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粵劇社】
民歌的起源與發展

甘子

什麽是民歌?民歌是指一個民族在古代或者近代時期創作帶有自己民族風格的歌曲。每個民族的先民都有他們自古代已有的歌曲,這些歌曲絕大部份都不知道誰是作者,一般是以口頭相傳,一傳十十傳百,一代傳一代的傳下去。今天我們所說的民歌,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主要以木吉他為伴奏樂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純樸生活感受的那種歌曲。
我國民歌有着悠久的傳統,遠在原始社會裏,我們的祖先在狩獵、搬運、祭祀、娛神、儀式、求偶等活動中開始了他們的歌唱。如上古文獻中記錄的一首《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它描寫了原始時代狩獵勞動的過程,全首民歌雖然只有八個字,卻好像一幅栩栩如生的原始射獵圖,是我們了解和認識原始時代人們生產和生活的珍貴資料和賞心悦目的藝術瑰寶。
周代的《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其中的《國風》便採集了西周到春秋中葉黄河流域十五地區的民歌,故又稱「十五國風」,它們反映了從西周到春秋中業(公元前十一世紀到公元前六世紀)綿延五百多年複雜的社會生活、階級鬥爭以及勞動人民多方面的生活狀況。其中許多優秀的作品如《伐檀》、《碩鼠》、《式微》等,不但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同時也具有卓越的藝術成就。它們以巧妙的比興手法,塑造了許多鮮明動人的形象。這些民歌生動地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精神面貌以及他們的創造才智,它們的高度人民性和現實主義精神,成為我國民歌的優良傳統。
繼《詩經》之後,公元前四世紀出現了《楚辭》。楚辭包括兩類作品;一種是偉大詩人屈原及其他楚國詩人根據楚國民歌曲調創作的詩歌;一類是經他們整理的楚國民歌歌詞。《楚辭》中收錄了屈原的《九歌》,《九歌》的11首民間祭祀歌曲,經屈原根據楚國南部的民間祭祀歌曲整理加工而成的。楚辭的最大特色是富於幻想和熱情,它為我國民歌的浪漫主義傳統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漢魏六朝的樂府民歌、相和歌,又進一步繼承和發展了以上二者的優良傳統。《戰城南》、《十五從軍征》等都是當時比較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現實的優秀民歌。由於內容的需要,他們在形式上突破了《詩經》的四言詩體,發展了長短不同的句式和五七言詩體,這樣就更豐富了民歌的表現力。這種新的形式被稱為「樂府體」,它給後人的民歌和詩人的創作帶來了很大影響。「相和歌」的產生,突破了「徒歌」(清唱)的形式,加進了伴奏。從唐代的曲子到今天的說唱、戲曲,都和它有一脉相承的關係,如長篇叙事歌曲《孔雀東南飛》等,充分顯示了歌曲創作的重大發現。
唐代民歌保存下來雖然不多,但從敦煌發掘出的「曲子」資料和有關燕樂、變文的記載中可以看出唐代民歌的創作和流傳是相當繁盛的。隨著反映生活內容的需要,唐代民歌經過許多人的不斷加工,無論在曲調風格上、演唱形式上,都有了更高的發展。「曲子」的產生,除了用於單獨清唱外,還被廣泛地用於說唱、歌舞中,受到人民的喜愛,成為民歌通向更複雜的藝術形式的橋梁。這種「曲子」對以後的宋詞、元曲的發展起着良好的影響。
到了明清近代時期,隨着新型的資本主義經濟因素開始萌芽,在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中產生了數量相當多的、具有强烈人民性的傑出民歌。這一時期的民歌,除了具有廣泛的內容以及清新、明快、樸素的語言外,在形式上也比以前更為自由、活潑。從《魏氏樂譜》所收集的《水龍吟》、《長歌行》,以及明清的傳統牌子曲《山門六喜》等歌曲中,可以看出在歌詞、曲體結構、曲調的表現能力等方面都已經大大豐富。
五四運動以後,隨着人民革命運動的迅速發展,中國民歌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反帝反封建的戰鬥主題便成為它新的特點和歷史使命。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賦予了民歌新的生命,民歌創作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美好的前景,展現在人們的眼前,這正像一個人在經過艱苦跋涉的沙漠旅行後,突然看到了碧波萬頃的大海,人們的情緒激動了,歌不斷從激動的心頭流出來。人們用歌聲唱出了對黨、對新生活的無限熱愛。人民創作了如《東方紅》《咱們的領袖毛澤東》《八月桂花遍地開》等傳世之作。(轉載,待續)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