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龍哥部落格】
鄭振煌精研佛法為眾生開釋解惑

陳龍禧

求智慧需赴遠山尋高僧嗎?紅塵俗世中,自有高人指點。提倡「居士菩薩道 人人做得到」的「淨覺僧伽大學」大乘研究所所長,長期致力推展居士菩薩道及佛教現代化、國際化、學術化、生活化的鄭振煌教授,於2007年創立「中華維鬘學會」並擔任理事長,2013年卸任後任名譽理事長迄今。他在台北成立維鬘講堂、維鬘禪林和維鬘弘法中心,以研究佛法、實踐居士菩薩道為宗旨,鄭教授即是位可為普羅大眾開智慧的最佳人選。
鄭振煌教授是台南白河人,台大外文系畢業、政大新聞研究所碩士。現任中華佛教居士會副理事長、中華寶筏雜誌社長兼總編輯、新加坡淨名佛教中心佛學導師等職。曾任台大晨曦社社長及慈光佛學講座學員長,親炙李炳南教授及「慧炬」創辦人周宣德教授。鄭教授曾任慧炬聯體機構副董事長,參與成立慧炬出版社、中華慧炬佛學會等,推展居士佛教,數次出席或舉辦國際性宗教學術會議。
鄭振煌教授現職佛學譯著、講授、實修指導,法鼓佛教研修學院副教授。他介紹說「淨覺僧伽大學」設在高雄,大乘研究所是佛教界讀大學、碩士,最後養成教育最高殿堂,和世界上佛教界很出名的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合作,雖然在台灣上課,但可以取得雙學歷。課程中有與印度有關的世界佛教史,和中國有關的中國佛教史,聽鄭振煌教授談記載中國佛教史料的重要文獻---唐代著名高僧玄奘口述,門人辯機筆受編集而成「大唐西域記」,真是令人佩服。
國內像鄭振煌教授這樣既精研佛法,又有語文專長的大師很少見。他曾在維鬘學會、市長官邸藝文沙龍 、十方禪林、力行禪寺、中華佛學研究所、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常精進學佛會、公路局人生哲學社、法界及佛教衛視等,擔任佛學講師及指導禪修。曾經為悟明、淨心、了中三位長老、惟覺老和尚、達賴喇嘛、顙東及朵崩仁波切、一行禪師、葛印卡博士諸大師擔任即席英翻中或中翻英口譯。
對於台灣宗教各立山頭,現在幾乎都和社會脈動結合,鄭振煌教授認為佛教是比較具有民主性,只注重修行,沒權威;不像天主教是權威性宗教,有羅馬教廷任命主教,所以佛教要統合很難,幾乎是不可能。有關宗教應該出世或入世,鄭教授覺得兩者都要。他說「在大乘佛教的理論,認為出世就是入世。入世的意思就是需要替社會服務,出世的意思就是要解脫苦惱、痛苦,並不是都不理人間事。需要透過佛法修持戒、定、慧瞭解人間的真相,這樣就不會執著,不會煩惱;沒煩惱以後才來做世間事,才會自由自在,才能解脫眾生。如由世間人做世間事,就會有衝突」
提到「心經」有句「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的意思是否很玄?鄭振煌教授說,空是空性,是指一切現象時時刻刻都在變化,萬物都是無常的。對於各種宗教之間為何不能合作?教授表示,基督教和回教都是一神教,各自都認為自己的神才是創世祖,所以一定會衝突,兩教一千四百多年來一直在戰,迄今還永無休止;佛教釋迦牟尼佛是覺者、智慧者,神在佛學中還是屬六道輪迴之一,佛的層次比神還高很多,佛教的戒律第一就是不殺生,是沒任何理由可以殺生,是最和平的宗教。如果以佛教生命是可貴的、尊貴的精神來說,其實不應該有死刑。對於那些為非作歹之徒會成為社會邊緣人,佛教界會覺得大家要反省,要用慈悲心、要用感化,是因為社會、國家和教育沒做到,才會造成有人做壞事,所以大家要懺悔,那些人本性並不是壞,是因為環境的關係。所以用宗教的觀點而言,應該不讚成死刑。
基督教講信耶穌得永生,佛教講輪迴,兩者的論點有沒有衝突?鄭振煌教授用佛教因緣果報舉例說:果報的時間何時顯現沒人會知道,但是在台灣掏空七百三十一億的王姓商人,害自己好多個小孩受牽連被關,才在美國十年時間就受到報應了。教授說,科學就是因果,有因就有果,絕對是不會變的定律,好像種子種下去何時要發芽,實在難料,但是佛教的觀念真的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間未到」。
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有關出家人沒結婚和孝道的問道,鄭振煌教授表示,在佛教中的出家分成小乘和大乘兩種出家,出家修行如能悟道,就能解脫輪迴,就能「自度度人,化小愛為大愛」。事實上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受業力影響不是來還債就是來討債,出家人解脫輪迴,還能度家人才是孝道;在家的人盡的孝只是這一世,如果不能解脫輪迴,是永遠都在痛苦的。鄭教授舉佛光山的例子表示,很多出家人都將父母迎到那裡親自照顧,或是委託義工照顧,比在家的人更盡孝的。
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的意義,鄭振煌教授指出,佛教講的這個西方,是其中的一個法門,是清靜的佛國淨土,佛教認為宇宙與世界都是無邊的,和現在天文學的說法一致,而且有無數量的世界;而西方不是指地球上的西方,要說極樂世界到底在哪裡?其實極樂世界就在此方,它遍虛空法界,它叫法性土,哪有一塊東西不是極樂世界的?到處都是極樂世界,只是我們迷了所以就不認識。所以極樂世界是遍十方,「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希望大家能了解淨土就是淨心這個意義。
談到現在出家人和近世佛教界的律宗大師,也是國內佛教界著名的弘一大師的修行成就,鄭振煌教授認為印順法師、聖嚴法師在佛法上的瞭解、成就都比弘一大師高深。弘一有名是他對律宗的研究與弘揚,他是藝術家,美術、音樂、書法藝術上都很聞名,能從藝術家放蕩不羈、風流倜儻的環境,出家後潛心戒律,著書說法,實踐躬行也是不容易。
有很多人都認為多念經,會得到多些報應。鄭振煌教授認為,在財務和物質上的報應不一定,但有一個報應是在心靈上煩惱比較少,心的解脫是有的。還有富人奉獻比較多,窮人奉獻比較少,哪一個功德比較大?鄭教授表示,奉獻多少功德都是一樣的,問題是在發心,看心有沒有清淨。他特別強調,如果奉獻多的目的是為名或利,那就沒有功德,只有福德。
到廟宇求神拜拜,是否有求必應呢?鄭教授認為,其實神是偶像,都是木頭人,那是求心安的。至於捻香拜拜,持馨香和雙手合十拜那種較虔誠?收驚只算是巫術,是有它的功用,念咒灌頂摸頭,教授認為純粹只有心理作用;所謂可瞭解前世,幾乎是不可能,但是禪定時會有可能悟出什麼,至於走火入魔,都因心貪
鄭振煌教授常於海內外主持佛學講座、研習營及禪修營,翻譯藏傳、南傳佛教英文書籍為華文,翻譯漢傳佛教為英文。他提倡「以格致誠正修齊治平,慈悲喜捨信解行證為在家學佛法要,帶領在家居士優游於佛法大海,並且實踐於生活中。」鄭教授發表過千餘篇文章及論文,譯、著出版四十餘部佛學書籍,還有演講集:《心經的智慧》等小冊子20餘種。他希望佛法走入家庭,貼近群眾,才能祥和社會,改善人際關係。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