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Stop Smoking

【龍哥部落格】
劉憶慈「憶愛慈心」賣畫回饋家扶中心

陳龍禧

溫馨的愛心總是特別感人,財團法人「新竹縣文化基金會」秘書劉憶慈,一直以為人心地善良,對工作有滿滿的愛與熱忱著稱。在《憶愛慈心》畫展時,她發揮愛就是力量的大愛,把義賣包含有花鳥、山水、佛像等作品,所得全數捐贈給曾經幫過她家的「新竹家庭扶助中心(家扶中心)」。她捐畫作盡力作公益,不忘回饋給需要的人,這種「涓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的愛心令人感佩。
劉憶慈是新竹縣關西人,她敘說,1970年春節前一場車禍意外奪走了父親性命,全家頓失經濟支柱,生活開支馬上捉襟見肘。輕度肢殘的媽媽帶著五個嗷嗷待哺的幼兒,那時最年幼的妹妹還未滿6個月,一個低收入戶,家境辛酸外人很難想像。幸好當年家扶中心協助度過難關。她因而決心,有朝一日定當飲水思源回報社會,才會把所有展出畫作義賣所得,全捐家扶中心協助其他孩童。
因為身為長女,劉憶慈說「父親往生那年八歲,感覺那個冬天特別寒冷,也無法預知這個已是破碎的家庭,在未來的日子該如何走下去。」還好堅毅的母親不捨子女骨肉分離,拒絕出養子女,毅然母兼父職,一肩挑起養家的重責大任。讀小學後家扶中心給她家伸出援手,每個月扶助金挹注,大大幫助了全家的生活所需。她至今一直記得那時她的捐助人曾寫信「不管生活如何困難,都要開心度過!」字句都鼓勵她樂觀面對生活難關,支持她成長,這份恩情永遠記在心中。
劉憶慈表示「失怙後媽媽需要外出工作,小弟、小妹就好像遊牧民族,在託付親戚照顧中長大,她身為五個子女中的長女,童年生活記憶中總在幫助媽媽做家事與僅求溫飽中度過。勤奮的母親總在青果合作社上班之餘,在小溪旁的沙丘上種些青菜、地瓜…等蔬菜養家活口,而她則必須在每天放學後打水、挑肥去澆菜。」她說「個頭嬌小,河床又崎嶇不平,摔跤破皮受傷是家常便飯。而自己總在跌跤後,拍拍身上的泥沙、擦擦傷口趕緊繼續澆菜,分擔媽媽的辛勞。」
另一個難忘的記憶,劉憶慈說「我內心深處始終有著一座秘密花園,是幼時過年在親戚家的月曆上,看到一種沒見過的花卉鬱金香,印象深刻又喜歡,恨不得母親種植的田地都能開出相同的花。」劉憶慈表示「就在那次看到鬱金香的圖片後,天真的竟然把那種滿青菜、蘿蔔的菜圃當成大花園,而菜圃中的菜苗,則幻想成一株株的鬱金香,自己則是飛翔徜揚在花園中的蝴蝶。」如此心念一轉,幹起活來就使勁多了!在回憶裡好一個苦中作樂的童年!
曾在台元紡織半工半讀唸建教班到高中,後來以基金會秘書協助文化局從事文化推廣,劉憶慈有很多機會接觸藝術家,經常可欣賞藝術作品展,一直非常羨慕他/她們可以把萬物,翊翊如生的展現成作品或畫在畫紙上,總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做到。她說,一個偶然的機會,遇到來談業務的藝術家謝秀英,談起什麼人可以學畫的問題,感恩謝老師「有興趣就可以學」這句話鼓舞,從此開始到謝老師的工作坊學水墨畫。
劉憶慈繪有花鳥工筆、佛像、蔬果植物等畫,其中巨型黃金稻海及三合院,就是「童年故居」;她最喜歡是一幅用畫筆實現徜徉花海憧憬的「鬱金香」。有一幅七仙女聯畫,是她曾連續夢到古裝仕女,修道朋友釋夢認為是仙女,她因此創作出大型聯畫「七仙女」,既特殊又壯觀。有一幅畫主角是隻吉娃娃小狗,畫得生動可愛,非常吸睛。劉憶慈說「有一年謝秀英老師身體不適,恍惚中看到老師養的小狗,就跟著一直走,竟然走到了劉憶慈家,就這樣醒了過來,病也接著好轉,師生兩人都覺得這隻狗很有靈性,就畫了下來,成為畫展中的動人故事。
歲月匆匆,劉憶慈在新竹文化局耳濡目染,總算進寶山沒有空手回,師承謝秀英老師習畫十多年,參加聯展數十次。她專擅的花鳥與工筆畫,細膩而充滿閒逸情趣,作品曾入選 2011年新竹縣市美展佳作,並於國際彩墨藝術聯盟畫展榮獲全國社會組第二名。她很客氣說「初學大約八個月師生聯展,就有人收藏我不太成熟的牡丹畫作。當下信心倍增,即暗自期許,一定要努力學畫,想透過賣畫完成藏在心底多年,要回饋家扶中心的願望。」
劉憶慈在「憶愛慈心」個展說「她展出的作品,絕不是大師名畫,但是,每幅畫作肯定是傳播愛的媒介,她深信許多時間與金錢就該為愛而存在。所有買畫者憑家扶中心捐款收據取畫,買畫者付出愛心,她用畫作回餽。」回想當年家人身陷困境的無助,劉憶慈堅持「我們所需要的不是憐憫,而是生生不息的愛與希望!期盼大家攜手為愛與希望同行。」她覺得個人能力微薄,無力照亮溫暖每個需要愛的空間。但是期許能夠串聯更多人同心協力,一起發光照亮溫暖那些需要愛的邊緣角落。
談到學畫過程,劉憶慈覺得從無到有,從不會到略懂,「完成一張畫作,有如懷孕生小孩的那種期待與喜悅。」她認為如今的藝術成就,天份實在很少,全都靠努力。對於一幅畫作從起稿而隨著顏色一層層的累積,逐漸變成一張美麗的圖畫,要重彩、要淡雅、要豪放、要嚴謹,依個人的喜好任意揮灑,隨著不間斷的努力,作品也變得越來越有可看性,實在是感到安慰。
走進水墨美學領域十多年,劉憶慈在繪畫的國度裡找回自己,生活也有所寄託,也得到心靈療癒,更提昇了她的修養和生活素質,很慶幸兩個小孩琴都彈的很好。她說「沒學畫前,非常羨慕畫家可以把萬物,栩栩如生展現在一張小小的畫紙上。現在已經領悟一幅畫從構圖起稿、著色到完成,其藝術美學並非可以一僦而幾,其內容波瀾壯闊,一花一草,一山一水,佈局均有法則妙機。」感謝老師指導,讓她無論田園、花鳥、動靜物,寫實寫意均能入畫。
劉憶慈指出「她跟隨謝老師學畫,除了在美學領域、畫畫技巧以外獲益良多外,也學到為人處事的態度需要圓融。」她特別強調「謝老師也教學生做人的道理,尤其是老師的生活態度嚴謹,為人熱誠,活力無限,愛心不落人後,為推廣美學,為弱勢團體、或個人捐錢、捐獎學金,總是無私無盡的付出貢獻,真是讓她意識受到影響,是成她人生的標竿。」
人生會有百般滋味,不能只有鹽和胡椒,偶爾會有糖。劉憶慈回想往事唏噓中有些無奈。她認為「人生如同一本書,封面是父母給的;裡面的內容是否精彩,要靠自己努力,去寫好每一個人生章節。」如今她盡心盡力,樂在推展藝文工作。在工作之外,拿起畫筆繼續畫,一筆一筆的勾勒構圖,一層一層的宣染上色,滿腦子都在想著如何將畫作呈現出它的完美無暇。
她說「付出愛心讓她覺得更為富有,學會放下反而更懂得心存感激。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天分,感恩菩薩眷顧,帶我走入繪畫世界,讓我在畫中盡情發揮長處,真是福氣。」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