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粵劇社】
粵語梵劇

(續上期)
粵劇《瓔珞傳》是中國戲曲史上第一個由印度梵劇改編的戲劇,由國內一流創作團隊歷時一年半合力打造而成。作為中國粵劇和印度梵劇兩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結合,該劇在保留粵劇特色的基礎上,結合印度歌舞元素,進行了突破性的實踐。印度駐廣東領事館總領事高志遠到場觀看了演出,並表示該劇的改編是一次非常了不起和具有歷史意義的嘗試。
《瓔珞傳》是約1400年前印度的君主戒日王創作的作品。戒日王是印度歷史上著名的君主,也是一位出色的劇作家。《瓔珞傳》是他的代表作品,在印度梵劇歷史上享有很高的稱譽。由南寧市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打造的《瓔珞傳》在保留了古典梵劇故事原型的基礎上進行再次創編,加入南派粵劇固有的特色,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產生了奇妙的藝術效果。《瓔珞傳》令人耳目一新。
由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體旅遊局主辦,深圳戲院承辦的「粵劇在週末」大舞臺精彩紛呈,好戲連台。此次為期四天的演出除了有充滿異域風情又不失傳統文化特色的《瓔珞傳》之外,中國四大古典戲劇之一《牡丹亭》,由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樑素梅領銜主演的原創劇目《皎皎明月金鎖情》等劇讓粵劇迷們領略別樣的南派粵劇風采。
《瓔珞傳》講述的是獅子國的美麗公主瓔珞漂洋過海,遠嫁犢子國優填王,不幸途中坐船失事,被救起後在犢子國的後宮中隱姓埋名,成為皇后的侍女。一個偶然的機會,瓔珞與優填王相遇,二人一見鍾情,卻不為大皇后所容。宮中一場大火,瓔珞拼死救出皇后,真相大白,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一愛情故事來自印度劇作家戒日王的劇作,是古印度梵劇成熟時期宮廷喜劇的巔峰之作。梵劇是產生於約西元前2世紀古印度的一種戲劇形式,至今在印度南部還遺留著,目前和粵劇一樣,被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瓔珞傳》在保留原作情節的基礎上,運用風趣幽默的唱詞和對白,充滿了粵劇戲謔歡快的地方色彩。在創作陣容上,該劇由中國戲曲學院的喬慧斌、河南省豫劇院的王香雲、廣西新銳導演郝芸三人擔任導演;由南派粵劇優秀青年演員黃俊成、馬英、劉希瑛等人擔任主要演員;更驚艷的是,全程浪漫唯美的印度舞蹈由中國的印度舞大師金珊珊擔綱。曼妙動人的印度歌舞,舞臺上的異域風情撲面而來;圓潤細膩的粵劇唱腔,緩緩講述著瓔珞公主與優填王的曲折愛情。
《瓔珞傳》的開場便是一段歡樂的印度歌舞,配合精緻的舞美、道具以及華麗的印度傳統服裝,現場洋溢著濃濃的異國風情。這是粵劇嗎?也許這是不少觀眾心中的疑問。隨著演員用字正腔圓的粵劇唱段推進故事情節的流動,觀眾漸漸發現,《瓔珞傳》是用粵劇視角來講述一個古老的印度故事,印度風情只是「外衣」,粵劇仍是「內核」。
據瞭解,《瓔珞傳》創作於西元7世紀,是古印度梵劇成熟時期宮廷喜劇的巔峰之作。粵劇《瓔珞傳》主創在移植該劇時,做了許多當地語系化嘗試,比如在台詞上就引用了「戀愛雖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珍珠都沒有那麼真」等中國觀眾熟悉的流行用語,既接地氣,又符合原版宮廷喜劇的特點,現場笑聲不斷。
《瓔珞傳》藝術總監、編劇毛小雨介紹,將梵劇搬上戲曲舞臺是中國大陸戲曲界的首次嘗試,《瓔珞傳》在保留古典梵劇故事原型的基礎上進行再次創編,加入南派粵劇固有的特色。在表演方面,充分發揮粵劇生旦擅長演繹愛情故事的特點,同時結合印度歌舞元素,為粵劇的創新進行了突破性的實踐。
中國與印度是東方世界的兩大文明古國,且互為鄰邦,兩國之間的相互交流自東漢始從未間斷。因戒日王與西行求法的玄奘結識,正式開啓了中印兩國的官方往來,自此,兩國的藝術交流也更加頻繁起來, 19世紀末在敦煌千佛洞中發現大量的唐代變文抄本就是有力的見證。如今,舞臺上的梵語戲劇早已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但從印度先賢遺留下的《舞論》等印度古代戲劇學著作中,不難看出其與相對晚出的中國戲曲之間的異曲同工之處:同樣是喜劇化、程式化、唱唸皆備、文武相濟的歌舞表演。作為東方戲劇的濫觴,梵劇隊中國戲曲的影響不言自喻。因此,中國戲曲對印度梵劇的改編移植可以説是順理成章。但是誰曾想到,這一刻來得太過漫長。
有著濃厚民族特色粵劇《瓔珞傳》是以中國戲曲嫁接印度梵劇的劇目。粵劇從上世紀30年代就以開放包容之姿開始了對國外劇目、小説、影片的移植,如根據《一千零一夜》的月宮寶盒改編為粵劇電影《賊王子》 ,根據莎士比亞的《馴悍記》改編的《刁蠻宮主憨駙馬》 ,根據美國電影《郡主與侍者》改編的《白金龍》等,而《瓔珞傳》則是粵劇通過對藝術貫通性的把握,大膽採用了粵劇傳統與印度藝術表達的“時尚”搭配,成為當下中國戲曲主動變革創新的開創性代表。
《瓔珞傳》的劇本自2014年被譯為中文,通過編劇、導演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不斷修改、完善,終於以明艷動人的面貌出現在觀衆面前。被印度傳統的音樂、服飾、舞蹈所包裹的中國傳統粵劇,散發出了濃鬱的異國風情,但並沒有淹沒其中,失去對自身戲劇本質的把握。
對於舞美,《瓔珞傳》另辟蹊徑,在劇中穿插設計了多段極富情致的印度歌舞,其中有集會慶典時的多人群舞,在印度古典音樂中,演員們身著色彩繽紛、鮮豔明亮的沙麗,腳腕繫上小銅鈴,隨著節奏歡快起舞,動作整齊而富有韻味;也有優填王和瓔珞幽會時的雙人舞,兩人的舞蹈身段高貴典雅,相互配合而不失默契,一幅幅情侶間追逐嬉戲、喁喁細語的畫面呈現在觀衆面前。印度藝術元素收放自如的點綴成為該劇的一大亮點。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