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龍哥部落格】
毫芒雕刻家陳逢顯設計磚雕美化社區

陳龍禧

歲次己亥豬年春節已經來臨。臺灣兼具「毫芒雕刻家」、「磚雕藝術家」頭銜的陳逢顯,根據「安徒生童話」故事《三隻小豬》刻了三隻超微小豬;為了美化家鄉,設計磚雕配合社區,創造出不少磚雕牆,成為新店下城社區的亮點。
《三隻小豬》故事說三隻小豬長大了,豬媽媽為了要訓練牠們能獨立,要牠們靠自己的力量獨自生活。豬大哥因貪玩,只隨便蓋了一間茅草屋;豬二哥也不怎麼用心,蓋了一間木頭屋;只有豬小弟慢工出細活,認真的蓋了一間磚頭屋。就在大野狼出現的那一刻,只有豬小弟的房子能抵擋住大野狼的摧殘,並保住三兄弟的性命。
陳逢顯表示,《三隻小豬》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持有認真的態度,不可以偷懶,要腳踏實地的去完成,「要怎麼收穫,先要怎麼栽」,只要努力付出,必定有所收穫。故事裡的三隻豬兄弟,也發揮了友愛的情誼,並運用智慧,冷靜的解除危機。所以,遇到事情時,我們也應該臨危不亂,保持鎮定,仔細思考可行的方法,最後一定可以解決問題的。
因為多件毫芒雕刻作品揚名國內外,12年前陳逢顯決定依照農民曆生肖,每年都刻一件迎春系列作品,照當年生肖動物,今年己亥豬年所刻三隻超微小豬完成後,一系列12生肖就圓滿完成,各種模樣可愛的生肖動物,在放大鏡下看到都很可愛,也吸引臺灣及其他各國媒體爭相報導,春節有機會去「陳逢顯毫芒雕刻博物館」,即可欣賞到三隻世界最小豬,只有0.1公分的微雕作品。
陳逢顯因為喜歡挑戰世界紀錄、挑戰極限,信手拈來,都是創作素材,不但能在細細的牙線上寫詩,甚至連薄薄的蛋膜、蒼蠅的翅膀或是一粒芝麻、一粒細沙上,都可以寫字題詩。因為每件作品都極細小、精緻,欣賞他的各項細小創作藝術,無不瞠目咋舌、嘆為觀止。最難能可貴的是陳逢顯的作品都有世界紀錄證明,讓人喜愛、珍藏永遠!
毫芒雕刻的魅力,就在於能在分毫之間創造出大千世界,輕巧精細,玲瓏剔透。「陳逢顯毫芒雕刻博物館」雖然不大,却陳列有他精心創作的多件作品,件件都要透過放大鏡才能窺見精髓。作品《唐詩三百首》是長寛各只有0.8釐米的微小書,共三十八頁,七十六面,每面書刻四首唐詩,全書重只有0.35公克,是世界上最小本的書。
陳逢顯居住的新店「下城社區發展協會」,為了讓社區充滿藝術氣息,連續幾年邀請他指導居民,一同創作屬於社區的磚雕作品。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表示,陳逢顯很愛護社區居民,是報章雜誌爭相報導的出名藝術家,於是協會邀請他指導大家磚雕,居民也非常積極地參與。
下城社區發展協會會長賴素珍開心表示,向居民借用了多面牆壁作為放置作品的地方,形成一道道的「藝術牆」,大家茶餘飯後閒聊時,看見自己的作品,不僅多了話題,也增添一份認同感。藉由磚雕作品,下城社區不再只是一個水泥社區,居民的認同感也與日俱增。
陳逢顯說,磚雕雖然不起眼,卻能以低廉成本營造地方之美。他指出,磚雕正逐漸式微,藉由在各個社區、學校及公共空間進行教學的同時,也能夠讓這門藝術繼續流傳下去。看小雞在大樹底下嬉戲覓食的磚雕,畫面相當的溫馨和樂!這面由紅磚所砌成的磚雕牆,讓不少社區長輩都感到相當親切,仿佛回到過去兒少時期的生活景象!這是下城社區的巷弄,從幾年前,下城里辦公處與社區發展協會、還有藝術家陳逢顯,積極推動磚雕藝術社區,新增四面磚雕牆的成績。
除了大樹、小雞,這次陳逢顯也將新店過去的特產香魚、以及經常在社區樹梢築巢的藍鵲,都轉換成磚雕牆圖像,穿梭在下城社區巷弄間,不時能夠感受到濃濃的在地特色與人文風情。下城里里長表示,臺灣很多街道巷弄都流行3D彩繪牆,自己原本也想效法,不過因為里內就有一位揚名國際的磚雕大師,於是決定要發展出屬於下城社區的風格與文化。在居民齊心協力下,如今一面面的磚雕牆重新為老舊社區注入新活力。
有別於巷外的高樓大廈,在陳逢顯引導下走進下城里寧靜的巷弄內,可看到臺灣早期三合院,阿公、阿嬤們坐在樹下閒話家常,這裡保留著鄉村風情,特別的是不少牆面上,都貼著居民合力製作的磚雕藝術,生動的排列成香魚、藍鵲等圖案,除凸顯在地特色,更是遊客拍照景點。
下城里推動磚雕藝術牆多年,市長侯友宜曾為新增的四面新牆舉辦揭幕儀式,居民們紛指認自製的磚雕,不少祖孫三代都參與製作,牆面宛如在地家族的成長史, 許多老一輩先走了,但仍留名於此,不時有後代回來,尋到作品後深受感動。現在下城社區除了社區入口處,另外包括安康路一段207巷、247巷、263巷與281巷都可以瞧見磚雕牆蹤跡,幾條巷道都成為大家拍照打卡的熱點。
「毫芒雕刻家」陳逢顯表示,他與里長及社區發展協會合作,義務為居民傳授磚雕技巧,共召集四百人合製大樹、小雞、香魚、藍鵲等四面不同主題的藝術牆,除凸顯新店生態特色,也傳遞保育觀念。他說,里民最老九十二歲,最小僅三個月大,常聚在一起玩磚雕,不僅美化巷弄,也讓長者有精神寄託,凝聚居民的向心力。陳逢顯說,這些磚雕經過高溫燒製,不怕風吹雨打,可保留數十年不變質,除能保存居民的生活記憶,也盼藉此傳承台灣傳統磚雕技藝。
陳逢顯表示,他浸研磚雕技藝多年,發現磚雕作品可做為建築物的裝飾,為承傳磚雕文化,多年來在各級學校及地方社區,極力推廣。陳逢顯也在安坑國小喚醒社區重視傳統藝術,與他一起推廣磚雕文化,著實發展執行,培育藝術傳承的種子,也讓古老的藝術重生。希望打造安坑國小成為有文化底蘊的品牌學校,發展多元藝術人文,希望在地的磚雕文化可以在校園扎根。
陳逢顯表示,磚雕是一門很容易上手的藝術,具台灣文化代表性,這項獨特藝術逐漸被淡忘,如果透過學校承傳,期待磚雕藝術再度發光發熱。安坑國小每週三,開設磚雕教學社團課程,由陳逢顯毫芒雕刻博物館提供師資與教材。另外,也持續到年底舉辦「千人磚雕」學校師生及新店區親子、民眾磚雕體驗。
新店區長也認同文化深耕的重要性,全力支持校園磚雕薪傳播種、主辦新店千人磚雕大型親子活動,美化碧潭、強化觀光,創造碧潭新的風貌,也美化周邊的社區,呈現不同的新風貌。透過體驗與實作,希望美化碧潭、學校牆面、社區巷弄牆面,成為磚雕藝術牆,讓社區認同並參與磚雕藝術;就連國道3號安坑交流道的安平涵洞內,陳逢顯也以突顯自然生態,結合地方人文特色下,將磚雕砌成五幅包括台大荷葉池、牛伯伯蝴蝶園圖畫、八幅字的裝置藝術作品,填滿涵洞兩側92公尺的景觀牆,希望將該處打造成亮點,讓全世界看到磚雕藝術的美。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