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文友社】
密契爾,普里斯萊,金恩 美南跨州自駕遊美南跨州自駕遊 --兼記可口可樂,奧古斯塔高球場,巖石城--

周愚

密契爾、普里斯萊、金恩這三個人,並沒有什麼共同點。論性別,兩男一女;論種族,兩白一黑;論年代,三人最早與最晚者相差了三十幾年;論職業,更是完全不同,一是作家,一是電影明星兼歌星,一是民權領袖。我之所以把他們三人連結在一起,是因他們三人有一個唯一的相同點,就是他們出生、成長、死亡都是在美國的南方,而且死時都不到五十歲。而我就是這次的南方之行,參訪了他們的出生地、故居、墓園和紀念館。
三月上旬,南加州連接的幾場暴風雨終於停了,天氣也轉暖和,卻不料接著又是美東的暴風雪,許多航班延誤或停航,但幸好美南沒有受到影響,我和妻、女早已計畫好的美南之旅得以順利成行。我們由洛杉磯飛抵南方第一大城亞特蘭大,然後租車自駕,展開了八天七夜的南方五州之旅。
小說 Gone with the wind(中譯本《飄》)的作者瑪格麗特密契爾(Margaret Mitchell) 的故居是我們此行的最重點,十六年前我曾來過亞特蘭大,也到過她的故居,但因時間關係,只是在外觀看而未進入屋內,這次當然不能再放過機會了。
故居位於亞特蘭大城中區(Midtown) 的Crescent Ave. 和10th St. 交叉口的街角,是棟三層樓的獨立建築,顏色紅白相間。但參訪者均須由後門進出。房屋一樓是禮品店和陳列室,陳列內容第一是包括密契爾從幼兒起一生的照片和家庭照片;她的小說Gone with the wind的封面照片;十餘種譯文本的封面照片,包括傅東華所譯的中文本《飄》。另一是電影「亂世佳人」(中文譯名)的許多海報和劇照,琳瑯滿目。其中一張四位男女主角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 、費雯麗(Vivien Leigh) 、李思廉霍華德(Leslie Howard) 、奧莉維亞哈茀蘭(Olivia de Havilland) 同放在一張大鏡框中的照片最引人注目。每隔三十分鐘還有人講解,密契爾生於一九○○年,小說Gone with the wind是一九三六年出版,一九三九年拍成同名的電影,獲得十三項奧卡金像獎提名,贏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在內的八項。密契爾於一九四九年被一個酒駕、超速、逆向行駛的駕駛撞死,享年四十八歲。
二樓是密契爾的起居室、臥室和書房,完全稱不上豪華,書房的一角有一張小小的書桌,上有一部老舊的打字機,這部曠世巨著就是在這部打字機上完成的。三樓則未開放。
我是一九五一年讀高中時,在台北最先看了電影「亂世佳人」,之後才看了小說的,幾年後電影重映,我看了第二次。來美國後我買了許多老片子的卡帶和C D, 也有Gone with the wind, 我又看了一次。
密契爾一生就只寫了這一部小說,就能流傳百世,這也使我聯想起我們中國早期的名著,如曹雪芹只寫了一部《紅樓夢》(甚至還沒寫完,有傳說後四十回是別人代他完成的) ;施耐庵只寫了一部《水滸傳》;羅貫中只寫了一部《三國演義》…… 。而現在我們許多華文「名作家」,一年卻能寫好幾本小說,是因為我們現在的作家寫作能力強過密契爾和我們的先人呢!還是這些現在的作家在質與量上有不同的認知?
普里斯萊是什麼人?如果只說這四個字,恐怕沒有多少人知道,而且美國至少有成百上千的人是這個姓;如果說艾維士普里斯萊,知道的人會多些;但如果只簡單地說「貓王」兩個字,我相信人人都知道他是誰了。
記得我看貓王的第一部電影,是一九五七年在台北,片名是「鐵血柔情」(Love me tender) ,電影和同名的主題曲當時都風靡了台灣。後來他入伍服兵役,一年多退役後又拍了許多電影,而我必定每片都看,我記得的有「軍中春宵」(G.I.Blues) 、「藍色夏威夷」(Blue Hawaii) 、「西雅圖之戀」(It happened in the world\'s fair) 等片。說實話,他的電影沒有一部稱得上是上乘之作,但人們就是愛看。他的每部片子中當然必定都有主題曲和插曲,歌倒的確是不錯,許多首歌都一直流傳到現在。而我最喜歡他的一首,歌名是「妳今晚寂寞嗎?」(Are you lonesome to-night?) ,但這首歌卻並不是他電影裡的歌,原主唱人是「瘦皮猴」弗蘭克辛那卻(Frank Sinatra) ,但他唱得卻更具有一種獨特的韻味。
普里斯萊的全名是艾維士‧埃朗‧普里斯萊(Elvis Aaron Presley) ,一九三五年出生在密西西比州,幼年時遷居至田納西州的曼菲斯(Menphis) 。他只有高中畢業的學歷,還做過卡車司機。因歌唱成名後 ,南方人暱稱他為「The hillbilly\'s cat」,意思是「南方丘陵地的貓」,台灣把他譯為「貓王」,則不知是出自何人的手筆?他於一九七七年死在自宅的浴室裡,原因可能是服藥過量,年僅四十二歲。
現在他的故居的那條街也改名為「艾維士普里斯萊大道」(Elvis Presley Blvd.) ,故居是棟兩層樓的白色建築,與房屋連結的莊園名叫「優雅園」(Graceland) ,我們三月二日去的那天正好是它開放的第一天,園內花木扶疏,景色怡人,他們家族的墓園也在園內,包括他的父母和弟弟共四人並列埋葬於此。
曼菲斯市的城區(Downtown) 規模並不算大,但如我把它叫做「貓王城」,一點也不為過。整個城區除了有幾家餐館和酒吧外,其餘全是禮品店,櫛比鱗次,不下百家之多,而裡面賣的東西全是以貓王為主題。田納西州的另一個城市納許維爾(Nashville) ,幾條街上則有好幾處路邊有貓王站著的塑像。貓王原是高居世上賺錢最多的死人,直至幾年前才被他的女婿麥可傑克森超越,屈居第二。
寫到這裡,使我想到,與我住在同一個城市「恩辛諾」(Encino) 的麥可傑克森,和出生在距我家五分鐘車程城市「范奈司」(Van Nuys)的瑪麗蓮夢露,為什麼沒有人想到開放他們的故居、設立紀念館?
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一九二九年出生在亞特蘭大,是著名的黑人民權領袖。他謀求種族平等,但主張非暴力的抗爭。他的一篇演說「我有一個夢」(I have a dream) 使他成為全世界最著名的演說家,他最有名的一句名言是:「我們坐不同的船來,但現在在同一艘船上」。他是個基督徒,曾擔任過牧師,他反對越戰,獲得一九六四年諾貝爾和平獎。一九六八年他在曼菲斯的一家汽車旅館遭到暗殺,才只三十九歲。他死後全美許多地方都發生暴動,兇手後來也被抓到,但他被殺的原因到底是為了政治?種族?其他?甚至是否有政府部門介入,至今仍是一個謎。
現在全美有許多城市都有以金恩為路名的街道,曼菲斯當然也有一條「馬丁路德金恩大道」(Martin Luther King Blvd.) ,但金恩的紀念館仍是在他的出生地亞特蘭大。紀念館佔地很大,不僅是一個建築物,而是一座莊園。園內較特殊的是有一個甘地的塑像,因為金恩生前最欽佩甘地。金恩的故居距紀念館只有步行五分鐘的路程,與新穎整齊的紀念館相比,老舊的房屋顯得極不搭襯,也無法和密契爾及貓王的故居相比。故居不開放入內,只能外觀。
一九八六年,雷根總統下令訂每年一月的第三個星期一為「馬丁路德金恩紀念日」,是一聨邦假日、但聨邦假日卻分成兩個等級,元旦、國殤日、國慶日、勞動節、感恩節、聖誕節這六個假日是不論公私機構、學校、工商企業,商店,都必須要放假,如要員工工作就算加班。馬丁路德金恩紀念日和總統節、哥倫布日、退伍軍人節則只有公家機關、學校、銀行、郵局放假,私人企業多半不放。國殤日和勞動節都在星期一,所以連同週六週日共有三天假,稱為「長週末」(Long weekend) ,而美國人每年確定能有的也就是這兩個三天的長週末,與台灣的春節,中國大陸的「十、一」,動軋十天八天的長假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再回來說到民權問題,若問現在美國沒有種族歧視了嗎?我的答案是絕對有;現在黒人的地位提高了嗎?我的答案是絕對沒有。就拿近期幾次白人警察槍殺手無寸鐵的黑人(包括一個年僅十六歲的女孩) ,卻沒有一個警察被起訴,就可知道我的答案對不對了。在職場上,黑人的升遷永遠比不上白人,在所有族裔中,黑人仍是最貧窮的一族,黑人要達到和白人完全平等,仍是遙不可及的事。但從另一方面來看,監獄裡關的犯人最多的是黑人;搶銀行最多的是黑人;強暴犯最多的是黑人,在紐約搶錢殺死華人外賣郎的都是黑人;在洛杉磯搶劫殺死南加大一對中國學生情侶的也是黑人 …… 。黑人的沉淪與受到歧視成了惡性循環,但到底是因受到了歧視才使他們沉淪,還是他們沉淪了才會受到歧視,則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要怎麼解得開,這一道題,即使金恩在世,他也不一定能解,現在他只有在泉下嘆息了!
和三位名人「見面」,是我們這次旅行最主要的目的,但除此之外,我們還遊覽了好幾處地方,其中之一是也是在亞特蘭大的可口可樂(CocaCola)總部。說到可口可樂,我是一九四八年在上海時第一次喝到的,一喝之下,覺得那真是人間美味。只不過那是極為高貴的奢侈品,市面上並無出售,需由特殊管道得來。不久到了台灣,就沒有可口可樂了。直至一九六三年空軍派我來美受訓,才又喝到可口可樂,當然仍是愛喝。至於現在,到處都有可口可樂,我卻反而不喝了。
可口可樂總部門票十七元,六十五歲以上優惠票十五元,進門後贈送每人一瓶可口可樂。每三十分鐘有引導講解,並看了一部大約十分鐘長的電影。展示室裡滿是各種文字的廣告,包括中文的。在最後的大廳裡,則是他們的所有產品,遊客都可無限制的免費任意喝。
可口可樂的中文譯名不知出自何人之手,真可謂之為神來之筆。只是現在,美國人都把它簡稱為「Coke」,中國人也只叫它「可樂」兩字了。
奥古斯塔高爾夫球場是美國最著名的高球場之一,也是「名人賽」(Master) 舉行的地方。名人賽與「英國公開賽」(British open) 、「美國公開賽」(US open) 、「美國高爾夫球協會錦標賽」(US golf Assn. Championship) 合稱為四大公開賽。除英國公開賽外,其餘三項均在美國舉行。但名人賽以外的三項場地均不固定,唯有名人賽永遠在奥古斯塔球場舉行。名人賽在每年的四月開打,是四大公開賽最早舉行的一項。名人賽參賽門檻極高,必須是世界排名前五十名的選手,及獲得過巡迴賽冠軍的選手等九十餘人才可參加。名人賽的冠軍暱稱「綠夾克」(Green jacket) ,由上屈的冠軍為他穿上這象徵冠軍的上衣,今年的冠軍由西班牙的名將賈西亞(Sergio Garcia)奪得。
在四大公開賽中,台灣曾有呂良煥得過英國公開賽亞軍,陳志忠得過美國公開賽亞軍,陳志明得過美國高爾夫球協會錦標賽第三名,但卻從無台灣或中國大陸選手在名人賽中得到過較高的名次。今年的名人賽台灣有一位選手潘政琮獲得參賽資格,但在打完前兩輪後遭到淘汰。
我是個高爾夫球迷,對高球的動態極為關注,這次能來到這座世界著名的球場,雖然自己沒能進去揮上兩捍,但也感不虛此行。
喬治亞州最北部與田納西州交界處,有一個觀光景點「巖石城」(Rock City),它名稱叫做城,其實是一個公園。顧名思義,它裡面以巖石多而得名。公園裡最值得觀賞的,是它的最高處的一個平台,在那裡可以目視它東、西、北三方的七個州,距它最近的是只有零點五哩的田納西州,最遠的是距離一百二十哩的肯德基州和維吉尼亞州。在南北戰爭時,那裡是南軍最重要的一個瞭望哨。可惜我們去的那天天候不佳,甚至有毛毛細雨,因此沒能看到最遠的兩個州。
巖石城的石頭不但多,而且怪。其中有兩處,都是在高大的巖石中間有一道夾縫,都只能容一個人側身通過。一處名叫「針眼」(Needle\'s eye) ;另-處更窄,上有一塊牌子,寫著「擠扁胖子」(Fat man squeeze) ,凸顯美國人的幽默。我欣賞美國人的幽默,但是我也好奇,為什麼「胖子」只是「Man」(男人)而不是「Woman」(女人)?我繼而一想,大概是覺得女性惹不起,不敢得罪她們,怕引起婦女團體的抗議,說是性別歧視吧!
墳墓,對我們中國人來說,都是不願聽到和見到的,住戶都要遠離墳墓,市區更不可能有墳墓,但美國人並無這種忌諱,殯儀館隔鄰就是商店,公寓對面就是墓園,這種情形比比皆是。在南卡羅萊納州的查爾斯頓(Charleston) ,市區裡有一個公園,可稱之為「墳墓公園」,園內全是南北戰爭戰死的南軍軍人之墓,墓碑上都有個人資料和死亡時間,所有人死時都在三十歲上下。園內遊人如織,這種情形,在我們華人社會裡是見不到的。
美國南方是鄉村音樂之鄉,許多著名的鄉村歌手和搖滾樂歌手都出自南方。除貓王外,還有桃麗巴頓(Dolly Parton) 、強尼凱許(Johnny Cash) 等多人。在田納西州的納許維爾,有一個廣場,上有七十四個鄉村歌手和搖滾樂歌手的星星,一如洛杉磯好萊塢大道上明星的星星。
納許維爾的城區,則可稱之為音樂城,滿街都是有歌手演唱的餐館,在門外就可聽到裡面的歌聲。走累了進去歇歇,點一杯雞尾酒,兩三樣小菜,聽聽唱歌,花費不多,消磨一段時光,非常值得。
我們這次旅行,除了觀賞風景外,還有一件高興的事。十六年前,我曾應喬治亞州作家協會之邀,前往亞特蘭大演講,這次去,又和當地的文友見了面,久別重逢,人生一大樂事也!尤其是大家都別來無恙,並期待以後能更常相見。
縱觀我們這次的南方之旅,是以亞特蘭大為中心,先向西以逆時鐘方向轉了一圈後回到亞特蘭大,再向東也是以逆時鐘方向轉了一圈回到亞特蘭大,路線好像一個倒下的阿拉伯數字「8」。我們共走了南方的喬治亞州、田納西州、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馬州、南卡羅萊納州等五個州。全程坐飛機四千哩,自己開車超過兩千哩。
這次旅行,也使我感到了美國之大,景點之多,資源之豐富,可說傲視全球。我兩度在美共生活了三十幾年,自以為去過很多地方,但實際上,沒去過的地方還多著呢!只要還能走、能動,我會繼續不停地尋找我想去的地方走下去。 本文轉載自2017-6-11世界周刊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