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Stop Smoking

【粵劇社】
粵劇與粵曲同源不同流

(本文轉載自南方日報。作者是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東莞文學藝術院簽約作家、東莞市戲劇曲藝協會副主席吳志滔。作者瞭解到業餘粵劇曲藝愛好者對一些概念的混淆和對相關知識的貧乏,為提高大衆對粵劇和粵曲的興趣和欣賞水準,特別寫此文與讀者分享。 )
粵劇又稱「廣東大戲」或俗稱「大戲」,是廣東的傳統戲曲中流行最廣的劇種。粵劇曲藝,簡稱「粵曲」,更是與粵劇並駕齊飛,流行於兩廣、港澳地區和世界上有粵籍華人居住的地域,尤被各地的業餘社團日頌夜唱。
區別粵曲和粵劇很重要,要澄清概念混淆的現象,就要從粵劇和粵曲各自的特點說起。兩者有其相同之處。首先是唱詞的相同:兩者的撰寫方法和規矩都是一樣的,同樣是講究唱詞押韻,在句尾以及句子中的各個頓的平仄聲;運用小曲進行填詞的規律,唱詞上下句排列和銜接的規定;唱詞的文學色彩和特性等都是相同的。其次是曲調的相同:粵劇和粵曲的聲腔體系都是以梆黃(即梆子和二黃)為核心,附以歌謠體系和小曲點綴。難怪聽起來令人感到粵劇和粵曲是同一類的藝術了。區別粵劇與粵曲的概念可以提高我們的欣賞水準,使我們明白兩種各有異同的文藝表演形式。這對從事有關工作的專業人士,或業餘愛好人士來說都很重要。因為粵劇和粵曲的關係是:曲同源,詞同類,唱同音。但是,二者同源卻不同流,各有各的發展軌跡。在發展過程中,兩者相互影響,相互借鑑與吸收,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現狀,致使有人在介紹節目的名稱時把粵劇和粵曲隨意表述,在寫節目單的時候把「粵曲表演唱(彩唱)」誤寫成「折子戲」;還有人在演唱(清唱)的時候舉手投足的動作太多,變「唱曲」為「做戲」,使人看了覺得很礙眼。此擧實屬外行,業內戲稱這種現象為「撈過界」。
若從唱詞和聽曲來分別二者,辨別粵劇與粵曲的不同之處,首先看唱詞表述的差異。例如白燕仔的《武松打虎》唱詞:「(快中板)手中哨棒似龍翔,猛虎騰空從天降,連消帶打不慌忙,虎尾如刀來掃上,飛身閃過立一旁呵,(白)嚴畜!你尚有何本領呀?(快中板)哨棒劈於枯樹上,連枝帶葉盡掃光,丟開哨棒我揮拳上,殺得性起氣昂昂!(滾花)我擧鐵拳,打在虎頭上,哈,哈,哈,空倡狂,枉倡狂,作惡多端今日喪……」。這段唱詞從老虎的兇猛到武松打死老虎整個過程描述得十分清晰,連哨棒把枯樹「連枝帶葉盡掃光」,最後「擧鐵拳,打在虎頭上」都唱得栩栩生動。這就是「粵曲」的寫作法。是把故事「唱」了出來。
記得筆者小時候看過的一齣《武松打虎》,在這一打虎片段的唱詞裏沒有那麽多的描述,只有武松與人扮的老虎開打場面,一番搏鬥以後武松揮拳把老虎打死了。大家看清楚了,是通過表演動作進行講述打虎的故事。這就是「做戲」,即粵劇表演。
其次,通過聽曲調辨別他們的不同。同樣的一首曲,粵劇與粵曲也有不同的特色。由於粵劇演員除了唱以外,要兼顧念白,做手甚至武打,普遍唱腔比較粗線條一些。但是粵曲唱者則比較注重腔口的修飾(俗稱「撚腔」),故此唱得比較細膩。
在打擊樂方面,粵劇是根據劇情、演員的動作進行設計鑼鼓的。而粵曲的鑼鼓設計則比較簡單和較少出現。粵曲的曲牌轉換大都採取「禿起」(即不用音樂前奏)和「直轉」(即一個曲牌直接轉換到另一個曲牌而不用音樂過渡)的方式。因為唱粵曲不用做太多動作,鑼鼓一多就會讓唱者呆呆地站在那裏等著了。因此,功夫較淺的業餘打擊樂手一般可以打得了鑼鼓簡單的粵曲,卻應付不了粵劇表演的鑼鼓。
為了使粵劇中的主要唱段更好地流行在世,有曲藝作家把粵劇中的主要唱段剪截出來作為供人演唱的單曲,例如《柳毅傳書之洞庭送別、花好月圓》《六月雪之十綉香囊》《夢斷香銷四十年之沈園題壁、鸞鳳分飛、殘夜泣箋、再進沈園》等。有的作者運用粵劇裏的情節和唱段改寫成粵劇和曲藝的混合體裁。例如粵曲對唱《斬經堂》《潞安洲》和《易水送荊軻》等,這些曲既可以做「唱曲」,也可以當成「折子戲」表演。
粵曲重「唱」,粵劇重「演」
粵劇和粵曲都突出「唱」。所謂「一聲壓三醜」,但凡演員或唱家有一副好嗓子,就算扮相和台風遜色一點也可以受到業界的認可,可見「唱」在粵劇和粵曲中的地位。
京劇曲藝的演唱被區分為清唱和彩唱。清唱時可穿著與曲文情節無關的服裝,如旗袍、西裝或時裝;彩唱則要穿著與曲子裏的故事人物角色有關的服裝或戲裝。反映到粵曲,筆者認為這「彩唱」就是「粵曲表演唱」的藝術形式了。
粵曲,注重聽覺的享受,不需要挑選特定的場所,隨時隨地可以唱上一兩段。很多著名唱家例如白燕仔、小明星最初都是從茶樓歌壇唱出名的。由於唱粵曲不需要演粵劇那麽多行當、程式動作、裝扮和排場,所以目前幾乎所有的粵曲私伙局都美名為「曲藝社」,都以唱粵曲作品為主,他們經常相互「串門」搞聯歡活動而樂此不疲。純粹的粵曲演唱欣賞會的會場佈置不需要什麽背景和道具,只要拉上演出的主題橫標或後幕就可以了。謂之伴奏的樂隊也可以擺上舞臺與演唱者融為一體,確有氣派。
而粵劇,是以唱、念、做、打四大藝術手段來表演的地方戲曲。其曲牌和音樂以及唱腔設計的結構也跟上述粵曲相同,只是唱詞的描述方法的側重點不同而已。劇中的很多情節和場面要運用程式化的做手或武打動作,或用各類型的唸白,必要時插上一兩段粵劇舞蹈進行演繹。它則重於視覺和聽覺的欣賞。因此,戲服、道具等一系列行頭和舞臺燈光音響要一應俱全。一個符合戲曲表演的標準舞臺和齊備的行頭,道具以及賞心悅目的舞臺美術,是一台高雅戲曲演出的外在條件。
由此可見,粵曲的特點是「唱說」故事,重唱而輕做;粵劇的顯著特點是「演」故事,運用「唱念做打舞」等一系列程式化功架和技巧進行演繹故事。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