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龍哥部落格】
解憂兼療癒「無論如河」獨立書店傳奇

陳龍禧

1998年浪漫喜劇《電子情書(You\'ve Got Mail)》,劇情敍述兩個不知彼此是書店競爭對手的男女網路朋友,一個是大型連鎖書店和一間街角書坊獨立書店的故事。劇情告訴觀眾在網路、連鎖書店、出版商的競爭下,經營獨立書店是一項困難的事業。新北市淡水一家由四位愛書護理師:梁秀眉、鄧雅文(阿勇)、周雅鈴及吳嘉綾(小綠)經營的「無論如河」獨立書店,今年挑戰死亡、性、瘋狂三大禁忌主題,也對基層護理師人力不足、醫療法修法、醫院盈餘轉為補足人力等議題宣導理念,很受讀者歡迎。
「無論如河」書店在淡水捷連站附近,淡水河邊金色水岸二樓,所辦經驗交流或演講都很受好評。在書店內聽作家談完身心靈後,可到陽台喝咖啡聊天及眺望淡水河、觀音山,是欣賞落日美景的好地點。四位從護理、居家照護專業出發,都很有耐心對眾人充滿關懷,又願意開導人,熱心在書店宣導大眾拯救護理環境,也要讓人感受這是兼具藝術及療癒的解憂書店。
到「無論如河」看書買書、約會是一大享受。梁秀眉曾是臺中一所科技大學護理系學生實習老師,身兼「臺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理事,也是臺灣有名的「性健康管理師」。吳嘉綾說「她和鄧雅文都是梁老師帶實習時的學生,認識老師17年。」四人彼此是前後期師生、是「臺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為從事護理職業者爭取權益的行動夥伴,考慮民眾的健康權與護理息息相關,因而願意無我奉獻,爭取大家關心。
吳嘉綾表示「我們師生關係交情深厚,組成工會後就發展成同舟共濟,相互支援取暖,一起互補成就更好的人生。」我們出身護理背景,卻深感臺灣護理環境長期衰敗與沉淪,即使組成工會上街抗爭,但勞動權仍掌握在資方手上,大型醫院有法務專門協助資方壓榨醫護,百般無奈下我們只好另尋出路,但是心中又一直有個共同創業夢想,所以藉著專業達到勞動自主,又可兼好好照顧病人。
吳嘉綾原來想讀建築或室內設計,走入護理是聯考分發,從事護理工作也是從父母所願,因此一直尋覓創業因緣,卻苦無機會。直到「有河book」店主要結束經營,自己是書友的吳嘉綾心有感慨而分享訊息,沒想到得到其他三位師生朋友認同,覺得可以一試。梁秀眉笑說,當初帶著想法去洽談,得到「可能會是你們唷!」回應,聽到後她就失眠了。真正接手後又非常興奮,天馬行空想著要如何經營書店空間,也不離醫護本行,讓書店成為兼具行動場域,透過轉化方式實踐社區醫護,讓日常的書店能發散力量,使需要的人獲得療癒。
臺灣除了誠品、金石堂及一些出版商是連鎖書店外,超過八成都是傳統獨立書店。「無論如河」四位合夥人深知要經營獨立書店,需要與社區有緊密的結合,並得經常參與非營利社群活動,所以淡水的宮廟活動,社區大學也都有接觸。書店舉辦語文及跨國藝術演講活動,至今很受讀者好評。今年四月梁秀眉首次嘗試跨界和音樂人、暢銷書作家許常德聯手合講「愛與性」。梁秀眉指出,主題很開放、也很深入,非常適合各種年齡參加。學校沒教的我們討論,家裡不敢說的大膽深入談,不只談下面,也探索上面,為台灣貧瘠的情慾文化,開啟言論空間的大門,在書店內也可辦活動服務社會。
曾經有人覺得「每家獨立書店都好像是城市的一棵樹,它保留生命的理想與氧氣。」梁秀眉說「無論如河」書店選擇的書,往往較連鎖書店的選書較為深奧或偏向非主流市場,所以書店有部份的書是創作者個人出版的書。談起會兼開書店,吳嘉綾說「臺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於 2011年5月成立至今8年,但因很難接近民眾,成果還是有侷限性,只在抗爭現場時理念才被看見;透過書店場域作為療癒空間,可接觸讀者,讓人群放鬆心情聊天,與造訪的人交換故事;或者潛移默化,在書店空間可以實踐工會想做的事理念。
吳嘉綾表示「我們常宣傳說臺灣醫療體系世界第一,但如果這是建立在職場過勞高壓,醫護血汗下的成就,讓護理專業幻滅,而不珍惜臺灣專業醫護的付出,對護理人員的勞動處境實在是很不公平,長期下來對病人其實也是不好,所以她們才組工會,然而護理領域樣貌多元,各單項護理環境好壞都不相同,雖然工會想要團結護理人員被壓制的力量蓄勢反撲,但是幾次活動下來效果不如預期,所以不得不另外找機會。」
生長在臺中大肚山上,吳嘉綾自認與世界格格不入。她說,接手書店後,開始跟書友互動,她喜歡聽到有人反映空間很舒服;只要有人知道她們的護理背景,就會向她描述就醫經驗共通話題,「無論如河」在無形中扮演病人與護理對話的角色,在分享中得到療癒。「在書店我不再只是個單純、侷限醫病關係的護理人員,而是有雙重角色,可以傾聽、分享,透過對話互動傳達理念。」梁秀眉認為,書店容易吸引獨特靈魂,現在的吳嘉綾,變得不那麼孤單了。
梁秀眉強調,「獨立書店,有時也是自我療癒場域。療癒的重要元素是愛、是關係,當病人感受到無條件的愛時,本身才能療癒。」「無論如河」要做的,就是與人相遇。她說「每個人都是一本書,書店就是一間真人圖書館,每個相遇的人,都能自助助人、透過相互扶持,在書店中找到自我療癒的元素。我們雖然喜歡閱讀、藝術,但我們是行動者,規劃不同方案去幫助別人,讓這個世界朝更好的方向前進。」
現在專職在書店的鄧雅文以前向來叛逆,跟家人關係不好,但開書店需要資金,她因此寫長信向家人周轉,把理念認真說給家人聽,沒想到意外獲得家人支持,書店改裝過程中,裝修拆卸很多資源都來自家人支持,因為開店多了跟家人互動的機會,才發現家人一直都是愛著她。還有書店開幕之際剛好遇上修《勞基法》法,三名同夥都去抗爭,只有她留守顧店;在店裡遇到對工會背景有興趣的人,她馬上跟客人介紹《勞基法》修正內容,原來開書店也是傳達理念的方式。
梁秀眉認為「無論如河」就像個基地,可讓我們運用護理專業深入社區,透過活動提供療癒秘方。書店有歷史、人文、社會運動、藝術、詩、電影、劇場等領域書籍,有很多珍藏絕版書,都是她們喜歡的,我們喜歡看到書友挖到寶的表情,希望未來能夠增添更多自助、助人的身心靈書籍,讓這世代的人能讓疲憊心靈能稍微喘息一下。
四位護理背景的女性用書店打造護理遊說點,她們將理念化為實踐行動,用心傳送源源不斷的療癒力量。她們真誠付出,辦了「愛說臺語、故事劇場、演唱、寫作工作坊、塔羅魔法牌分享、新書發表,以及與社會議題緊密結合的講座活動。」有感於護理環境一直無法改善,相同的問題一再出現,如今只能靠書店,請大家多給護理人員愛的鼓勵,支持改善職場待遇。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