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龍哥部落格】
臺灣文壇才女/名主持人朱國珍寫真

陳龍禧

臺灣名作家,「臺灣第一才女」朱國珍寫小說、新詩、散文、都得過文學首獎。朱國珍十九歲那年,從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轉到國立清華大學(清大)中文系,有一天她和同學走在熱鬧的臺北東區,被中華電視台(華視)主動邀請試鏡,在萬人角逐中過關斬將通過甄選,成為眾多人夢想的明星,後來並轉成電視新聞記者、主播、製作人;還考進中華航空公司(華航)當空服員。這位詩、書、主持三絕的才女,憑自己能力闖出如此成就,風華揚名文壇,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朱國珍從沒想到人生第一份工作是進演藝圈。她說「當年華視每月按時匯入薪資,她善用這份收入順利讀完大學。長官很尊重我的意願,從沒被勉強接下沒興趣的綜藝或歌唱節目。」曾演過幾次報名金鐘獎的華視劇展,在電視是演一檔帶狀播出,每晚三十分鐘的連續劇;曾主持兒童節目「詩歌童唱」、「小小英雄榜」。當年華視有意栽培朱國珍往綜藝發展,安排她錄《每日一星》綜藝節目,她婉拒後決定走社教節目路線,主持由華視教學部製作,專門紹成語的《每日一辭》,保持端莊形象。
華視軍中教學節目《莒光園地》製作人欣賞朱國珍這個新清新面孔,於是徵召她主持莒光日電視教學。她說「從十九歲一直主持或專題採訪到四十出頭,《莒光園地》二十多年主持人資歷,成為演藝生涯最具代表性的長青作!」因外型亮麗笑容甜美,專業的主持能力,擁有大票忠實觀眾,是不少軍人滿滿的回憶,贏得「軍中情人」稱號,也上過雜誌封面。臺灣1960到70年代出生的青壯年,幾乎都是看朱國珍主持的節目一起成長。她對文字具備天生的敏感度,看讀稿機讀稿很少NG,因此節目接不停。
1995年,臺灣第四家無線電視台民視成立,還有57家有線電視加入,頻道數超過百家,媒體競爭進入戰國時代。在這關鍵時刻,朱國珍加入華視新聞,成為記者兼主播及製作人,參與媒體競爭行列。作家成為記者,首先面對新聞寫作的震撼教育。「從前對文字很隨意,就像潑墨畫一樣,任意揮灑,非常自我,甚至覺得字字珠璣,從不改稿。但是新聞寫作,要將一篇故事在一分鐘內說清楚,一定要取精華。」還有新聞強調時效,朱國珍在兩種文體轉換之間,經過短時間調適,最終以人性為依歸才化解。
從事新聞工作後,朱國珍開始把自己一分為二,上班時的新聞主播,在鏡頭前取悅別人;下班後的小說家,以寫作取悅自己。她認為,文學情節骨幹容作者虛構,但觸及的喜怒哀樂卻是最真實的人性。具備「人性與人道」關懷這一點,與新聞的核心價值非常接近。她認為「一個嗅不出人性的報導與小說,永遠不會是好新聞與傳世佳作;同理,以人性為出發點的新聞採訪,也永遠會是文學創作最深刻的素材。」
朱國珍在華視播報夜間新聞的年代,她的親和力十足,平均收視率5%,大約105萬收視人口在收看。那期間臺灣政治環境急遽改變,記者身分讓她把握機會深入報導,從社會福利到勇於揭弊,任何還原真相、伸張正義的新聞,都是她關心的素材。當時歷經包括臺灣九二一大地震、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等重大事件,身為新聞人的責任感,朱國珍在新聞前線,採訪規劃專題,成績亮眼。然而,她心中還有到國外旅遊,以及念念不忘的文學魂,兩個大夢想。
透過優秀詩文展露才華,朱國珍外語造詣也高,還有豐富的節目主持經驗。她原想繼續在電視發展,但是她又渴望探索世界的廣闊繽紛。世界這麼大,不應該受限在國內小世界,於是她趁著還沒有家累包袱,出國見識,歷練自己。當空服員是可兼旅遊又邊賺錢的工作。朱國珍在五千多人報名,只錄取150人的機會中考上華航空服員。但這工作因為七十歲高齡的父親時刻擔憂,只維持一年四個月,她已飛過五大洲航線,在美國洛杉磯、紐約、德國、荷蘭、日本到東南亞都曾經留下足跡。
空服員期間朱國珍仍保持隨時筆記的習慣,增廣許多見聞,也從工作中萃取養分,轉化為小說素材。「因為第一線的服務經驗,接觸到許多人,淬鍊出更多同理心。」然而,她自我要求高標,對當時創作的作品總是不甚滿意。她認為「雖然已經行萬里路,但是工作受限於狹小的機艙空間,接觸的人群只是部分有經濟能力出國的人,這種樣本和大眾庶民還是有距離,她感覺自己生活在某種包裝精美的象牙塔,作品裡缺乏土地的扎實與厚度。」那時,她剛好得到全國性文學獎,便決定決定轉換跑道。
朱國珍小學三年級開始寫小說,筆名小三,四年級改為小四。雖然愛寫作,但是真正啟蒙她認真創作的契機,是在清大一次散文習作課,隨手交出課堂筆記,被指導教授稱讚「文字成熟度」非常高,鼓勵她參加清大月涵文學獎。她從大二開始參賽每年得獎,畢業那年以《尋找楊淑芬》獲得小說組第一名,這篇後來也得到聯合文學小說全國新人獎。那年朱國珍只有二十三歲,小說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精準與隱喻,當時已建立起獨特的朱氏風格。隔年,她又以短篇小說《夜夜要喝長島冰茶的女人》入圍時報文學獎,被譽為九零年代臺灣最受矚目的新生代小說家。
2002年朱國珍再度轉換跑道。她卸下光環,回到家庭,專心做家庭主婦,並練就一番好廚藝。但是她心裏明白,即使被人稱讚廚藝好,她的心裡始終有塊空缺,那就是寫小說。於是她在四十歲時重返校園,進東華大學英美文學研究所攻讀MFA藝術碩士,也在漢聲廣播電台擔任節目製作主持人,向聽眾分享好書,透過文學傳播文化思潮。
朱國珍經過英美文學研究所嚴謹的訓練,2012年寫出長篇小說《三天》;2013年以長篇小說《中央社區》獲香港「亞洲週刊」選為全球十大華文小說之一,她將小說改編為電影劇本,在臺北文化局主辦的電影劇本獎拔得頭籌。朱國珍2015年將廚藝經驗,結合父親的教養過程,寫出《離奇料理》散文集;從來沒有寫過新詩的朱國珍,同年又獲得臺灣競爭最激烈的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2016年她再以散文作品《半個媽媽,半個女兒》獲得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並創下全部評審給予滿分成績、連續兩年跨文類首獎得主,兩個史無前例的紀錄,創下臺灣文學界的「朱國珍障礙」。2017年朱國珍將散文結集出版《半個媽媽,半個女兒》,成為暢銷書,並在臺灣中時副刊連載小說《慾望道場》及《古正義的糖》,繼續創作超越自己的優秀作品。
除了創作不輟,朱國珍因在文壇表現亮眼,經常應邀演講,國立臺灣師大與臺北藝術大學聘為講師,相信與更多人相處,創作泉源必能更加豐富。屢屢在比賽中勝出,達到了極少數女性能達到的成就,朱國珍的經驗證實寫作一定要與時代脈動貼近,不能沉溺於同溫層,要走出去才能充分感受同理心,放大眼界,提升關懷,成就經典。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