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Stop Smoking

【粵劇社】
漫談戲服 (3)

▪甘子▪

(續上期)
現簡單介紹各類粵劇戲服的特色如下:
蟒-據《辭源》所記錄:「蟒衣,為象龍之服,與至尊御袍相肖,但減一爪耳。滿清則官無大小,凡遇典禮,皆着此袍,地藍色或石青,全身以金線繡蟒,自公侯至七品官,蟒數自八至五,以次遞降,俗稱‘花衣’,又稱‘蟒服’。」可見戲班中的蟒袍是取材自朝廷的官禮服的。穿蟒的多是戲曲中的帝王、將相、后妃、大臣等高貴身份人物通用的禮服。特別是於禮宴、朝會、大典、理案等場合穿着,以示莊重嚴肅。蟒的種類還有「加官蟒」、「改良蟒」等。蟒的式樣是:齊肩、圓領、右衽、大襟、大袖、帶水袖、袍長及足、腋下開至底襟、袖根下衬有與袍不同顏色的濶邊,叫「擺」;唐朝時稱「燕尾」,明朝時叫「插擺」,配有「玉帶」,又名「角帶」。蟒的紋樣多是在袍前後襟下部繡有海水、江崖,包括彎立水、直立水、立卧三江水、立卧五江水等紋式。男蟒全身繡龍,包括團龍、行龍、大龍,或祥雲等。女蟒略短,繡龍或鳳圖,下裳配裙子及飄帶,為后妃等穿。色彩方面主要是用十種純色,包括上五色:皇帝、后妃穿黄色,元帥穿紅色,將軍及忠臣穿綠色,老臣及小將穿白色,剛烈性格人物穿黑色。至於下五色(後面將述說)的蟒則多是一般大臣穿着。
鎧-即古代將士通用的鎧甲,又稱為「甲」。是所有戲曲中武將常用的戰袍。分「大鎧」、「鎧仔」、「改良鎧」等。亦有人用「扣」字代替「鎧」字。它的式樣是:圓領、圍鎧領、緊袖口、鎧身分前後兩片,長至足部,前片中部略寬,稱「鎧肚」,鎧肚上繡虎頭形謂之「武鎧肚」;只繡一般花紋的謂之「文鎧肚」。但現今粵劇已無此分別了。雙腿的兩側各有一塊保護腿部的「*腿」,京劇稱「鎧牌子」。背部有「背虎壳」,上插三角形鎧旗四枝,早期曾有插六枝旗,亦有四方形的鎧旗,後只有三角形鎧旗,旗的顏色是與鎧相同,旗內多繡樣紋或龍文。鎧旗即是「令旗」,是將帥重要象徵之一。插旗的方式是將旗插在背虎壳上而向外擴散,因而給人有威武的感覺。有些鎧有「護心鏡」在胸前。不用旗的稱「軟鎧」。凱的紋樣多用魚鱗紋或丁字紋,以模仿真甲上的甲片,色彩是與蟒袍一樣,有正五色(後面將述說)的鎧。
褶子-粵劇又叫「海青」、「斜領長衫」或「道袍」。《辭源》:「戲裝之外服,男女均有。」褶子是劇中廣泛被使用的便服,無論文人武將、平民百姓都可以穿着。它的式樣是大襟右衽、斜領、褶身長及足、胯下有開、身寬、帶水袖。女式褶為對襟、小圓立領、身長略短。褶子上的紋樣有兩類:有花紋繡在褶上稱「花褶子」,如一般文武生、小生、青年、旦角等用。全件沒有繡花的稱「素褶子」,如老年人穿的深色素褶。而武丑、俠士等則不用花卉,而用飛禽作紋飾。色彩方面,花褶子有用正五色及下五色。素褶子則多用紅、藍、黑、古铜等色。
帔-粵劇又稱「帔風」。《辭源》:「披之肩背、不及下也。」帔主要是帝王、后妃、達官貴人、富户人物家居場合所穿的便服。它的式樣是對襟、直領、濶袖、帶水袖、左右胯下開裾。男帔長及足,女帔則稍短。帔上繡的紋樣則很多,例如皇帝用團龍、后妃用團鳳,其他人物視乎年齡身份,用團花、團壽、鶴、蝴蝶、鹿等紋樣。而色彩主要是紅、黄、藍、紫、粉紅等色。皇帝后妃用黄;狀元、新婚、喜慶用紅;其他人等沒有嚴格規定。
開氅-粵劇又稱「海長」。《辭源》:「析羽為裘也、旌旗之屬,氅本為鳥毛,故多以鳥羽為之。」《辭海》:「鳥之羽毛,漢晉間有用以製衣服,叫鶴氅。」開氅本是京劇中武將權臣在非禮儀場合所穿的便服,早期粵劇亦是作便服穿。但粵劇中,亦有用於禮儀宴會等場合,當禮服用。一般無官職者不能穿。它的式樣是大斜襟、大領、氅長及足,與海青相似,但袖比海青大,肋下有擺、但腰不用玉帶。紋樣主要有獅、虎、豹、麒麟、仙鶴、飛燕、鷹,亦有團花、八寳等。而現今的海長比海青多四柱花。色彩方面主要是紅、黄、紫、綠、白及黑。
官衣-粵劇又叫「圓領」或「補子」。官衣是文武百官辦理公事時所穿的官服。式樣是盤領、大袖、帶水袖,形制與蟒相似,但不繡團龍,和下身不繡江崖海水文。有肋擺、掛玉帶,胸背各繡一正方形圖樣,以取別文、武官及官階之高低,此即謂之「補子」。官衣的紋樣主要是胸背上的補子圖案。現今的補子全是採用清朝的官補制度:即文官一品繡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霞雁、五品白鷴、六品鷺鷥、七品、八品鵪鶉、九品練雀;武官一品繡麒麟、二品獅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八品都是用犀牛、九品用海馬。但現今粵劇中的官衣並不理會所用的補子是否是正確的官階,而形成程式化的作用,觀衆看見有仙鶴補子的便知是文官,見麒麟補子的便知是武官了。況且沒有一齣粵劇需要六、七個官同時穿官衣排班的。所以粵劇官衣上的補子已成為飾紋的作用多,而用以區分官階的作用減少了。現今亦有用旭日海水圖案作補子的,但比較少見。婦女也有官衣,但極少用。至於色彩方面,多用紫、紅、藍、古銅、黑等色,而應是紫官袍地位最高、紅次之、黑最低。但現今粵劇甚少理會官袍上顏色的區分,及顏色與補子的配合了,一品繡仙鶴的官袍應是紫或紅色的袍,但仙鶴配藍袍也沒有人理會了。
衣-無論是京劇或粵劇,「衣」是式樣最繁,所包括的種類也是最多的。凡不入上述六類的各式人等所穿的服裝,均可歸入此類。上自公主、皇族人員,下至宦官、兵卒、役、堂倌、書童、平民、和尚、道士等都可穿用這類服裝。因為各種「衣」的式樣和紋樣都不同,所以不能具體歸納出「衣」類互相共通的式樣或紋飾。「衣」大致上有:宮衣、太監衣、快衣、箭衣(粵劇稱「坐馬」)、黑鬼衣、八卦衣、法衣、袈裟、馬褂、茶衣、上下手衣、兵衣、旗裝等。
以上是粵劇服裝七大類別,經過長時間的程式化習慣後,可以不分朝代、不分時間、季節使用。但劇中各角色身份、地位不同的人物在服飾及顏色分別方面,卻是非常嚴謹,不能穿錯的。
(待續)
附註:12月10日星期日達拉斯粵劇社在華人活動中心大廳舉辦第二屆以歌會友演唱會,海報已張貼各大超市及華人中心。報名者請寄ganxiuxia@yahoo.com 甘子收。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