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Stop Smoking

【文友社】
「小氣財神」的聖誕忠告

傅士玲

每到聖誕節,電視台總要重播各種經典應景影片,英國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作品「小氣財神」(A Christmas Carol)就是其一。這部作品問世於1843年12月19日,描述吝嗇商人在聖誕夜經歷的靈異救贖故事。
狄更斯是想藉著這個聖誕節鬼故事,宣揚基督教內涵中博愛慈善的美好精神,畢竟,在紀念耶穌誕辰的日子,理所當然要感懷耶穌捨己為人的慈善胸懷。然而,這個故事卻也讓人遺憾,176年前的慈善精神已式微,在物慾橫流、貧富兩極的今日慶祝聖誕,那美好的社會溫情已然消逝,這近兩世紀的缺口,何時才能補平?
狄更斯筆下的守財奴認為,每逢聖誕大家紛紛解囊捐助社會救濟,根本是巧立名目詐騙錢財。守財奴以苛扣斂財為職志,也過著異常刻薄自己的物質生活,對親情人情均冷漠至極。夜裡,守財奴遇到一個鬼魂,是他以前的合夥人。合夥人身纏沈重鎖鍊,上面俱是帳簿、房地契、鑰匙、錢箱、錢袋……。合夥人說,因為他在世時錯解生命的意義,死後被罰枷刑,永不得休息;生前珍重的財富變成他最痛苦的負荷。受盡驚嚇的守財奴以為是幻覺,但合夥人告訴他,自己是來報訊的,「你將會遇到三個精靈。」
第一個精靈是來提醒守財奴遺忘的恩情與領受過的溫暖人情味。第二個精靈帶他去看親戚與需要救助的弱小。第三個精靈是「未來精靈」,讓守財奴看到他將孤伶伶死去,沒有人流半滴淚惋惜、懷念他。一如所有童話,守財奴有效地受到感召,反省了自己的錯誤,也及時改正獲得救贖。
狄更斯創作該故事時正被債務纏身窮困潦倒。文豪或許想以這樣的故事安慰自己「貧賤不能移」,因為聖經曾說,富人要進天堂,比駱駝要穿過針眼還難;安於貧窮若是通往天堂必經之途,那麼「貧賤不能移」才更具鼓舞。
1830至1840年代的英國普遍貧窮,那是所謂工業革命前期。狄更斯自幼經歷困苦生活,使他日後十分同情社會底層的人,一生不斷以文學宣揚博愛。在他看來,也許真正能解決貧富差距問題的,唯有社會發揮同胞愛,富者不藏富自私,也不以斂財為樂,社會公義才得以實現。
1769年隨著蒸氣機的改良,工業革命開始如火延燒整個歐洲,19世紀這把熊熊烈火燒到了北美洲。當年,許多人樂見機器革命,認為機器將帶來更多就業機會,孰料結果卻相反。機器搶走了許多人的工作機會,而機器的高效能產出過剩商品,為了給商品找出路,英國這樣的工業大國開始挾著帝國主義向全球推銷產品,也因為對茶葉與絲的需求,中國成了英國熱衷的商業夥伴。然而,物產豐饒的中國不需要英國機器大量生產的毛織品,以致於除了中國人酷愛的白銀,英國只得大力交易鴉片。
商業世界追求的是不斷上修的銷售與業績,不是人們對商品的需求。電腦問世後造就20世紀後期的科技革命,電腦取代傳統人力,科技日新月異帶動人們的物慾,手機、筆電、愛瘋、愛趴,一代換過一代,商場充斥超載的產品,慾望不斷被刺激與開發。富人,坐擁金山;窮人,有時候也可能是錯覺,不是因為存活無以為繼,而是消費力太低。
在瘋狂收送禮物、以交換禮物象徵溫情的聖誕節,細細品味文豪的作品,其中真諦竟有另一番滋味。「小氣財神」的故事在媒體、在人類社會裡會不斷搬演,但容易遺忘教訓的人性,何時才能完全醒覺?
(原刊於2014年12月22日世界日報,2018年12月11日修訂。圖片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
傅士玲簡介
筆名榖雨、王約,生長於臺灣。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語文所、喬治梅森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畢業,曾任職漢聲雜誌、商業週刊出版公司、壹週刊。譯有《重回馬可孛羅的世界》(馬可孛羅,2018-11-03)、《偷書賊》(馬可孛羅,2018-03-15)、《紙的世界史》(馬可孛羅,2018-01-06)等,著有《蔣公獅子頭》等。曾任北美作協華府分會會長。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