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Stop Smoking

【龍哥部落格】
司徒乃鍾技承嶺南繪出水墨新境界

陳龍禧

居住在香港的專業畫家司徒乃鍾,生於中國廣東開平書香世家,祖父是名詩人司徒枚,有晚清拔貢的官職;父親是嶺南畫派大師司徒奇,別號蒼城。他從小得翰墨因緣,8歲就成為父親的畫童,因此得以拜在關山月、黎雄才、楊善深、趙少昂、陳荊鴻、林近等水墨畫大家門下,深得諸位嶺南大家的真傳。
司徒乃鍾幼承庭訓,因有深厚家傳淵源得以親近藝壇諸賢,繪畫上雖然得天獨厚,但他自知「大樹底下無大樹」的道理,1972年中學畢業,因繪畫才華獲得豐厚獎學金,讓司徒乃鍾青年時代即赴加拿大留學,並先後以最佳成績畢業於藝術系及美術學院油畫系。曾在瑞士、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臺灣等國家,以及中國香港、澳門、廣州、北京、南京、上海及江門等地辦個展及雙人展。作品被加拿大渥太華國家人文博物館、香港藝術館及文化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廣州嶺南畫派紀念館、開平及江門市美術館,澳門基金會、臺灣屏東議會、臺北國父紀念館等收藏。
司徒乃鍾談到爭取出國機會時表示,因年幼時身體不好,父母不願讓他一個人出國。後來他問父親「你是著名大師,人稱司徒紅棉,我也想有朝一日成為大樹。可是大樹之下沒大樹,為何不讓我這小樹在大洋彼岸變成大樹?」父親聽他說話有道理,才同意他出國留學。20歲的司徒乃鍾在加拿大期間,為了維持自己傳統文化程度,白天在美術學院學西畫,琢磨西畫的精準寫實與創作觀念,晚上和週末則在夜校教水墨畫,1978年起與放棄港澳的藝術名望、地位移民加拿大的父親探討嶺南藝術的承傳與志業。他說「雖然學生都是業餘的,但他把自己當作大學教授看,每天早到晚退25年如一日,從未間斷。」
司徒乃鍾與闊別6年的父母在加拿大相聚,父親又成他的顧問,本來應該很高興,但一個問題卻困擾了他很長時間。他當初出國留學是為了不再受父親影響,要學習西方現代美術,如今又天天聽父親講述中國美術文化,與出國留學的初衷相反。「究竟我這棵樹應該種在西方還是東方?」讓他左右為難。有天清晨在河邊,面對微微泛動折射的陽光,司徒乃鍾茅塞頓開「在父親晚年時,我不如做一棵浮萍,早晨東方有陽光就朝東,傍晚西方有陽光就朝西。」與父母在加拿大同住期間,司徒乃鍾一面吸收西洋美術精華,一面向父親學習嶺南畫派的技巧,因而畫藝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1997年,已在加拿大25年的司徒乃鍾,覺得作為嶺南畫派傳人任重道遠,決定回香港。他曾認為「嶺南畫派不一定都在中國,正如一個虔誠的教徒不一定要居住在梵諦岡一樣」。談到他的經歷以及和父親的一些軼事時表示,身為嶺南派第二代傑出畫家司徒奇的兒子,「我是幸運的,可說是出生於畫室中,父親是嶺南畫派傳人,自己一出生就有最好的老師,最好的作畫工具。」他說從小開始畫畫,父親每天用一元向他買二十張畫,並指出他畫需要改進的地方。青春期的司徒乃鍾觀念有些叛逆,他因為有意要與父親撇開關係,偏重學西畫,少畫水墨。平時留長髮,穿喇叭褲,有意與家族的文人有別。連拍照都刻意與父親保持距離,生怕別人說自己沾父親的光。儘管如此,父親作畫態度與品格仍舊影響他的一生。
司徒乃鍾再回香港定居後,用傳統繪畫工具,創作了許多香港城市題材的作品,包括《沙田曾家大屋》、《避風塘之春》、《荷裡活道文武廟》、《銅鑼灣天后廟船》等。在香港大會堂展出百餘幅水墨花鳥畫,開幕當天藝術界賢達冠蓋雲集,場面熱鬧又歡欣,作品都是他實地描繪香港、新界的景物,加上牡丹、玫瑰、木棉、蘭竹、孔雀、老虎…等,都是他擅長的題材,從畫作中看出司徒乃鍾寫生功夫下的很深,張張色彩斑斕、形體逼真,讓觀眾耳目一新。
「銅鑼灣天后廟船」是香港已經消失的一道風景,這艘船是全球唯一的船體天后廟,經常靠泊在銅鑼灣避風塘供漁民膜拜。香港自古是漁港,漁民出海前,有先拜天后保佑平安的習俗,所以沿海岸天后廟有200多座,但只有此廟為方便漁民上香以船為廟。隨著後來銅鑼灣避風塘填海工程啟動,船廟已不復存在,改成在岸上另外重建新廟。司徒乃鍾當時應香港海事博物館之邀,用畫筆將這份記憶留存下來。
司徒乃鍾的畫視角獨特,適能雅俗共賞,而且在宏觀與微觀之間兩相得宜,很受一般人的喜愛與共鳴,例如他畫的孔雀─金翠雙雙舞春風,就好像孔雀真的站在你面前,可以一根一根細數羽毛的豐寀;又譬如這張木棉花-嶺南春風紅艷圖,長十公尺、寬三公尺的巨幅水墨,觀賞者欲窺全貌須退數公尺,才能宏觀全域,觀賞者觀後不久,必想走近畫面去細看那朵朵怡人的木棉花枝、葉、花瓣筆筆精構細描,此時如身臨大樹下,還嗅得出一絲花葉的野香。
司徒乃鍾創作於2013年的成名畫作《上水人家》,是描繪香港郊區的一處屋舍,畫面散落著雜物,看似雜亂無章的一處角落,他卻通過在一幅畫面上融入了眾多的水墨畫表現,白描、水墨、淺絳、重彩等技法,一一塑造出不同的物體,畫面整體效果協調、而組編有序,筆法工整細致,設色淡雅,可以看出司徒乃鍾在筆墨表現上的嫻熟和深厚功力。
香港藝評家認為司徒乃鍾「…把花鳥畫創作推向一個嶄新的境界與高度,受到畫界與評論界推崇與肯定…」縱觀其作品空間的構成,都是採用水墨畫方式─如疏密、濃淡、虛實、留白…等手法,而不講究西方空間透視關係,畫中雖融合了許多西畫技法,用筆卻大量使用水墨畫的雙勾與白描,部份以沒骨與小寫意襯托;畫家在保持水墨畫傳統的同時,巧妙的匯入西畫的精華,無論在色的與墨的溶合、用筆與著墨的變化、工筆與寫意的結合等方面,司徒乃鍾為水墨畫探索出花鳥的新境界。
回香港至今,司徒乃鍾活躍於香港與中國之間,他秉承父親遺志,以父親的別號蒼城為名,創立蒼城畫院。司徒乃鍾表示,蒼城原為中國廣東開平一個小鎮的名稱,曾做為開平的縣城,父親在蒼城小學擔任過校長職務,所以別人尊稱他為「蒼城先生」。他覺得很好,就以「蒼城」為別號,後來更成立了蒼城畫院、蒼城畫會。2015年,司徒乃鍾與家族長輩聯展《黃金時代:司徒喬與他的家族研討會》在廣東省美術館展覽廳開幕,全面而系統回顧了他個人既司徒家族走過的藝術歷程。
「蒼城家學 嶺南宗風」是司徒乃鍾家族在藝術道路上的總成,他既是在繼承家族文化,同時也在弘揚國粹菁華,難怪能在蒼城畫院院長外,還實至名歸得到包括:廣州大學藝術研究所、嶺南畫派研究室、教授及碩士生導師、美國印第安那波里斯大學亞洲研究課程、加拿大藝術家聯盟、國際獅子總會中國港澳303區文化藝術及社會活動委員會、澳門嶺南畫派研究會等授多種數不完的職業榮譽。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