。可惜將賣燒肉粽小販心情寫成歌的張邱東松,後來腦中風不治;郭金發也於2016年參加高雄衛武營重陽節活動,登台演唱招牌歌曲《燒肉粽》,才唱完第一段就倒下,因心肺衰竭在舞台上往生。
《燒肉粽》原作發表於1949年,是以悲傷、無奈、認命三種不同聲腔詮釋的特別歌曲,是臺灣人經濟未起飛前生活困境的寫照。這首歌是由任教於現今臺北金華國中的張邱東松填詞作曲。據說,有天半夜改完學生考卷和太太聊天時,忽然聽到一陣陣「賣肉粽」的叫賣聲,從巷口傳過來。張太太心想饑腸轆轆的人,聽到這呼喊,必然心動,但誰憐憫小販夜生活的辛苦呢?於是建議先生為這情景寫一首歌。
二戰結束時,臺灣百廢待舉,經濟蕭條,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均創下新高。《燒肉粽》是成功將市井小民心聲轉換為歌曲的代表作,也是臺灣歌謠最具代表性的行業歌曲。歌詞中也道出創作者沒接受醫生父親栽培成為醫生的心情,融合了政經變動的時事,與個人生涯不如意,有感而發寫下感嘆命運的捉弄,然而這首歌曲中,卻也透露著臺灣人逆來順受,安於天命和不屈不撓的生活意志。
話說蔣介石當年敗逃到臺灣,四萬舊臺幣只能換一塊新臺幣,普羅大眾生活極不安定,這樣的環境,對於臺灣人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嚴酷的打擊,因此作小生意,才成為最好的出路。《燒肉粽》原名《賣肉粽》。是敘述市井小民為填補家計、穿街走巷叫賣肉粽的失學少年,他們無奈淒涼但又艱辛奮鬥的處境,都藉由歌曲為那個苦難年代的台灣,留下深刻的屐痕,曲中自有打動人心的深意。
藉由歌謠反應民眾艱困的生活處境,是無華誠懇的聲訴,聲聲傳達庶民的艱難與掙扎,可惜因歌詞描述民生凋敝,內容不妥,而被國民黨政府禁播。以前曾發生跳樓自殺者沒死反而壓死賣燒肉粽事件。2006年亞運大會選用《燒肉粽》的輕鬆節奏版本,作為中華成棒代表隊在亞運棒球中的加油歌曲,受到現場球迷與球隊好評。
張邱東松是客家人,日治時代1903年生於臺中葫蘆墩(現豐原)。因為兒時曾過繼給邱家而改姓邱,後來當醫生的生父,不忍兒子在收養家庭未受到栽培,將他接回才兼祧兩姓。當時他在父親安排下,赴臺南讀教會學校「長榮中學」即喜歡上音樂,從揚琴、胡琴等絲竹樂器,到西洋的薩克斯風、小喇叭、小提琴、吉他都會。因愛上音樂,背離父親希望他學醫的期待,導致他日後生計困難,為此開過西裝店、教唱歌、放電影、當電影辯士維生。
中學畢業後,張邱東松回豐原開西裝店。他要求店員和孩子,每人最少要會一樣以上的樂器,夜晚有空大家合奏,結果後來有夥計放棄學西裝改去當樂師。他邊經營西裝店,仍然保持著教與唱歌工作,1930年代他成為中臺灣頗具盛名的辯士。曾自掏腰包租借《桃花泣血記》在豐原放映,親自大聲解說劇情、配上臺語旁白,還帶領全家、裁縫師在場配樂唱主題曲,吸引許多人買票看戲聽歌,賣票收入比西裝店還多,全家更樂在其中。
張邱東松35歲時成立音樂研究部並擔任主任。日治時期後來實施布料配給,西裝店已無法維持,他到臺北臺灣總督府成立的臺北放送局,在演藝股負責漢樂錄播工作;張邱東松接著受聘放送局專責第二放送臺灣音樂事務,另外也是「臺灣音樂研究會」的成員。戰後他曾組「鄉音藝術團」樂團在各地演出,名聲響亮後獲得臺北家政女學校校長賞識,應聘到校教音樂。任教職期間晚上常到西門町演唱,也常與樂友彈傳統樂曲。
張邱東松在名音樂家呂泉生鼓勵下,以小市民為主題,寫出的《收酒矸》被禁唱,後來寫《賣肉粽》再被禁,他從學校離職,生活十分潦倒。創辦「南國音樂劇團」最終因經營困難解散。張邱東松後來應「山葉公司」邀請,準備赴日本教揚琴,不料1959年臨行前突因腦中風不治,家族演藝事業頓失重心。一家人真是猶如《燒肉粽》一樣「自悲自嘆歹命人」。
國民黨政府從《收酒矸》開了查禁記錄後,被禁歌曲越來越多,並在後來四十多年成常態政策,唱片公司常會因禁歌而血本無歸。郭金發唱紅《燒肉粽》,就與「肉粽歌王」畫上等號,並在高雄賣肉粽。他生前說在禁歌年代,為迴避查禁,才將歌詞「自悲自嘆歹命人」,改為「想起細漢真活動」。後來他重新翻唱,把《賣肉粽》歌名為《燒肉粽》,這種改歌名、歌詞以避被禁很多。至於郭金發說「在餐廳唱《燒肉粽》,需對觀眾解釋此歌背景,否則會被註銷歌星證。」個人身為當年負責「臺北教育局」社教科考歌星及演藝場所表演登記,期間有很多查禁歌曲是事實,歌星被停唱都因講話違背善良風俗,但沒有歌星證被註銷。
「肉粽歌王」郭金發小學未畢業就隨父親學習皮鞋面裁做,郭家鞋廠工作不忘消遣,大夥跟著收音機哼哼唱唱。記得他曾說「偏好洪一峰的歌聲,當時年幼無知,常放言批評師傅唱歌,十五歲那年不知惹惱那位師傅,被偷報名電台歌唱比賽,等接到比賽通知才知道。硬著頭皮滿心好奇去唱歌,雖然樂隊伴唱與收音機跟唱不同,還是連闖三關,拿到決賽總冠軍。」
得到冠軍的鼓勵,郭金發不斷參加電台歌唱比賽,他以唱洪一峰歌曲取得各電台的冠軍,曾得到「幸福牌」腳踏車大獎。1959年姐夫資助他到三重跟洪一峰兄長洪德成學彈吉他,雖然才學了兩個月,但學得認譜,對後來歌唱影響深遠。 1960年電台歌唱賽拒絕他再參加,《舊情綿綿》作詞葉俊麟引薦到鈴鈴公司灌唱片,17時歲就踏出登台演唱的第一步,還組「四騎士合唱團」歌聲風靡全台,雖然後來再拜吳晉淮為師,但歌壇一路走過都靠自我努力取得。
郭金發能寫能唱,入海軍服役時在海軍藝工隊,演唱事業未中斷;退伍後錄的《溫泉鄉的吉他》經過北投酒家樂團一唱再唱,已成北投溫泉代表歌。郭金發一向關心臺灣民主運動,小兒子曾選當高雄市議員,歌聲將長留臺灣人記憶裡。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