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Stop Smoking

【粵劇社】
民歌的起源與發展

甘子

(續上週)
4. 按人群
(1) 情歌- 據有些學者的看法,大概最早產生於從夫居的一夫一妻制的交替時期,是民間歌謠中數量最多,也更加膾炙人口的一種,在歷代勞動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人民的愛情生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 傾訴互相愛戀之情和表明選擇愛人標準的,如《絲線牽橋妹敢過》、《金銀不是如意郎》。
2) 抒發離別、想念之情的,如《把你畫在眼睛上》、《來捏作一個人》。《出了衙門手牽手》。
3) 告誡和批評的怨情歌,如:《要學莧菜紅到老,莫學花椒黑了心》、《小妹郎多亂了心》。
4) 為數甚多的《家花不如野花香》之類的偷情歌,雖含某些不健康的思想情感,但往往也表現了被剝奪正常愛情生活的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2)兒歌- 中國五四運動以後才普遍使用「兒歌」這個詞。古代稱為「孺子歌」、「小兒謠」等。兒歌有俠義廣義之分。狹義的專指由兒童自己創作以及由大人教唱但內容符合兒童生理心理特徵和理解能力的歌。廣義的還包括由媽媽奶奶等教唱、反映舊社會大人特別是婦女生活情感的、但由兒童傳唱開來的歌。
具有時政歌謠性質的所謂「童謠」,一般非真正的兒歌。兒歌按其功用,大致可分為三類:遊戲兒歌、教誨兒歌、訓練語言能力的繞口令等。
民歌的特點
中國不僅不同民族和地域,民歌形式往往各異,即使在同一民族和地區中,也常有多種樣式。
1. 句式- 如漢族民歌,除七言體外,還有三、四、五、六、八言或多達十幾字一句的。
2. 章段結構- 四句頭最多,也有五句。三至五句可以成章,句子之間講究對應,也有六或八句,上下句要求對仗。還有不少章、段、句數是不固定的。
3. 用韻- 漢族民歌押尾韵的居多,四句一首的多一、二、四句用韻,五句一首的一、二、四、五句用韻,兩句一首的每句有韻。
4 表現手法- 比興、誇張、重疊、諧音等手法,在民歌中多有運用。揭露抨擊性的時政歌謠,常用諧音、隱語。雙關語在情歌中運用較多。擬人化手法,兒歌中較為常見。納西族的相會調,在大量運用諧音同時,通篇以物擬人,如用蜂花、魚水相會,比喻男女間的愛情。
民歌的風格,因地區、民族等不同而異。傣族民歌明麗,赫哲族民歌粗曠。漢族民歌,北方的多偏於豪放,而南方一般比較婉約。但同為南方民歌,吳歌又比楚歌更顯細膩。
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是世界民族音樂之林中的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參天大樹,是我們華夏子孫的驕傲,它以豐富璀璨的繁花碩果,深廣久遠的歷史傳統,獨特而多樣的色彩風貌,巍然挺立於世界的東方。
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是一個浩瀚的大海,每一個民族都有着自己引以自豪,流傳久遠的民歌。民歌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56個民族擁有古老的歷史,悠遠的文明和燦爛的文化,神州大地的肥沃土壤孕育的優秀民歌、古樸、悠揚、明快、美妙、悅耳、令人感動、神往,與其它藝術一樣,民歌藝術同樣博大精深,同樣有着獨特的强大的生命力。
樂府詩
樂府是管理音樂的官府,起源於秦代,是秦代音樂官署。 漢代稱為樂府署,掌管俗樂,收集民間的歌詞入樂,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為詩賦。漢人樂府最早稱為「歌詩」,就是可以歌唱的詩,是來自民間的歌詞。後來貴族文人所作的頌歌以及國外輸入的樂曲及軍樂等也跟民歌合流,最後士大夫也大量模仿民歌來寫詩,於是有民間無名氏的樂府及文人樂府的區別。
其實樂府詩的形成受詩經影響。漢樂府一面繼承了詩經現實主義的藝術傳統和樸實自然的語言風格,又一面突破了詩經的四言句式,以雜言為主,並逐漸趨向五言句式為主,但二至八言都有,形式自由變化,不拘一格,押韻靈活,平仄對仗也不限制。樂府詩發展成了敍事詩,描寫深刻,敍事詳盡,情節完整,人物形象生動,並用對白推動情節。兩漢的樂府詩著名的有《羅敷行》(即《陌上桑》)、《飲馬行》、《孤兒行》、《孔雀東南飛》、《子夜歌》等等。
漢代也是採詩的,當時採詩的範圍遍及黄河、長江兩大流域,比周代還要廣 ,也能接受農民大起義的歷史教訓,也懂得反映人民意向的民歌民謠的作用,經常派遣使者「使行風俗」「廣納民謠」。樂府採詩雖然為了娛樂,但也有作為統治之借鑑的政治意圖,即所謂觀風俗,知薄厚;而在客觀上也起了保存民歌的作用,使民歌得以集中、紀錄、流傳。北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將自漢至唐五代的樂府詩分為下列十二類:1郊廟歌詞2燕射歌詞3鼓吹曲詞4橫吹曲詞5相和歌詞6清商曲詞7舞曲歌詞8琴曲歌詞9雜曲歌詞10近代曲詞11雜歌謠詞12新樂府詞等。收集的詩篇反映了時代社會生活,逼真地再現了一幅幅歷史圖景,表達了各階層人們的思想情緒和內心的願望。《樂府詩集》是作為研究樂府詩歌重要的著作,有助我們了解和研究古代音樂和社會歷史。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