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文友社】
同島一命

認識張輝誠是二○○八年二月中旬的事情,台北國際書展期間。龔鵬程教授請我到一家菜色極為特別的餐館吃午飯,同席還有兩位年輕的朋友,一位開朗愛說笑,一位表情祥和,多聽少說。這位相當安靜的年輕朋友便是張輝誠,這一天,他送給我他在印刻出版的新書《相忘於江湖》。回到旅館便認真讀起來,對這位謙謙君子及其書寫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之後,每次回台北我都會注意輝誠的出版,陸續買了他許多的作品,每一部都讓我看到他更豐富更深邃的情感世界,非常慶幸有緣認識這位作者,有緣閱讀他的作品。
然而,第一次的被某位作者的文字吸引,那樣的閱讀經驗很難忘卻,尤其是這位作者在一開篇就讓我們強烈感覺到傷逝的悲懷,於是,常常回頭再三細讀。當文友向我詢問輝誠的作品時,馬上從記憶中直跳出來的仍然是這一部。
當數位化時代來臨之際,輝誠記下的是一位「終生與石為伍」的篆刻大師如何目盲心明,體會出石頭的喜怒哀樂、滄桑變化,而刻出石頭的真性情。如同魯班再世的阿匠師非常期待自己的手藝能夠傳下去,卻沒能夠如願,阿匠師的無奈給了少年輝誠以啟迪,讓他了解到正如聖賢所言,「永恆」的事物並不存在,變動流離才是常態,因之生出無限的痛惜。當他自己成為國文教師的時候,一個「匠」字也要講解再三,希望著年輕學子了解「技藝」之可貴。
不僅如此,輝誠極為在意人們內心的感受,一位長輩受盡命運的捉弄,更因為政治的因素而繫獄多年,脾氣性格大異於常人,但他卻是輝誠吟詩的啟蒙者。這位長者的吟嘯所傾吐的甚至不只是濃濃的哀傷。從輝誠的記敘,我們可以讀出作者對這位長者的理解遠勝
於一般的同情。另外一個例子便是對身殘心不殘的鐘錶匠的理解。時間究竟是怎樣一種質素,人有沒有必要緊跟著時間的腳步亦步亦趨?從小罹患小兒麻痺的鐘錶匠被困在一個空間裡動彈不得,他卻對時間有著最貼近的觀察,而且,正是他在修理眾人的鐘錶,幫助人們跟上時間的腳步。輝誠從送錶去修到鐘錶匠去世之後不再修錶,感悟到「以無心之心順應一切變化」,順其自然;以此來理解時間同空間的奧意。輝誠更深切地感覺到,將時間握在手中的鐘錶匠是真的能夠瞭解這層道理的人。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輝誠熟讀聖賢書,怎樣地增進了他與他人心靈的真正溝通。
待讀到〈回憶郭子究〉這一篇,我們才驚覺,輝誠為文的用意有多麼深遠,而人若是要想保存生命中的一點點希望,又是多麼不尋常的一件事情。郭子究先生是作曲家,他作的曲子陪伴著輝誠這一代人的年少歲月。無巧不成書,郭子究先生紀念館開館這一天,作者同友人正好路過,便走了進去,於是,由歌曲而引發一段甜美、驚悚、悲傷的回憶。讓我們看到八十年代的台灣校園,聽到少年們的歌聲,看到少年們的友情以及「幼稚而懵懂的戀情」,以及可愛女孩因病早逝帶來的傷痛。終於,我們明白了輝誠的回憶,遠遠不止作曲家郭子究先生,而是在內心深處最柔軟的所在,那一份珍貴的記憶。
〈喪亂帖〉更為驚心,所敘乃是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發生的台灣集集大地震。這次矩陣級達到7.6~7.7之強震造成兩千四百一十五人死亡、二十九人失蹤、一萬一千三百零五人受傷、十萬五千所房屋倒塌與半倒塌的巨大災變。輝誠以詩人之名來書寫這場災變,全篇分為十九個章節,集中在南投縣埔里,一個青山綠水的美麗所在。我們看到了埔里,看到詩人同友人對埔里的眷戀、欣賞。我也曾到過地震前的埔里,到過書畫大家江兆申先生的居所,看到過埔里秀麗的山川景物,了解輝誠將埔里形容成「畫裡」的一切緣由。地震發生,詩人來到斷裂的埔里同阿兵哥一道全力以赴用雙手參加救援的行動,更多的時候,是在搬運已經乾了的屍塊,內心被生與死的瞬間交替所震撼,「恐懼消滅而敬畏漸增」。詩人回到台北,親眼看到來自四面八方的馳援抵達,深切感受著自己在金門當兵時一位長官常常說到的那一句話,「同島一命」。這樣的一句話,在十六年之後重讀,賦予讀者更多的思考。這樣的一座英雄的島嶼、這樣的堅定如磐石的民眾若是都能夠認清「同島一命」的真理,而團結一心,那是任何災變都不能摧毀的,也是任何威脅利誘都不能摧毀的。
輝誠是一位老師,對學生有著與一般老師不太相同的深情。他真正地愛護著學生。當他的一位學生罹患癌症,懷著「我一定會好起來的啊」的熱切想望而終於不敵病魔;當他的一位學生高高興興奔赴國外念書不久,車禍喪生;輝誠有這樣的話當堂對學生們宣講,「沒有老師參加學生告別式的道理,你們都得給我好好健康活著……。聽到了沒!沒道理老師要參加學生的告別式的!記清楚了沒!沒道理的……」終於語不成聲,他想到了孔子這位老師失去了好學生顏回的哀傷,想到自己這個老師面對的卻是二十郎當歲的學生們青春早逝,這是連孔子也沒有遇到過的悲傷啊,椎心泣血遂成〈今也則亡〉篇。
然則,對於生命,對於自然的熱愛、欣賞是人格養成的重點。於是,野櫻盛開的時候,輝誠沒有把學生留在課室裡昏昏欲睡而是把他們帶到操場上賞櫻。賞櫻需要方法,更需要與自然對話的能力。〈格野櫻〉的課程結束,輝誠自己並沒有下課,樂觀地期許野櫻為學生帶來的啟迪。希望學生能夠藉此尋找到一把「通透天地之心的鑰匙,理解自己原是自然的一分子」,甚至更進一步,領悟「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的境界。
輝誠以其淡定、曠達帶領著年輕的學子成長為內心強大的一代人。我們祝福他。
----------------------------------------
《相忘於江湖》/作者:張輝誠 /
出版者:台北印刻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