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Stop Smoking

【粵劇社】
戲曲的角兒

甘子

達拉斯粵劇社開社至今進入第九年,期間人們來了又去,去了又來,會員始終維持在二十位左右。人們進來達拉斯粵劇社各有其原因,我們且不去深究,有一點無可否認的事實是,每一位進入達拉斯粵劇社,粵劇社負責人必定盡所能對新會員循循提醒與分享演唱心得,使會員心神領會,自我改進。領悟力較強的會員對於粵劇的演唱技巧相對來說應該都會比剛進來的時候有很大跨越的進步。
達拉斯粵劇社不是要捧出「角兒」,我們目的首先是培養會員懂得如何欣賞粵劇,繼而他們就會更喜歡上粵劇戲曲,然後就是如何把喜歡的曲子唱好。在練習唱曲過程中先讓他們自己開心有成就感。「自娛」是我們要使 會員自己做到的第一步。
戲曲是角兒的藝術。一個劇種的發展,離不開角兒;一個劇團的發展,同樣要有角兒支撑。上面說過達拉斯粵劇社不是一個專業戲劇的社團,我們不是要捧出「角兒」。 但因為會員經常性在舞臺公開演出,逐漸的就有了一定的粉絲觀衆,又逐漸的,會員們就在不知不覺中自以為是「角兒」而陶醉飄飄然了。
到底「角兒」是什麽? 角兒是戲迷心中的偶像。過去觀衆看戲,基本都是奔着角兒去的。比如,梅蘭芳演《貴妃醉酒》,觀衆是為看楊玉環,還是為看梅蘭芳?自然是後者。再比如,在魯南蘇北柳琴戲迷中流傳着這樣一句順口溜:「看戲不見張金蘭,白花兩毛五分錢。」張金蘭被譽為「北派柳琴戲的掌門人」,自然是戲迷們心目中的角兒。達拉斯粵劇社舉辦演唱會,的確也有過粉絲打聽甘子的獨唱節目安排時段才過來聽,粉絲的熱情鼓勵支持使甘子感謝之餘又受寵若驚。
角兒是偶像,但又不同於今天影視圈完全靠「顏值」、拼人氣的偶像派明星。事實上,在過去的戲曲界,角兒不僅是舞台上的演員,更是戲曲創作的核心。比如,翁偶虹用20天寫出了《鎖麟囊》劇本,程硯秋卻花了一年多時間來設計唱腔。再比如,梅蘭芳不僅親自進行聲腔設計,還主持整理了一批傳統戲,並創立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戲曲理論。就以達拉斯粵劇社為例,甘子不但是要演唱,同時還要照顧報章傳遞粵劇資訊,更要兼顧公關;譚冠濠要照顧粵劇社網站,粵劇資料的收集,從這個意義上講,角兒本身明顯的是實力派,不光是張開嘴巴來唱。而甘子興致來到也會填填曲詞,在粵劇方面的辭章甘子作品不多,只有《夢渡-調寄礁石鳴禽》和《屈原臨江嘆-調寄餓馬搖鈴》兩首而已。其餘是幾首新詩自己譜曲,請到達拉斯粵劇社網站看看。
反觀今天,以角兒為中心的戲曲創作傳統被抛棄了。戲曲演員成為只會在舞台上進行表演的「木偶」,而不再是一專多能、統籌全局的「三軍司令」。因此,當今的戲曲舞台上真正的「角兒」是越來越少。戲曲是角兒的藝術,角兒少了,戲曲傳承也就遇到了困難。因此,要振興傳統戲曲,就得設法讓角兒回歸,不單是張嘴唱,還要做三軍司令統籌策劃。
捧角兒必先培育觀衆
角兒是捧出來的,而捧角兒的是觀衆。縱觀中國戲曲發展的歷史,觀衆始終是推動其發展創新的重要力量,沒有觀衆的存在,戲曲藝術就會失去存在的土壤和發展的動力;沒有觀衆的存在,戲曲的舞台自然也就會漸漸荒蕪。在荒蕪的舞台上,再優秀的演員恐怕也難成角兒。
香港有個高山劇場,甘子每次回香港,若遇到有粵劇演出,一定看幾場大戲滿足一下久渴的戲癮才打道回美。高山劇場在九龍紅磡,座位大概一千個,記得本人買過港幣三百元一張的票入場,位置還不錯,連演員的眼睛都看得清楚。也有人送票,那一場是老同學的夫人官陳紅錦登臺演《搶傘》,甘子去捧場,還到後臺探班。(9月21粵劇社演唱會甘子也將會與老搭檔區卓年合作演出《搶傘》,請大家一定要來欣賞。)
印象中每次到高山劇場看粵劇都滿座的,偶爾聽到鄰座的人的談話內容,就知道這些是該演出劇團的長期粉絲,來捧場的,捧角兒來的! 都是中年以上的人士,而其中又以女士居多。除了高山劇場,還有位於香港島北角的新光戲院,那裏情況也差不多。甘子喜歡高山劇場的四周環境與裏面的設計,也是較新的緣故。裝修過的新光戲院位於香港島北角的鬧市,交通較為擁擠,戲院大堂較小。
要培養角兒,就得先培養觀衆。竭力吸引並擴大年輕觀衆隊伍是培育戲曲土壤的關鍵。現在,全國不少戲曲院團都在搞「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這是培養年輕戲曲觀衆很好的舉措。培養年輕觀衆,讓他們走進戲曲,必須從他們的喜好、審美出發,比如針對年輕觀衆的戲曲作品必須文武兼備,太文的戲年輕人看時往往坐不住,故事性和文學性也很重要。比如《竇娥冤》《西廂記》《紅樓夢》這些由名著改編而來的文場戲曲作品,大學生觀衆接受起來就比較容易。而歷史人物戲曲如《易水送荊軻》、《將相和》、《夜戰馬超》等武場戲曲歷史英雄人物同樣應該也會引起年輕人的愛好。
戲曲是沒有速成的
戲曲這行是沒有速成的。以前學藝是七年坐科,現在上藝校至少也要三年。辛苦學藝還不能一勞永逸,一天不練功,自己知道;三天不練功,觀衆就看出來了。因此,想要成角兒,必須勤奮刻苦。一個名角兒對一個劇種的發展至關重要,這並不僅僅體現在角兒的舞台表演上,更重要的是,名角兒「傳、幫、帶」的作用是一個劇種的傳承發展不可或缺的。我們不但要鼓勵青年演員爭當名角兒,更要發揮老角兒的「傳、幫、帶」作用,鼓勵名角收徒、名角帶徒,把藝術積累無私地傳授給年輕一代。而現在的青年戲曲演員,更應該學習和繼承老一輩戲曲藝術家那種强烈的時代責任感和永不停步的革新精神,為現代年輕人立一個良好的典範,使他們自然而然的接納這個我國傳統的戲曲藝術,並且幫忙繼續傳帶下去。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