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Stop Smoking

【粵劇社】
「四大名旦」背後偉大的男人

甘子

一 梅蘭芳與齊如山
1927 年,北京報界舉辦京劇旦行評選,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被評為「四大名旦」。其表現爐火純青,登峰造極,其形態姚黄魏紫( 故事出處在本欄介紹過),各具特色。有意思的是「四大名旦」身後,都有着自己的文人圈子,這些文人與幾位名旦形成了一種新型的亦師亦友關係:齊如山之於梅蘭芳,羅癭(音影)公之於程硯秋,陳墨香之於荀慧生,金菊隱之於尚小雲皆然。名票蘇少卿便說過:「觀四子師友之多少,亦斷其事功矣。」
梅蘭芳出生於京劇世家,10 嵗登台演出,工花旦。1911 年北京各界舉行京劇名角評選,張貼菊榜,梅蘭芳名列探花。1913年首赴上海作藝,並在丹桂第一台演出,遂風靡江南。
他吸收了文明戲、新式舞台、燈光、化裝、服裝設計等改良成份,博采眾家之長,創造出了醇厚流麗、紛華鋪奢的唱腔,梅派始成。
1913 年齊如山在看過梅蘭芳演出的 《汾河灣》後,寫長信予梅蘭芳,闡明見解,申說理由。旬日後,梅蘭芳又演《汾河灣》,齊再去觀看,梅已全然按照齊的設想作了加工修改,且博得聲聲喝彩。散戲後,飾演薛仁貴的譚鑫培對人說,他很納悶,自己並沒有耍腔何來衆多喝彩聲,留神一看,原來梅蘭芳在做戲。齊如山看了此次演出,十分激動,想不到這位風頭正健的名旦,竟能如此虚懷若谷,從善如流,這樣的青年將來必成大器,堪當重任。
此後,齊如山對梅蘭芳更加關切,兩年之内每看梅戲一場,必寫一信予梅。而齊如山怎麽說,梅蘭芳便怎麽改,不知不覺間居然信已寫出百餘封。1914 年春,齊如山自覺有關戲中的事情,僅靠筆記已無法表述,於是方至梅府拜訪,從此兩人結為至交。
齊如山童年時即有看戲習慣,後畢業於同文館,曾兩赴歐洲,著有《說戲》一書。待看了梅的演出,見其嗓音圓潤而身段優美,扮相俊秀而擅長做戲,既有天賦,也可發揮,於是驚為天才,始有投書問路的傳奇。
二人合作的處女作為《牢獄鴛鴦》,由齊如山執筆,演出後,大為轟動。齊如山又從古畫中為梅設計了古裝扮相,並把古代各式舞姿,安插於戲段中。首先是《嫦娥奔月》,繼之有《紅線盗盒》《天女散花》《廉錦楓》等等。
二 程硯秋和羅癭公
程硯秋幼時家境貧寒,生活窘迫,六嵗時便被賣身榮蝶仙門下學戲,精通於花旦、武旦、刀馬旦,因嗓音好,又改學青衣。程悉心學習,兼容並包,技藝迅速提高,十三嵗即成名角。
就在程硯秋當紅之時,不幸發生「倒嗓」,之後,漸成「腦後音」、「鬼音」,混濁聒噪,不堪入耳。而這時榮師傅仍迫其南下演出。眼見這個頗有前程的藝術生命就此毁於一旦,當時的京城名士羅癭公經多方疏通,賠償榮蝶仙七百大洋將程贖身出師。「柳絮作團春爛漫,隨風直送玉郎歸」。
程硯秋贖身後,羅癭公親授識字讀詩,指導養嗓練功,又延請名師王瑶卿、閻嵐秋、喬惠蘭、張雲卿等教習京劇、崑曲、武功。兩年後,程硯秋不僅嗓音恢復,且琢磨出了風靡一時的程派新腔。在羅癭公的熏陶下,程硯秋不但開始研習經史,一手字也寫得相當漂亮。程硯秋後來參加了余叔岩戲班,與余合演《御碑亭》《打漁殺家》《審頭刺湯》等,又與名角高慶奎、朱素雲、朱桂芳合作演出,博得觀衆好評。1921 年,17嵗的程硯秋獨立成班,經過長期的歷練,終成一代京劇大師。
羅癭公生於順德一仕宦世家,少年時就讀廣州萬木草堂,與陳千秋、梁啟超等同為康有為弟子,後來入國子監深造,33 嵗應考經濟特科,獲授郵傳部司官。辛亥革命後,歷任總統府秘書、參議、顧問等職,袁世凱稱帝前夕,羅癭公退出官場,以賣文鬻字為生。羅程之間,不單是資助與輔導的關係,更兼劇作家與演員、老師與學生的交往。程硯秋演出時,羅癭公不僅極力為其捧場,且親自編寫出了諸如《梨花記》《紅拂傳》《風流棒》《鴛鴦塚》《玉獅墜》《孔雀屏》《青霜劍》《金鎖記》等適合程硯秋演唱的劇本。羅癭公所作劇本,以演婦女反抗封建壓迫、爭取婚姻自主的故事為多。他所撰寫的戲曲名著《菊部叢談》,後來還是由程硯秋出資印行的。
三 尚小雲和金菊隱
尚小雲九歲入科班,出科後即成文武俱全的旦角,當時曾被譽為「童伶大王」。之後,尚小雲六次應聘上海演出。當時,歐陽予倩、馮子和、毛韻珂、趙君玉、賈璧雲等人的新戲正當風靡。演畢回京後,尚自行組班「雙慶社」,着手編排新戲。他的第一齣新戲是《紅綃》,繼而又排了《秦良玉》《雷峰塔》《林四娘》《五龍祚》,由此塑造了一批剛强豪爽、正直真情的烈女形象。尤以後來排演的洋裝戲《摩登伽女》給人印象最深。這些戲皆出自金菊隱手筆。金即清室庄親王溥緒,筆名清逸居士,性好皮簧,擅演武生,辛亥後閉門家居,與尚小雲時有往來,為之編劇以自娛。
四 荀慧生和陳墨香
荀慧生八嵗即在天津登台表演,後隨師進京,學青衣花旦,拜衆名家為師。荀的表演字正腔圓,腔隨情轉,聲情並茂,扮相俊俏,汲取崑梆漢川等曲調旋律,革新出了融韻白、京白為一體的唸白,韻調别致,具有特殊表現力。表演方面他則强調演人不演行,不受行當限制,根據需要進行必要突破,他塑造的少女少婦形象,具有大衆化、生活化之特點,矯雅嫵媚而清秀俊美,風致娟好而儀態萬方。
荀慧生的表演融青衣、花旦、閨門旦、刀馬旦於一爐,根據劇情大發展和人物性格需要,吸收小生、武小生及其他行當的演技,甚至將外國舞蹈步法融於其中,又根據自己的天賦,在唱腔、身段、服裝、化裝等方面進行了改良。他表演的人物在意刻劃心理,重視角色動作,强調旦角每個動作都要給人以美感,要求演員把女性的嫵媚閃現於喜怒哀樂、言談舉止中尤其講究眼神的運用,角色的一指一作都要節奏分明,使人醒目,他的表演感情細腻,活潑多姿,文武兼備,唱做俱佳。
自 1924 年陳墨香開始為荀慧生寫本子,創作、整理、改編了 40 多齣劇目,其《玉堂春》《釵頭鳳》《丹青引》《埋香幻》《柳如是》《綉襦記》《香蘿帶》後來皆成為荀派的代表劇目。荀慧生對陳墨香也很尊重,在日記中稱呼其「敬余兄」,在生活上則過從甚密,陳墨香甚至可在午休時直進入荀慧生的卧室將其喚醒。
陳墨香乃世家公子,家學淵源,一生不求功名,心甘淡薄。看演出,寫劇本,一生與戲曲有着不解之緣。他一生編寫的劇本幾十齣,其中多是為荀慧生編寫。
文人同名角合作,要甘於把自己湮沒在名角光亮的背影中,而新文化人張揚浮囂、輕擧妄動的個性,哪肯做得這等犧牲? 有新思想的舊式文人想要把自己對文化改造的願望,通過藝人部分去實現,而一些閒散文人的故都情結似乎也都用在京戲上,用在角兒上。由於與文人接觸往還,藝人對自己的標準也抬高了,遂以文人的基本修養來要求自己。那個年代,能書善畫,乃讀書人的基本素質,於是梅蘭芳拜師北京畫家王夢白正式學畫,之後又通過齊如山結識了陳師曾、金拱北、姚茫父、陳半丁、齊白石等名家。程硯秋的書房叫「雅歌投壺談棋說劍之軒」,内藏有大批珍罕古籍。尚小雲則潛心於字畫古玩的收藏。荀慧生下死功夫惡補文化課,曾從頭到尾抄寫了三遍《紅樓夢》,荀每演成名劇目《丹青引》,必當場作畫,四句台詞唱完,一幅畫作即展現於目前,於是滿堂喝彩嘆謂,後來他還正式拜師於吳昌碩門下。(來源:梨園鄉韻)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