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Stop Smoking

【粵劇社】
紅船重返盛況拾錦2

甘子

(續上期)

當粵劇戲中戲的那一齣《月圓花好》在紅船正式上演時,船體兩邊的窗簾已經緩緩升起,觀衆才發現船不知何時已在江心。原來,在表演開始的時候,紅船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離岸,遊客既可以欣賞大戲也可以欣賞珠江兩岸璀璨的夜景。
《船說》已經在珠江紅船上接待觀衆10萬多人。最高峰時,一天演三場。珠江紅船及《船說》獲得了廣東省「最受歡迎的水上旅游劇場」和「2016年度演出榜最佳項目」兩項大獎。《船說》享譽粵港澳,現在擁有全新的碼頭功能配套、非遺產品展示及餐飲等文化旅遊元素,打造旅遊文化新景點,成為「廣州粵劇一日遊」產品。
粵劇歷史悠久,在廣州文化中有着相當重要的地位,但隨着社會生活發展,粵劇在市民中的地位逐漸被邊緣化,粵劇的生存和發展面臨困境。古老的粵劇,如何融入現代生活?粵劇要融入年輕人生活其實沒那麽容易。雖然廣州在繼承、創新、發展粵劇方面作了不少努力,然而在信息娛樂如此多元和發達的今天,粵劇這種古老而傳統的藝術,如何作為一「活態的藝術」,融入更多的城市市民、尤其是融入時尚年輕人的日常生活中去真的是很不容易。政府對粵劇發展投下巨資,觀衆仍然是白髮蒼蒼的老人。不過,在珠三角廣大的粵語地區,粵劇仍然是最愜意的精神享受;在港澳同胞和海外華僑的心目中,粵劇仍然是最眷戀的思鄉曲。
粵劇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粵劇的保護和傳承勢必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及社會各界的更多關注,這本來是好事;但另一方面,僅僅一個稱號,也很難說是靈丹妙藥。我們要讓更多人了解粵劇纔是最理想的一個做法。那麽該如何做呢?
很多人認為《船說》項目承擔着振興粵劇的使命。但該主辦單位認為小小紅船承擔不了這麽重大的責任。振興粵劇是一項大的工程,政協提案包含五大工程十項具體工作,《船說》只是其中做成的很小的一件事,原意只是想通過人們樂於接受的方式,讓人們在遊玩過程中,輕鬆愉快地了解紅船時代的粵劇和粵劇人對粵劇的那份痴情和鍾愛,也就是想為粵劇做個「廣告」,想讓那些不了解不喜歡粵劇的年輕人和外地遊客,了解粵劇,走近粵劇,借此推廣傳播嶺南文化和粵劇文化。目前看來做得很成功,這份成功是整個團隊的心血結晶,為打造一個獨一無二的水上旅遊劇場,團隊耗時半年進行創意策劃,絞盡腦汁如何吸引遊客,如何讓觀衆開心玩。
粵劇觀衆出現老齡化趨勢是問題之一,但我們欣喜地看到不少年輕人、外地人、甚至外國人看了《船說》都說裏面粵劇太短了沒有看够。 執行單位說當時他們目的想在外地遊客和年輕人心裏播下粵劇的「種子」。通過這個項目,希望能引起大家對粵劇、對本土傳統文化的關注和思考,讓更多年輕人接觸粵劇,一起「撑」我們的嶺南文化和粵劇文化。觀衆覺得太短了沒看够,這就達到目的了:與其說讓人坐不住,不如讓人意猶未盡。那些真正喜歡粵劇的人,就到專業劇場去看粵劇大戲吧。
藝術要與時俱進、與時代脉搏共鳴,《船說》確實令我們看到粵劇的希望。但是,《船說》本身不是粵劇,它只是一個旅遊劇,作為旅遊劇目,《船說》的創新主要在於對戲劇空間和表演方式的革命。在極其創新的外表包裝下,其故事內容和戲中戲裏的粵劇展示是非常傳統甚至幾乎是老套的。主辦單位刻意保留了這一份傳統,希望遊客欣賞到的是傳統粵劇經典的曲牌唱腔和藝術表演。
要想粵劇傳下去,就要從小培養。戲劇的生命力在市場,只有在市場中立住腳才不會被淘汰。《船說》就是一次市場化的探索和嘗試。但凡嘗試,總會有成功有失敗,而《船說》得到了許多人的喜歡。熱愛粵劇的老華僑們非常支持主辦單位這種嘗試,主動提出願意當紅船的義工,並且免費當英文翻譯。現在紅船上的英文字幕,就是他們的功勞。最喜歡看《船說》的觀衆,一是外國遊客,二是小孩。很多孩子看了一次還要爸媽帶來看第二次。
粵劇是要不斷推陳出新,我們要清楚知道觀衆回到粵劇劇場需要什麽。粵劇一直有它固定的觀衆群,雖然在城市主要是老年人,在鄉下還是有大批的粵劇戲迷。如何讓城市的年輕人重回粵劇劇場,從小培養粵劇愛好者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一個可喜的消息是,由於孩子們對《船說》的喜愛,已經激發一群志同道合的企業家慷慨解囊成立了「船說少兒文化基金會」,免費資助廣州的小學生週末登紅船看《船說》,並且在船上學穿戲服學演粵劇。首輪少兒專場在天河區的啓動,已經惠及3000多名少兒和家長,反應熱烈。
「紅船」,現在是指粵劇戲班所乘坐的船。18至19世紀,粵劇戲班在兩廣河道間演出需要使用船隻,據說伶人在船隻加上帆,在船身繪畫龍鱗菊花圖案,船頭髹成紅色,因而稱為紅船。紅船主要用於運載戲班成員和戲箱,兼為戲班成員食宿之所,此類戲班皆稱為紅船戲班。紅船於清中葉集中在現在佛山瓊花會館附近大基尾水埗頭邊的「瓊花水埗」。紅船船艙臥鋪分配及工人職責皆有規定,成為日後戲班的基礎。
1854年(咸豐四年),瓊花會館粵劇藝人李文茂等組織三合會、響應太平天國起義,在佛山經堂古寺起義,清政府為此燒毀瓊花會館,解散藝人,禁演粵劇10多年,紅船從此絕跡。
現在粵劇人把紅船傳說變成了「船說」,在風光旖旎的珠江夜航線上,每晚上演着百年前粵劇子弟的愛恨悲歡,講述着關於南國瑰寶——粵劇。紅船承載嶺南百年妙韻,而「船說」也將一直傳說下去………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