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文友社】
母親的錢塘吳宅

張棠

我母親是“錢塘吳氏”的後裔,她晚年時,最喜歡講杭州祖宅的種種見聞:她見過長她五輩、已有九十五高齡的 “祖太”;也見過 “大叔祖” ,翁同龢的學生、光緒皇帝侍讀吳士鑑 (榜眼及第);她也記得大廳上方掛著科舉中榜的各種扁額…
母親說的祖宅,位於杭州市新華路岳官巷,是現在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 “吳宅古玩市場” ,也是杭州市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明代古宅。
吳宅的簡介說:“吳宅始建於明代中葉,原為殳民世居,清乾隆孫葑居此,咸豐間吳振棫購得。現存的吳宅佔地3500平方米,有轎廳、守敦堂、載德堂、錫祉堂、肇新堂、四宜軒等,還作有回廊、夾弄、天井、花園、廳軒、廂房、別院所組成,聯成一個整体,尤為平面布局還保持明代的特點,建築構件雕刻古樸精緻,圓滿流暢,該宅為江南明、清時間民居的實例,在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
吳振棫 (字仲雲) 是我母親五世祖吳存楷 (字曼雲) 的胞弟,嘉慶十九年 (1814年) 進士,官至雲貴總督。此屋是他在清咸豐三年 (公元1853年) 所購的退休宅第。
吳宅窗高堂大,氣宇非凡,但進門後,迎面而來的,竟是意想不到的簡樸與高雅。最叫人驚異的是看不到一般豪宅中繁複精美的雕樑畫棟,門窗上甚至沒複雜的雕刻與繪畫。
老屋的木質建築,有明朝木器簡潔疏朗的特點,古宅因此不但不顯老,還相當現代化。例如高屋頂;一排排玻璃高窗;簡單的橫木和直木交岔的格子窗櫺等等,用的都是現代建築學的採光觀念。這種格子窗櫺不但採光良好,還具有現代幾何之圖案美。
樓下廳堂摺疊式的木門,尤為奇特。這種摺疊門,既可伸直拉長為牆,又可摺疊縮短為門。在圍牆之內,沒有一般門和牆的壓迫與拘束,而是一家人居家過日子的自由與自在。
四百年前,是怎樣的建築師設計了只有現代人才有的眼光與品味?兩百年前,雲貴總督吳振棫又如何獨具慧眼,選中這幢“雖舊猶新” 的古屋,作為他退休後的住所的呢?
據家譜記載,吳家祖先來自安徽休寧。明萬曆年間,恆吾公到杭州創木業兼行鹽商,因橫河橋塌,獨捐資改建橫河橋壩,被人稱為“吳公新壩”,自此定居杭州。從恆吾公遷杭到我外祖父,一共十二代,其中有過三代四進士、代代舉人的輝煌成績。當時坊間曾有 “岳官巷吳家,門第爲杭城之冠”的美譽。
“錢塘吳氏”是寫作之家,代代有詩集出版。先祖吳存楷,講杭州風俗習俗的《江鄉節物詩》、吳振棫談清代典章制度和內廷宮殿園苑的《養吉齋叢錄》,和吳慶坻談古論今的筆記《蕉廊脞錄》等歷史著作,在國內外圖書館,包括美國哈佛、史坦佛等大學都有收藏。
著作之中,起自第六世祖吳顥編纂的《國朝杭郡詩輯》、續輯與三輯詩歌系列,更是歷時五代,跨越一世紀,從清初到光緒初年,包羅杭郡八千詩人詩作的時代巨作,其中甚至還包括閨秀與方丈的作品。
走到這裏,玉市場靜悄悄地,賣家與買家在古宅的各個院落中喝著茶、聊著天。我從母親小時見過“停放轎子”的轎廳走進來,在古宅中來回穿梭、思索…如今知道“錢塘吳氏”的人一定不多了,我慶幸這裏只有古意盎然的玉器,沒有絡繹不絕、穿堂踏戶的遊客,所以這座明代木質樓房,得以保存完好,讓數百年後的人們,仍能欣賞、感受這明朝建築的自然之美、簡樸之美、和現代之美。作為吳氏子孫,我更從這祖宅中,體會到了杭州讀書人家的書香之美。
[註] 此文榮獲「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浙江省教育廳、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等四家單位聯合舉辦的「美麗浙江一一記住鄉愁」徵文之一等獎。主辦方還將授予「美麗浙江對外文化傳播使者」榮譽稱號並頒發証書。


回上一頁