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僑情國事】
論蔡英文的語言風格

獨傲村夫

有一次在南部的鄉下我問一位歐巴桑,「蔡英文講ê話,妳咁聽有?」,她說「阿扁講ê話,我攏聽有,蔡英文講ê,聽攏無!你有讀冊,應當聽有啦!」,我甲伊講「我那聽無。」

從黨外到民進黨執政,我聽過上百次演講,其中聽得最爽的是黃信介、阿扁、謝長廷的演說。黃信介詼諧風趣,平易近人;阿扁辯才無礙,能鼓舞群眾的熱情;謝長廷幽默犀利,像一把銳利的沙西米刀,刮得顧面桶遍體鱗傷。他們都有一種共同的特點:講鄉下阿公阿媽都聽得懂的語言。

民進黨政治明星的群眾魅力,來自於他們卓越的演說能力。在西方社會,任何人想在政壇出人頭地,演說是必須具備的能力。但是,演說能力不是天生的,通常是磨練出來的。當希特勒畫家當不成立志從政後,有一天去慕尼黑的一家啤酒館對一群工人演說,講得哩哩落落,沒人甩他,沮喪之至。他決心成為演說家,每天對著鏡子,揣摩肢體語言,下功夫苦練,逐漸領悟到演說的訣竅。出類拔萃的演說能力造就了一代梟雄的崛起。在《我的奮鬥》,希特勒談到演說技巧,諸如:言詞要簡明有力,舉例要淺顯易懂,讓那些知識最低的人也能領會,切忌使用抽象難懂的名詞,因為民眾只能接受簡單的概念。

雄辯最能展現政治家的風采

演說可以說是西方民主傳統的產物,古希臘人極重視公共演說,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斯(Pericles)在悼念伯羅奔尼撒戰爭陣亡戰士的葬禮發表演說,揭櫫民主的真諦。讀其演說辭,句句簡練,深富政治哲理,不愧是經典之作。

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 )說,若無語言,人類的思想就無法發出光芒。雄辯最能展現政治家的風采,而言詞簡潔乃雄辯之一大魅力(Brevity is a great charm of eloquence)。

美國歷史上,林肯不僅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同時也是雄辯家。身高二米,妻子瑪麗;陶德身材矮小,第一個孩子出生時,鄰居前來道賀,林肯卻告訴他們,說他會害怕,「孩子若一隻腳像瑪麗,另一隻腳像我,那該怎麼辦?」

林肯幽默,時常調侃自己是「世界上最醜的人」,熟讀伊索寓言,擅長以說小故事,輕易的反駁政敵的攻擊,化解人事紛爭。林肯洞察人性,「要測驗一個人的品行,就給他權力」。1863年他在蓋提斯堡發表演說,悼念在南北戰爭犧牲的將士,全文不到三百字,林肯政治信仰的深度以及駕馭文字的功力,顯現無遺。這場歷史性的演說留下了世人一再引用的名句: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美國近代史上,英俊瀟灑的甘迺迪被認為是最能鼓舞人心的美國總統,在大學時代,我常邊散步邊背誦他的演說辭,因為我覺得英文實在太棒了,語句簡潔流暢,字裡行間不時流露出他的睿智。面對蘇聯赤化世界的野心, 1961年甘迺迪在就職演說中,展現了美國的大國風範與捍衛自由世界的決心。
Let every nation know, whether it wishes us well or ill, that we shall pay any price, bear any burden, meet any hardship, support any friend, oppose any foe to assure the survival and the success of liberty.

甘迺迪演說充滿語言張力

把這段英文朗誦幾遍,你會發覺,用字簡明,句子對襯,一氣呵成,any出現了五次,韻律感十足,語言的張力發揮到極致。這麼棒的演說出自誰的手筆?是律師兼作家的泰德·索倫森(Ted Sorensen)。他是甘迺迪最親近的顧問,同時也是他的Speech Writer。但是索倫森在回憶錄卻透露,甘迺迪通常在演說前都會寫出草稿,因此,演說辭真正的作者(true author)是甘迺迪本人。這位發表談話提到ROC時總是改稱為Taiwan的總統,1963年11月22日遭到暗殺,索倫森痛不欲生,寫道,「在我內心深處,我一直沒有停止哭泣。」

論演說和言詞表達能力,蔡英文當然無法與林肯、甘迺迪相提並論,雖然她的語言,別具一格,但是口才不佳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讓我感到不解的是,一個當過教授、立法委員、黨主席,也當了總統,似乎沒學到演說技巧,到現在還被人嘲笑是「讀稿機」。任何政治人物歷經磨練,說話技巧會越趨成熟,演說更能讓人們耳目一新。然而,我們並沒有見到蔡英文有明顯的進步。儘管,她曾自詡她的執政團隊最會溝通,但自己的溝通能力卻大有問題。

蔡英文辯論能力也不行,2011年與馬英九在電視辯論ECFA,辯輸了。民進黨六月辦初選,理當由她與賴清德舉行辯論,而不是各說各話的政見發表會,這根本不是民主國家的常態。顯然她有自知之明,辯不過理念清晰、論述有條有理的賴清德。在那場政見會,蔡英文低頭看稿86次,賴清德看稿0次,兩人的表達能力,高下立判。政治人物能不看稿,胸有成竹,侃侃而談,充分展現自信,境界猶如鋼琴家不看樂譜即可彈蕭邦小夜曲,蔡英文並沒有提升到身為總統的高度與境界!

蔡英文缺乏群眾魅力,她的語言風格、表情是致命傷,文青式、抽象,中性,不清晰、不簡潔,毫無抑揚頓挫的聲調,嚴肅的表情,呆板的肢體動作。聽她演說,彷彿在聽蔡教授上課,聽她講話,好像在聽一個技術官僚說話。

態度造成不同的結果

有位統派學者曾談到蔡英文的應對方式,「說話多實問虛答,不停的彎彎繞,就是讓你不知其所云」。意即,不正面答覆,不置可否,顧左右而言他。民進黨通過總統初選辦法後,4月30日蔡英文被媒體問到,若初選不幸落敗,是否會支持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她卻這麼回答,「這時候不該問我這個問題,我當然會說我會贏啊!」

蔡英文這種態度,有失民主風度。邱吉爾說過,態度是會造成結果大不同的小事(Attitude is a little thing that makes a big difference.),政治人物應對的態度,看似小事,其實會讓人民產生很不同的觀感。要會說,更重要的是,要會聽!懂得低下頭傾聽德高望重老前輩的諫言和弱勢者的心聲,更能贏得民心。

學院派的蔡英文喜歡用課堂式的名詞,譬如她常用「選項option, alternative」這個詞。去年5/22吳敦義表示,國民黨主張「終極統一」,蔡英文予以駁斥,「幾天前我在媒體上看見在野黨主席對於終極統一的主張,主張統一是在野黨的自由,但統一不能是在壓力下的選擇,更不能是台灣年輕人對於未來的唯一選項。」典型的文青語言,讀起來像是Google英翻中的句子,攻擊力道弱,打不中要害。難道K黨有出賣台灣人自決權的自由?「統一」不是台灣年輕一代唯一的「選項」,換句話說,「統一」也是「選項」之一。她應該說,我們的年輕人都很聰明,不可能接受共產黨極權統治,自由民主的台灣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對於台派而言,制憲建國是終極政治信仰,對蔡英文只不過是個「選項」。施正鋒教授明言,蔡英文是「中華民國派」。今年4/19她在綠色和平電台接受專訪時,主持人鍾年晃說,韓國瑜曾表示,2020是捍衛中華民國的選舉,問她有何看法?蔡英文答道,「其實捍衛中華民國這件事,我們每天都在做。」藍民與韓粉有感謝她「每天都在捍衛中華民國」,會把票投給她嗎?

7月28日國民黨舉行全代會,韓光頭致詞時說,他要負起保衛中華民國的重大使命,他還抄襲甘迺迪的演說辭,「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什麼,而要問你為國家投出了怎樣的政治人物與政黨?」對此,蔡英文作出回應,最能守護「我們中華民國」台灣主權的人,就是蔡英文。試問,中華民國是哪一年取得台灣主權?不嚴厲批判韓光頭三月去香港見中聯辦,「私通中國」、「接受一國兩制」的賣台行為,卻大談守護「中華民國」。韓,草包一個,國民黨,投共的政黨,投韓等於投共產黨!蔡英文只會接球,卻不知道怎麼殺球!

施教授稱蔡英文是「國語人」,缺乏本土的共同經驗,對有草莽之風的民進黨,忐忑不安。受國民黨歧視本土語言教育的蔡英文,台語講不輪轉,或許她認為那不是台北精英階層該講的語言。其實台語是表達方式相當豐富、韻味十足,充滿喜感的語言,看看豬哥亮的歌廳秀,聽聽江蕙的歌,就能體會到台語的優點!使用「國語」當然無法拉近與中南部民眾的距離,要「凍蒜」就多講台語!

周玉蔻的《雙英解密》對蔡英文有較多的描述,公主型的富家女,嬌羞膽小,冷漠機靈有點像張愛玲,是她初次的印象。蔡英文出身背景與思維模式比較像藍營人士,講話和態度常保持「模糊」的特色,這是她的優點,也是缺點,而她的政治魅力則來自於神祕感。物換星移,她已經不是當年的陸委會主委,不能再含糊其詞。

2011年《新新聞》在一篇〈走進蔡英文的迷宮〉專文,介紹了這樣一位在父母寵愛中長大的政壇新星,有個性,但也有任性的一面。蔡英文習慣沉浸在自我世界享受愉悅而閒適的生活,對民間疾苦,無法感同身受,不喜歡壓力與被束縛,遇有壓力,不是找機會逃避,就是依賴外力幫助。這是以前記者個人眼中的蔡英文,八年來的歷練,難道性格都沒有變得比較成熟嗎?

去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身為黨主席的蔡英文在〈給黨員的一封信〉一再強調「我要負全責」,但是,卻把敗選的原因,歸咎於她的執政團隊推動改革、追求進步價值時,民眾跟不上。在經濟轉型時,弱勢者跟不上轉型的速度,人民對施政無感是「因為跟社會的溝通不足,讓社會團體的期待跟政府施政產生落差。」

蔡英文常常談到「台灣價值」,卻鮮少稱台灣為國家。作為「這個國家」的主要溝通者,蔡英文坦承,她的政府是溝通不良的政府,「我們常用專業語言解釋國家政策,以至於沒有跟人民溝通的效果」。沒錯,學究型的官僚普遍缺乏將複雜的專業知識轉換成通俗語言的能力,而蔡英文自己也患有這種毛病,常使用經貿領域的「專業語言」來跟社會大眾溝通,中低學歷的庶民聽不懂她在講什麼碗糕。

信中,蔡英文多次使用「我」,「我說過,最該改變的人是我。」後來她又表示,「敗選責任一切由我來承擔,我會做一個很不一樣的總統。」顯示她是一個相當「自我中心」的人,她是劇場無可取代的主角。在接受鍾年晃訪問,蔡總統談及2020年總統須具備的條件時說,「當然要像我一樣,或者就是我啦!」

賴清德3月18日以悲壯的心情登記參選後三天,蔡英文也前往民進黨中央黨部登記,蔡總統提出擔任總統要有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的答案,就是蔡英文」。

登記前,蔡英文在臉書發表一篇千字文,「我」總共出現了20次,過度推銷自己。要講承擔我比任何人都懂,為台灣好不計毀譽我都做, 這才是此刻台灣最需要的總統!最後以「我蔡英文」作結尾:我要告訴所有支持者,蔡英文一直都是團結民進黨的人,蔡英文從來都不怕挑戰。不管是2008年民進黨重建的挑戰,和國民黨競爭的挑戰,甚至是中國文攻武嚇的挑戰,我都沒有退卻過。這就是大家認識的蔡英文。

註:台灣人公共事務會是美國非營利機構.專為台灣的民主和自由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